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事记
希腊内部的争霸

尽管萨拉米斯海战为雅典人赢得了爱琴海的制海权,但他们尚未在海上完全称雄。雅典舰队拯救了希腊,却没能保证城市本身不被入侵。只有加强城市的防御工事,并将舰队部署在一个拥有同样坚固工事的港口之中,才能确保雅典城的安全。在希波战争中,雅典二者皆无,因此他们也只能在战略方面跟随斯巴达的政策。地米斯托克利下定决心,绝不让这种情况延续下去。普拉蒂亚会战后,雅典人回到了已化为一片废墟的城市。在地米斯托克利的指导下,人民开始将城市重建为一座要塞,并将比雷埃夫斯也建设成了拥有坚固工事的海军基地。由于阿提卡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必须从海路供给,因此对比雷埃夫斯进行加固也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雅典大部分的谷物都要从乌克兰草原进口,本都(Pontic)航道便成了雅典的命脉。为确保这条航路的通畅,公元前 478 年至公元前 477 年冬季,在地米斯托克利的倡议下,雅典牵头组建了一个海军同盟,其成员包含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和爱琴海诸岛。由于同盟公用的金库被安置在提洛岛的阿波罗神庙之中,因此这个同盟也就被称为“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鉴于掌管金库的官员均是雅典公民,可以说雅典从一开始就掌握住了将这个海军同盟逐渐转变为海上帝国的手段。

为了能够让这个同盟的地位更加稳固,足以与伯罗奔尼撒同盟对抗,雅典必须解放小亚细亚和色雷斯沿海地区所有仍被波斯统治的希腊城邦。因此与波斯的战争仍在继续,只不过这一次是由提洛同盟采取攻势。

雅典城与比雷埃夫斯的工事

米太亚德之子西蒙(Cimon)反对这种扩张政策,而更愿意与斯巴达建立牢固的友善关系。他说服了公民大会,在公元前 470 年左右采用陶片流放的方式将地米斯托克利驱逐出城。不久之后,地米斯托克利又被指控叛国,只好逃到了科西拉岛(Corcyra,即科弗岛),之后又逃到了苏萨。

在此期间,提洛同盟与波斯的战争也被交由西蒙指挥。他首先清理了色雷斯海岸上的波斯据点,之后又于公元前 468 年在潘菲利亚(Pamphylia)的欧律墨冬河(Eurymedon)凭借一场精彩的海陆双重会战同时击败了波斯舰队和陆军,让对方损失了 200 艘战舰。这场决定性的胜利,使大批卡里亚和潘菲利亚城邦加入了提洛同盟。

西蒙的政策要求雅典继续维持与斯巴达的同盟关系,但人民此时却开始反对这一政策,并因此在公元前 462 年将西蒙罢免放逐。这样一来,雅典人在公元前481 年加入的这个反波斯同盟便被画上了句号。此后雅典转而寻求与色萨利和阿尔戈斯结盟,其中后者正是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最强大的劲敌。到了此时,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战争已经无可避免,其爆发进程又因雅典与科林斯、埃伊纳的贸易竞争而进一步加快。

在西蒙被放逐之后,民主党人选择了米卡里会战的胜利者桑提普斯之子,伯利克里(Pericles)作为领导人。相比于强迫奴隶服从于自己的意志,伯利克里更愿意劝说自由人听从自己的建议,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政治基础。他心中的至高愿望,便是建立地米斯托克利梦想中的雅典霸权,并通过将雅典城建成全世界最宏伟都市这一办法,将雅典这个城邦打造成纪念希腊击败波斯的丰碑。在他所有的计划中,对比雷埃夫斯的重新规划可能是最重要的。而他所使用的矩形网格式规划系统至今仍被大批现代城市所采用。同样重要的是,伯利克里还在雅典城和比雷埃夫斯之间建造了一道 4.5 英里长的通道,其两侧均拥有城墙保护。这个规模庞大的工程直到公元前 457 年才告完成,从那时起,这座与雅典城相连的坚固港口,就成了雅典海军和商船队的基地。

