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疾病自身

不知何故,我们总认为精神疾病可以被人完全掌控。

——作家兼教育家詹姆斯·佩尼贝克博士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双相情感障碍都有自己的看法:

“她真的疯了。她得了双相情感障碍。”

“他太狂躁了。快要崩溃了。”

“她应该进精神病院,她的躁狂抑郁症很严重。”

“他是一个疯狂的天才,但他的确患有躁狂抑郁症。”

“谁能和她住在一起?她疯了,绝对是双相情感障碍。”

“当然,他现在住院了。他得了双相情感障碍,是吧?”

詹姆斯·佩尼贝克博士的观点在上面的留言和评论中得到了验证,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确有诸多误解,而且这些观点是误解也好是偏见也好,我总能听到,更令人难过的是,并非只有我一人听到这些。多年来,由于人们对精神疾病不甚了解,他们总是对此敬而远之。双相情感障碍和心脏病、脚骨折一样都是令人抓狂的病。简而言之,它就是一种疾病,但由于它影响的是我们的大脑而不是心脏,症状表现得没那么明显。它也不稳定,更不像动脉阻塞或是高胆固醇那样能让人轻易辨别。

双相情感障碍I型和II型的区别

双相情感障碍I型

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或躁狂抑郁症的特征是情绪波动较为极端。在躁狂发作期间,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常常不吃不睡,思维奔逸,口齿不清,易怒爱生气。有时候他们也可能会有妄想症,例如,认为自己正在和某个名人交往,甚至演变成性滥交;有时会表现得很浮夸,吹嘘自己在一些一无所知的领域拥有专业知识。

在抑郁发作期间,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会有严重的绝望感和无助感。他们甚至无法起床,因胡思乱想而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他们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或社交,会变得非常偏执。更糟糕的是,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会因情绪极度低落而企图自杀。

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归纳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的征兆和症状包括:

双相情感障碍I型躁狂发作

□精力旺盛,活动增多,烦躁不安

□极度亢奋,情绪过于高涨,兴高采烈

□极其易怒

□思维跳跃,语速很快

□注意力不集中

□睡眠少

□对自己的能力和权力盲目自信

□判断力下降

□疯狂消费

□较长一段时间内行为异常

□性欲增强

□滥用药物,尤其是可卡因、安眠药,甚至酗酒

□有挑衅、侵犯或攻击性行为

□拒绝承认自己出了问题

如果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且几乎每天)患者表现出情绪高涨,并伴随上面所提到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症状,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通常就可以被诊断为躁狂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I型抑郁发作

□持续悲伤、焦虑或空虚

□绝望或悲观

□内疚、价值缺失、无助感

□对曾经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性欲减退

□精力下降,慢性疲劳综合征

□注意力不集中、健忘、优柔寡断

□躁动不安或易怒

□失眠(或嗜睡)

□体重减轻(或增加)

□非身体疾病或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或其他持续出现的一些身体症状

□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或企图自杀

如果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且几乎每天),患者有上面所提到的五种或五种以上的症状,持续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就可以被诊断为抑郁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II型

双相情感障碍II型与I型不太一样,II型不像I型表现得那么明显,双相情感障碍II型是慢性病,它会持续存在。与典型的躁狂抑郁症相比,它的症状更不易被察觉——就好比一个是潮湿、闷热的仲夏夜,另一个则是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反差极大。双相情感障碍II型可以被称为“阳光型”或“柔软型”双相情感障碍,而双相情感障碍I型犹如一场黑暗浩劫,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人的情绪阴晴不定,变化极快,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他(她)会从一种情绪转变为另一种情绪,这叫“快速循环型”;或者当两种情绪交杂在一起,既感到“阳光”也感到“黑暗”,这叫“混合循环型”,或者直接抛出 双相 这个词,患者会经历DM,即“主要是抑郁症”(显然,这种情况不是MD,即躁狂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II型患者比I型患者更容易感到焦虑(38%对23.7%)。此外,II型患者患有恐惧症的比例更高(22.5%对11.8%),抑郁发作的频率也会高一些,这也是它经常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的原因之一。 [1]

双相情感障碍II型患者以及治疗这个疾病的专业人士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将它与其他疾病混为一体。尽管最近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II型确实是一种具有明显特征的疾病,它可以被独立命名,但许多人仍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II型是双相情感障碍谱系表中的一部分,这就构成了一个范围很广的双相情感障碍,不仅包括I型和II型,还包括其他6种类型——也使双相情感障碍II型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戏谑,而不是一种影响近900万美国人的严重心理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谱系

1/2型,分裂双相:精神分裂症兼双相情感障碍

I型,躁狂但不抑郁

I型 1/2,轻度躁狂为主(轻度躁狂)抑郁症为辅;

II型,轻度躁狂兼抑郁症

II型 1/2,抑郁症兼正常范围内的明显情绪波动(躁狂抑郁精神病)

III型,由抗抑郁药物引起的躁狂症

III型 1/2,由滥用药物,例如兴奋剂等引起的躁狂症

IV型,由高度情绪化气质引发的双相情感障碍(情绪低落) [2]

