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背叛革命

唐僖宗带领后宫嫔妃和近臣逃出长安后,西走兴元,进入四川境内,然后向天下发布檄文,号召各镇将士,配合朝廷,合力讨伐黄巢乱贼,收复长安。

黄巢听说僖宗在四川发布檄文,大吃一惊:这是那个惶惶如丧家之犬、匆匆让出长安城逃到四川去苟延残喘的落魄皇帝吗?他竟然还有胆量同我叫板?当初,怎么没有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将他赶尽杀绝、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呢?

世界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如梦方醒的黄巢,不想再犯第二次错误,准备来个先下手为强,亲征汉中。

人马未到,粮草先行,黄巢立即命中尉孟楷给河间府写信,让河间府的王重荣赶快筹集西征军粮草。

王重荣原本是大唐河中节度使,黄巢西进的时候,屈于黄巢的军事压力,投降了黄巢。黄巢攻陷长安之后,今天催要军饷,明天索要粮草,王重荣疲于应命,不胜烦扰。

这一次,前来催讨粮草的有百来号人,他们来到河间府后,住下了,看架势,不交足索要的粮草,他们是不打算走了。

王重荣火了,也烦了,他一个堂堂的节度使,什么事也不能做,成了黄巢的供需官。河间府虽然是个富庶之地,但粮食的出产毕竟也有限,加之连年战祸,百姓也都是吃了上餐愁下顿,仓促之间,哪能筹得如此多的粮草。他找几个亲信商量,大家都觉得黄巢这个主子难侍候,长此下去,不死在战场上,也要被他活活地折腾死。

一番商讨之后,大家一致决定:响应唐僖宗的号召,回归唐朝。

后来的结果是,王重荣下令杀了黄巢派来的催粮使者,高举大唐旗号,联合四方镇帅,喊出了声讨黄巢、复兴唐室的口号。

黄巢得知后院起火,立即传令同州的朱温,命他出兵河中,讨伐王重荣。

朱温正在新婚燕尔之际,夫妻恩爱,享尽了鱼水之欢,本不愿发兵,无奈黄巢一催再催,才派人筹备粮草,调派兵马,别了新婚妻子,带了人马向河中进发。

王重荣见朱温出兵河中,知道朱温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角色,命人在半途设伏,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劫掠了朱温的运粮船队。四十余船粮草,成了王重荣军的补给。朱温跑得快,才侥幸保全性命。

王重荣会合义武节度使王存处,进军渭北,同朱温相持。

朱温抵达渭河后,见北岸官军的军营绵延数十余里,军威正盛,自知不敌,派人到长安告急,请求支援。

黄巢正要调兵攻打凤翔(今陕西凤翔),说暂时调不出兵,让他自己先应付一阵子再说。朱温实在是不想铤而走险,连续派出十余批人赶赴长安请求支援。

朱温的求援报告,被他的顶头上司、那个曾遭到朱温讥笑的孟楷扣压了,理由是:越级上访,犯了大忌。

孟楷终于让这个曾经讥笑自己的人付出了代价。

朱温没有等到援军,非常恼火,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孟楷从中捣鬼,气得大骂孟楷不是东西,甚至连黄巢也捎带上了。

援兵不到,凭着自己这点儿老本,想吞下王重荣,立功受奖,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朱温看看河中,又看看长安,心里有说不出的郁闷。

朱温的几个亲信,似乎嗅出了些名堂,起初是战战兢兢,后来便肆无忌惮地向他猛灌反对大唐的理念,破坏安定团结的大道理。

幕僚谢瞳说得更透彻:“黄巢起自草莽,乘唐衰乱之时,伺隙入关,并非是因为功德过人而称王天下,只是捡了一个便宜,这江山来得容易,败亡起来也一定很快。如今,唐天子在四川发文天下,诸镇兵马都愿为唐天子效命,云集影从,共谋复兴,这说明唐朝气数未尽。将军在外浴血奋战,小人却在朝中谗言牵制,这样还能成大事吗?章邯当年背秦归楚,不失为智,请将军三思。”

谢瞳向朱温发出了强烈信号——背弃黄巢,投奔唐朝。

朱温心下正恨黄巢,看谢瞳说得句句在理,不禁点头称善。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决定背弃黄巢,投奔李唐。他给妻子张惠写了一封信,向她说了“弃巢投唐”的想法,并征求她的意见。

张惠的父亲张蕤原本就是唐朝的宋州刺史,她从小受正统的教育,当然不愿意自己的丈夫做乱臣贼子,打心眼里就不赞成朱温同朝廷作对,当初之所以做了强盗朱温的妻子,那也是无奈之举。收到朱温的信后,她立即回书,赞成朱温背巢降唐。

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九月十七日,朱温先在帐外埋伏下刀斧手,然后请黄巢派来的监军严实议事。严实刚进大帐,刀斧手就一拥而出,砍下严实的头颅。

朱温将严实的首级号令军前,声称即日归唐。并给王重荣写了一封信,请他代奏唐廷皇帝,说朱温愿意弃暗投明,归顺大唐。

朱温,这个投奔黄巢起义军的革命者,违背了初衷,背叛了革命。

王重荣这几个月被朱温折腾得精疲力竭、穷于应付。如今朱温化敌为友,同州城又归入自己囊中,自然喜出望外,当即签发一张空头支票,假借皇帝名义,任命朱温为节度使,并连夜向远在四川的唐僖宗报捷邀功。

宰相王铎听说朱温愿意投降,也是喜出望外,一同上表保奏。

唐僖宗在成都跟大熊猫做了好几年的邻居,眼见黄巢在长安就像生了根一样,赶都赶不走,又烦又闷,猛听得朱温弃暗投明、同州和平解放的消息,高兴得大叫:“上天赐给朕一员勇将啊!”

唐僖宗正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兼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成了王重荣的副将。还给朱温赐一个名字——朱全忠。

正史中,此后称朱温为朱全忠。为了方便,这里仍称朱温而不称朱全忠。

“反贼”投降了政府军,不但没杀没贬,官反倒做得更大,朱温这一宝押得又稳又准,也因此创造了“中国投降史”一个杰出范例。

朱温出道之前,就很欣赏汉光武帝“为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此前他已经娶到了貌如阴丽华的张惠,现在,又被大唐皇帝授予左金吾大将军之职,朱温算得上是志得意满了。

有人说,朱温降唐,是因为他看清了天下局势的变化,其实,这是高看了朱温。朱温并没有这样的政治眼光,如果他真想投降,就没有必要和王重荣激战十几个来回之后才投降了。

朱温投唐,是被逼上梁山。因为他在黄巢手底下已经丧失了生存的条件,如果不另寻出路,继续在黄巢手底下混,可能连命也要混丢了。

朱温不傻,他知道命只有一条,丢了就没了。所以,弃黄巢而降李唐,从最初的革命者到背叛革命,是当时最明智的选择。即使是这样,还是幕僚谢瞳指点迷津的结果。

黄巢刚愎自用,听信谗言,逼走了一个盟友,也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强劲的敌人。

唐僖宗有理由高兴,因为在他日暮途穷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得力的帮手。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收服一员猛将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位大唐王朝的掘墓人。 qyTAu+b7906ZK+9fqugs3xtgJj7GoWRjAeR37mSxCiUXUrTv9eG0ykpYUcFiyKN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