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第一次战争发生在公元前 458 年。在这一年里,雅典从奥佐里亚的罗克里亚人(Ozolian Locrian)手中夺取了诺帕克特斯(Naupactus,即今日的勒班陀),从而赢得了科林斯湾(Corinthian Gulf)的制海权,并在从科林斯通往意大利、西西里的商路上得到了一座堡垒。紧接着,麦加拉脱离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将自己置于雅典的保护之下,这又使雅典获得了一个能够阻止斯巴达人从陆路入侵阿提卡的前哨堡垒。此时伯利克里手中不仅有 1.3万名重步兵可用于野战,同时还有 1.6 万人可用于保卫本土防御工事。另外雅典还拥有 1200 名骑兵、1600 名弓箭手以及 300 艘三列桨战舰能够参加作战。

战争很快便爆发了,雅典人首先发动进攻。雅典人在阿尔戈利斯(Argolis)遭到挫败,但他们很快就在萨罗尼克湾(Saronic Gulf)获得了一场海战胜利并从海陆两方面同时封锁了埃伊纳岛。在雅典人对埃伊纳展开围攻之前不久,利比亚国王伊纳罗斯(Inaros)在埃及发动了叛乱。他遭到了激烈的镇压,不得不向雅典求助。虽然伯利克里此时已经有两场战争要打,但他还是立刻答应了利比亚人的请求,希望能以此来迫使波斯人与提洛同盟达成停战协议。200 艘雅典战舰被派往埃及。有了雅典舰队的帮助,伊纳罗斯也成功占领了除卫城以外的整个孟菲斯。

于是斯巴达出面干涉的时机到了。为说服波俄提亚人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以便从北方威胁雅典,1500 名斯巴达重步兵和 10000 名伯罗奔尼撒盟军被派往波俄提亚。完成任务之后,这支军队在公元前 457 年年初返程,途中取道雅典,在塔纳格拉(Tanagra)击败了前来迎战的雅典陆军。虽然雅典陆军战败,但这一战还是拯救了雅典城,因为伯罗奔尼撒人在获胜之后立刻便撤回到了科林斯地峡。两个月后,波俄提亚人也在奥诺斐塔(Oenophyta)被雅典陆军击败,除底比斯以外的所有波俄提亚城邦都被雅典收入麾下。到年终之前,比雷埃夫斯的长墙终于竣工,埃伊纳的围攻也胜利告终。此时雅典的权力已经到达了顶峰—从科林斯地峡到马里亚湾之间的所有土地都已经被征服,马里亚湾以北的色萨利也在名义上成了雅典的盟友。

不过这一形势很快便遭到逆转。公元前 456 年,雅典舰队在埃及的远征遭遇惨败。叛军在被波斯人逐出孟菲斯之后,受困于普罗索皮提斯(Prosopitis)。这是一个由尼罗河两条支流与连通这两条支流的一条运河所包围的小岛。在经过 18 个月的围困之后,叛军被彻底歼灭,希腊损失了 250 艘战舰和五万人。这是雅典迄今以来最大的海战失败,为确保提洛岛金库不被波斯人的突袭掠走,可能也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同盟国的控制,金库被转移到了雅典城。此外,色萨利又爆发了派系内战,被派去平息祸乱的雅典军队也被击退。

到了此时,交战各方都已经十分厌战了,因此在公元前 452 年,雅典公民大会赦免了被流放的西蒙。他回到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签订了一个为期五年的和约。紧接着在公元前 448 年,雅典又与波斯媾和,史称《卡利亚斯和约》( The Peace of Callias ),终于结束了希腊与波斯之间长达 32 年的鏖战。

在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和约到期之前一年,波俄提亚境内爆发了一场叛乱,雅典人不得不从当地撤离。紧接着优波亚和麦加拉也相继发生叛乱。前者被雅典镇压,但在麦加拉,除尼萨亚(Nisaea)和帕吉(Pagae)这两个港口以外,其他地区均脱离了雅典的控制。这些挫败使雅典非常急于求和,他们不惜放弃尼萨亚、帕吉甚至亚该亚和特罗伊曾,以换取斯巴达承认雅典在爱琴海上的霸权。最终,双方在公元前 445 年签订了为期 30 年的新和约。

