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向“理论”转向

“二战”后,批评理论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浪潮”,每隔十年就会出现某个浪潮,所有浪潮的共同敌人就是我在上面阐述的自由人文主义,后者在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之间成了一种共识。20世纪60年代,首先出现了两个虽然历史较为悠久,但一直没有纳入正典的批评方法: 马克思主义批评 (Marxist criticism)和 心理分析批评 (psychoanalytical criticism)。前者在20世纪30年代曾在英国出现过,60年代获得重生;后者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60年代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与此同时,两种新的批评方法正在积蓄力量,直接攻击正统的自由人文主义,分别是 语言学批评 (linguistic criticism)和 女性主义批评 (feminist criticism),语言学批评出现于60年代初,女性主义批评的早期形式在60年代末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各种新的批评方法引发争议,在英国和美国的批评界飞速传播,尤其是 结构主义 (structuralism)和 后结构主义 (post-structuralism)这两种起源于法国的批评方法。这两种批评方法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人们常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英语语言文学这一学科内出现了“危机”,甚至是“内战”。这两种批评方法所关注的问题集中于语言和哲学,而不是历史和语境。80年代,态势有所转变,常被称为“历史转向”,历史、政治、语境再次回归文学——批评的核心议程中。80年代早期,政治—历史批评出现了两种新的形式—— 新历史主义 (new historicism)和 文化唯物主义 (cultural materialism),前者崛起于美国,后者崛起于英国,两种方法都以所谓“整体”方法研究文学,意图整合文学研究和历史研究,同时又希望保持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一些真知灼见。

最后,20世纪90年代,大家似乎一股脑避开宏大解释,毫不犹豫地转向离散型、折中型、特殊趣味型的批评和理论。于是, 后殖民主义 (post-colonialism)方法拒绝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一切这种观点,强调后帝国主义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个性或他性;与之类似,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强调更为当代的经验的特点就是破碎性;女性主义(Feminism)也显示出分崩离析的迹象,成为一个称为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的松散联盟,男性同性恋(gay)文本和女性同性恋(lesbian)文本成为文学中两个独立的领域,产生出各自独立的批评方法,90年代的联盟中还包括黑人女性主义(或“妇女主义”)研究(black feminist or“womanist”studies)。妇女主义(Womanism)现在是一种更为宽泛的社会和批判理论,具体针对边缘化的女性群体。 T87WtHipelHuLd2xRVovvUpDDrCGpDt90ApGsMIJ3uP5vT36ZJFMJcnFKJagqcg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