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家正在推行无现金化。比如瑞典,由于电子现金的普及,几乎实现了无现金化。中国的无现金化也在急速发展中。
但日本是世界上最不推崇无现金化的国家。
日本人非常喜欢现金。大概是因为日本银行业的自动取款机(ATM)太多了吧。我想,这与银行过于发达有关。
理论上,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是有可能取代现今货币制度的。但目前数字货币的普及程度还很低,所以不能这么说。
比特币如果取代了银行存款货币 ,就没有人到银行存款了,这会使银行无法进行信用创造(另外,并不只有比特币普及,才会使银行无法进行信用创造,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时,这种情况更可能会出现。参见第3章)。
货币体系的改革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总归还是需要一定时日的。只是如果人们的想法能有所改变,这种改革就可能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
所谓金融科技,是指信息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金融科技的各种领域,如表1-3所示。
金融科技的第一个领域是支付和结算业务。该领域的先驱者是成立于1998年的贝宝(PayPal)公司。它从事的就是支付业务。人们在网上购物进行支付时,通常使用的工具是信用卡,但信用卡支付会存在一些问题,贝宝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的公司。
这家公司后来被线上拍卖网站亿贝(eBay)所收购,成为其子公司,但是在2015年7月又独立出来,并公开上市。当时的总市值大约是520亿美元。这已经超过了其母公司亿贝的总市值,在日本大约与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是同一个水平。以此见之,我们认为,不管怎么说金融科技都是重要的存在。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新服务在智能手机上就可以使用。
首先便是网上支付服务。比如贝宝、Stripe 这样的服务,智能手机使其使用起来更为简便。
其次,在线下实体商店,将信用卡模式予以简单化的服务也是有的。过去,店里要准备好刷卡机,但现在只要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就可以,如Square 。
金融科技的第二个领域是贷款业务。放贷可不经银行而进行,这被称为“社交借贷”(social lending)。
第三个领域是保险。比如说,通过车载传感器,收集每个人的驾驶状态数据,据此计算出每个人的保险费。除此之外,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可以创设一些新型的保险。
第四个领域是基于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进行投资顾问业务。
表1-3 金融科技的各种领域(没有用到区块链技术)
日本和美国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
在美国,IT类创业公司是破坏性的创新者,去抢现有金融机构的饭碗。因此金融机构有很强的危机感。
但日本的状况并非如此,而是与之相反。目前在日本的一种趋势是,银行以并购方式将这些创业公司收入囊中。
2016年5月,日本修订《银行法》,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向IT类创业公司的出资条件有所放松。这样银行就不需要同那些外部的创业公司去外接其新技术的开发,而是可以直接收购这些创业公司,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
如此一来,现有的银行会以对自身最有利的方式,进行技术开发。不过,在技术开发方面,日本恐怕是要落为人后了。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巨变,而日本则处于落后之中。日本之所以没有发展出这些业务,有诸多理由,但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管制。
我们可以看到,新兴事业的发展因管制而受到了阻挠。即便在技术上可行,但因管制而无法落实的项目并不鲜见。
具体来说,是对特定行业的准入限制。比如在金融服务领域,就有很强的管制。像支付业务和贷款业务,在过去是只有银行才能做的事情。但想要拿到银行的经营许可是相当困难的。即使有新技术被开发出来,往往也达不到业务应用状态。
这些管制后来放松了一些。比如支付,即使是银行之外的行业主体,也可以做了。同样,贷款业务也允许非银行类机构来参与。
但这些多是形式上的放松。要想实质参与,也未必那么简单。比如说,对于支付业务的从业者,想要做支付业务,必须去金融厅注册。但是为了能去注册,得满足各式各样的条件。即便取得了注册认可,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也要承担“本人确认”的责任,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实质性的放松管制,才是真正重要的。
第一个问题与税收有关。因为数字货币具有匿名性,有可能无法获知交易的发生。因此,数字货币的交易扩大会带来征税困难的风险。
第二个问题是资本出逃。国民如果对本国货币的未来失去信任,就可能先买入比特币,再换成美元等其他币种。
这个问题已不单是理论层面的探讨,在现实中已经发生了。2013年3月,塞浦路斯发生了利用比特币进行资本外逃的事件。这是事关国之存立的重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