在这个和平时期的前 16 年里,伯利克里致力于整合提洛同盟,将雅典打造成整个希腊世界的明珠。他的终极目标是要将希腊统一为一个宗教性的联邦,并以雅典为其精神领袖。这样一来,大一统帝国的观念也获得了重生。但这却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不仅伯利克里为装饰雅典而征收的贡金已经导致各朝贡国怨声载道,而且就连建立大一统帝国的条件也根本不存在。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敌意完全没有消除,而如今大部分希腊城邦又开始忌惮雅典帝国,害怕它将会威胁自己的独立。只要一根导火索,这种恐惧心理就会引发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 435 年,灾祸终于到来了。在这一年,科西拉岛脱离了科林斯的控制,并为此向寻求雅典援助。由于科西拉岛是希腊本土与意大利、西西里之间通商航道的东大门,所以雅典人也非常清楚,只要他们能够控制强大的科西拉舰队,就能完全掌握爱奥尼亚海的控制权。一旦成功,雅典就获得了切断西西里航线,扼住伯罗奔尼撒诸邦粮食来源的手段,随时可以向伯罗奔尼撒诸城邦施加压力。因此,雅典派出 30 艘战舰前往科西拉,并在公元前 433 年的锡伯塔海战(Battle of Sybota)中拯救了科西拉舰队,使其免遭毁灭。

接下来,向雅典朝贡的盟邦波提狄亚(Potidaea)又发生了叛乱。这里原本是科林斯的殖民地,因此科林斯人就请求斯巴达对雅典开战。公元前 432 年,敌视雅典的各城邦派出使者在斯巴达集会,讨论科林斯的提议。最终,伯罗奔尼撒同盟派出了一个使团前往雅典。在双方的反复交涉之中,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也来到了爆发的边缘。当年 3 月,另一件意外事件终于打破了平衡—底比斯人利用叛徒突然袭取了普拉蒂亚。尽管普拉蒂亚曾一度驱逐过城内的雅典人,但雅典还是派出了一支军队进入波俄提亚进行干涉,全面战争随之爆发。

在战争的指导方面,伯利克里始终依赖于消耗战略—在陆上防守,在海上进攻。前者的基础在于敌军无法攻破的雅典—比雷埃夫斯要塞,而后者则依赖于雅典的舰队。在当时,只要指挥官们能够有技巧地使用这支舰队,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它都是天下无敌的。无论何时,只要阿提卡的居民在陆上受到威胁,都可以逃到长墙以内避难。与此同时,雅典舰队则出海蹂躏对方海岸,破坏敌国的贸易。伯利克里希望能以这种方式确保帝国的完整,并将对手拖垮。

战争开始后不久,一件无法预料的变故就颠覆了伯利克里的整个计划。公元前430 年至公元前 429 年以及公元前 427 年至公元前 426 年之间,从东方席卷而来的瘟疫两次在雅典爆发,伯利克里本人也因瘟疫而在公元前 429 年去世。伯利克里之死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因为他在自己亲手打造的这套特殊政府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此后,雅典的命运便落入了克里昂(Cleon)手中,此人虽然颇受民众欢迎,但却犯下了致命错误,将本质上属于防御性质的战争变成了一场攻势战争。

公元前 428 年,米提林(Mitilene)发生了叛乱。第二年,普拉蒂亚也在经受了长时间的围攻之后落入了波俄提亚人手中。在此之后,战争蔓延到了西西里,一支雅典舰队被派到那里去扰乱西西里与伯罗奔尼撒之间的粮食贸易。按照修昔底德的说法,其目的还包括“测试让西西里人屈服的可能性”。

战争就这样在起伏之中进行到了公元前 425 年。克里昂在斯帕克特里亚岛(Spacteria)上俘获了一支斯巴达部队,这一功劳使他的威望大涨。两年之后,他又受命率领一支军队与在布拉西达斯(Brasidas)率领下前往色雷斯的斯巴达人作战。在安菲波利斯城下,克里昂被彻底击败,他本人和布拉西达斯均殁于此役。

克里昂和布拉西达斯的阵亡铲除了双方媾和的障碍。雅典贵族派的领袖尼西亚斯(Nicias)受命与斯巴达国王普莱斯托纳克斯(Pleistoanax)进行会谈,讨论和平条约。而其成果便是所谓的《尼西亚斯和约》( Peace of Nicias )。依照这个条约,雅典将交出它在战争中征服的几乎所有土地,而斯巴达也要把安菲波利斯和其他一些城市交还给雅典。虽然这些城市将在名义上保持独立,但还是要向雅典缴纳贡金。由于科林斯、波俄提亚、麦加拉在战争中一无所获,因此他们对和约也极为不满。 Cl5goMbt5Gp7iLmqyTWWID2OlI3Ls+5WJGKFiyxcE7P+75hQxjmbFkKGxNnuv1W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