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比特币,是一种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的货币。虽然在使用者看来,比特币与电子现金相似,但实际上两者的运行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会在后文解释。
比特币自2009年开始发行,发展至今已有很多人在使用。当然,即便在今天还有很多人认为比特币是个怪物,指责比特币是诈骗或泡沫之类的批判声音也不绝于耳。毕竟这是一种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货币,理解起来没那么容易,因此受到批判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比特币可能会迎来较大的技术革新,而在将来会取得重大发展,这是值得期待的。
另外,有很多与比特币结构相似的货币,也已经被发行,它们与比特币被统称为“数字货币”。
比特币是与电子现金完全不同的事物。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管理者。电子现金有管理者,也有交易中介。也就是说,电子现金是一种以中心化集权方式运行的支付系统。
比如在日本,最为常用的电子现金叫作“西瓜卡”(Suica),由JR东日本公司对使用者的卡内金额进行管理。Apple Pay、LINE Pay和支付宝等也很活跃,但这些都不是数字货币,而是电子现金,它们都是有管理者的。
比特币是没有管理者的,使用者可以直接对信息进行核验并进行支付,以此完成交易。所谓“区块链”,就是记录比特币交易信息的组织结构。关于区块链,会在第4章予以详述,我们先了解区块链没有管理者,而是基于计算机集群而运行的。
除此之外,比特币和电子现金还有以下几点不同:
(1)电子现金不能用于国际贸易,而比特币是世界货币。
(2)电子现金的币值是稳定的,而比特币的价格是变动的。
信用卡也与电子现金相似,但信用卡是基于银行汇款系统而运行的,所以也还是传统的组织结构。
电子现金和信用卡,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它们并没有对社会产生颠覆性的重大影响。信用卡经过银行的汇款系统,其使用成本并没有大幅降低。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会一改社会结构而引发重大变化;而电子现金所带来的变化,只是一种过渡形态(见表1-1)。
表1-1 电子现金与数字货币的区别
比特币,自2009年开始运作,在此之后的价格变动,如图1-1所示。
2013年3月,塞浦路斯发生了通过比特币进行资本外逃的事件,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之后,比特币价格虽然经历下跌,但到了2015年还是升至200美元。
比特币在2015年秋进入上升期,到12月时价格超过了400美元。趋势性上行到2016年仍在持续,并在2017年2月超过了1000美元。在此之后,比特币价格屡创新高,到2017年11月上旬时已经接近7400美元了。
图1-1 比特币的价格走势
比特币的总市值,在2017年11月上旬时,达到14万亿日元(约合1233亿美元)。而在2016年秋,大概还只有1万亿日元,一年间增长了14倍。
如果把比特币与日本的上市公司做比较,市值能超过比特币的公司只有丰田汽车(大约23.4万亿日元)一家。比特币的市值超过了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约10.6万亿日元),比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约6.4万亿日元)和瑞穗金融集团(约5.2万亿日元)的两倍还要多。
当然,如果与传统货币做比较,比特币的规模可以说是无比的小了。就日本的货币来说,即使仅看日本的纸币,其余额也有约100万亿日元(准确地说,2017年10月末是101.5万亿日元)。而从世界整体来看,数字货币在全体货币中只占很少一部分。
比特币自2009年公开发行以来,几乎每10分钟可以生成一个,但是新增发行量在每4年会减半一次。截至2017年10月末,比特币的存量大约有1665万个,而上限是2100万个,上限在最初就定好了。2140年左右会达到2100万个比特币,达此规模后便不再新发,数量也就不会再增加了。
如前所述,数字货币并非只有比特币,但其他数字货币的供给机制与比特币并不相同。
也有意见认为,给比特币的供给量设限是有问题的。但即便比特币的供给体系有问题,其他数字货币也可以替代它。市场可以通过数字货币之间的竞争,遴选出具有最优结构的数字货币。因此,我们在做评价时,不能仅看比特币,应着眼于数字货币的整体。
数字货币并不仅有比特币,每天都在诞生很多种币。截至2017年10月,世界上的数字货币种类超过了1200种,总市值超过500万美元的大约有300种。总市值前10名的数字货币如表1-2所示。
表1-2 数字货币的总市值
续表
注:2017年11月9日的数据。
资料来源:加密货币市值(Cryptocurrency Market Capitalizations)。
比特币以外的数字货币被统称为“竞争币”(Alternative Coin,简写为Altcoin)。虽有看法认为这些不过是比特币的翻版而已,但其实它们以不同于比特币的方式在运行。
备受瞩目的数字货币还有以太币和瑞波币。
这些币都有明确的发行主体,在工作原理和发行目的等方面都与比特币存在差异。它们并不是把比特币的区块链照搬来用,而是针对其弱点,完善了相应的功能。
以太币和瑞波币等都不是比特币的简单翻版,而是具有新型结构和功能,被称为“比特币2.0”。
以太坊是一个平台,用户可以自定义各式各样的智能合约和应用,并予以执行。
各式各样的合约和业务得以自动执行的构想,在以太坊上渐次登场。其中,包括在第5章介绍的预测市场平台Augur,还有在第6章介绍的La’Zooz、Colony、Slock.it等应用。
以太币是基于以太坊运行的,并非由管理者运营,所以不会出现系统故障。每隔12秒进行一次作业确认。
在以太坊上的交易费或执行智能合约的费用,被称为“手续费”(gas)。手续费是用以太坊体系的货币“以太币”来支付的,这是基于作业量的使用手续费。手续费的价格可由交易的发起方来设定,谁的出价高,谁就可能优先交易。
以太坊,自2015年7月开始运行其最初版本。以太币市值居于第二位,仅次于比特币,如表1-2所示。
瑞波系统的结构和比特币区块链有很大的不同。
在瑞波系统中,使其重要功能得以奏效的是网关(gateway)。
网关,可以预存日元等现实货币,并发行一种叫作“我欠你”(I Owe You,简写为IOU)的借据凭证,可用于汇款支付。
比如,A先生用自己的账户向网关充值了100万日元,网关会向其发行相应的IOU。A先生可将此IOU通过瑞波系统,汇款给B先生。B先生可对网关中的IOU发指令,将其兑换为100万日元到自己的账户中。由此,A先生向B先生完成100万日元的汇款。
在此要注意的是,IOU的价值依赖于发行它的网关。假如网关出现问题,无法完成兑付的话,它就没有价值了。
另外,瑞波系统内使用的数字货币叫作“瑞波币”。瑞波币的基本功能在于,可用其作为汇款时的手续费。可以说,瑞波币是瑞波系统中的“gas”。瑞波币并没有支付给谁,而是在使用时就减掉了。
瑞波币还具有“过桥货币”的功能。在与一些小币种的IOU进行交换的时候,可将瑞波币作为中间媒介来使用。
另外,IOU也可以与瑞波币做兑换(价格有波动)。
虽然瑞波币和IOU的交易也是基于区块链来运行的,但没有引入“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简写为PoW,参见第4章第1节),而是基于对认可者的信任而运行。这被称为“一致共识”(consensus)。
如表1-2所示,瑞波币的总市值排在比特币、以太币和比特币现金之后的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