大多数研究还不能将双相情感障碍II型从重度抑郁症中区分出来,而只能将其视为重度抑郁症中的一部分。 [3] 事实上,在所有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的患者中,通过深入随访,多达25%~65%的患者最后被诊断患有双相情感障碍II型。 [4]

很遗憾,由于双相情感障碍II型是一种情绪障碍疾病,将其诊断为抑郁症,意味着本该服用的药物这类患者只服用了一半。没有情绪稳定剂,治疗可能没有效果,会不断引发更为严重的躁狂发作,极端情况下会导致自杀。有研究表明,很多患者自杀被认为是重度抑郁症导致的,而实际上是因为双相情感障碍II型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而引发的。 [5]

双相情感障碍II型的问题在于它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察觉。患者通常只在抑郁发作的时候求医。毕竟在一个人自信满满、精力旺盛、创造力强、表现出众的时候,谁会想到去看病呢?但不幸的是,躁狂症初期表现出“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态度,迟早会转变成焦虑、易怒、愤怒和失去理性——这些症状很少有人会想到与躁狂相关,反而被认为是抑郁症的表现。

更为讽刺的是,当双相情感障碍II型患者真正进入抑郁周期时,症状通常是非典型的,与人们通常认为的抑郁症恰恰相反。他们没有食欲不振,反而暴饮暴食。他们不会失眠,反而会嗜睡(睡眠过度)。他们的情感没有超脱,而是面对拒绝和批评时,他们的玻璃心很容易受伤(人际关系敏感)。在抑郁发作期间,他们不会一天比一天感觉更好,而是一整天感觉越来越糟。 [6]

考虑到它的症状常常与其他疾病相似,双相情感障碍II型最后的诊疗办法是,只要再没有其他症状,就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II型。这听起来也并不奇怪。

发生在欧洲的双相情感障碍

在欧洲的大量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II型患者人数占总人口的2%~5%;他们还发现,虽然双相情感障碍I型为大家所熟知,但II型患者人数是I型患者人数的两倍。 [7] 特别是来自荷兰心理健康调查与发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双相情感障碍II型患者不仅生活质量差,而且他们当中有1/4的患者从未因情绪问题而寻求帮助——没有向初级护理医生或其他专业护理人士,甚至家人或朋友求助过。 [8]

双相情感障碍II型的典型特点

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判断你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II型的唯一方式,是通过你的某些特定行为来判断。上面提到的一系列行为和反应只能看作是诊断的一个“起点”,没错,这个表明你担心的感觉和行为是真实的。

幸运的是,在最近几年,双相情感障碍II型这个疾病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纳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中,这本官方更新的原始资料手册供心理治疗师、精神病学家和其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使用,协助他们查明精神疾病,而资料当中提供的诊断数据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医疗保险、医疗保健、同行研究、全球疾病分类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将双相情感障碍II型进行了分类与界定。例如,患者会有一次或多次抑郁发作,并伴有至少一次轻度躁狂发作。此外,患者从未有过一次完全“脱离现实”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妄想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无法解释他(她)的情绪;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自己具有的这些症状会引起极大的痛苦。 [9]

因为患者出现的这些症状和人的知觉一样,具有随意性,所以有经验的治疗师一方面需要通过《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来诊断,同时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以及相关的研究来判断。为此,表1-1和表1-2分别列出了从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调查了大量人群)中筛选出来的双相情感障碍II型躁狂发作和抑郁症发作的症状。

性别偏见

研究显示,双相情感障碍II型的女性患者比双相情感障碍I型的女性患者要多。她们不会有严重的躁狂症,但会抑郁。他们进入快速循环的风险较高(一年中可能有超过4次高潮期和低谷期),因此用传统的方案很难治疗。为什么?这可能是激素差异和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 [10]

表1-1 双相情感障碍II型躁狂期症状 [11]

你患有双相情感障碍II型吗?

如果你拿起这本书,很有可能你已经怀疑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发现自己过的每一天和别人的不一样。也许你非常伤心……或许周二感觉很好,但到了周五情绪就低落了。也许你一直都很焦虑。或者你的感觉好到就像嗑了药一样,极度兴奋。这是你吗?你可能得了双相情感障碍II型。

表1-2 双相情感障碍Il型抑郁期症状

参照表1-3的症状,看看你是否有其中任何一个症状并持续超过4周时间。请记住,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就像舞台上表演的主角,很容易被看出来。而双相情感障碍II型患者就如同站在合唱队中的成员,难以区分,难以诊断,他们的轻度躁狂或狂躁发作期很短,短则只持续一天,但抑郁发作通常会持续3~6个月!(请注意,医生就是医生,谁都无法取代。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请尽快约见你的医生。只有医生能明确告诉你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I型、II型或者其他障碍疾病。)

表1-3 这些说法听起来熟悉吗?

续表

如果上面所提到的症状,有超过21项与你的情况相符,那么你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II型。事实上,哪怕有超过一半(13个症状)与你的情况相符,也说明你的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最好与医疗保健专业人士谈谈你的症状,这个很重要。

双相情感障碍之七大误区

有时候,对我们来说最难的是直面自己的问题。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尤其要直面疾病带来的耻辱。更为棘手的是,这个病被误诊的次数比被确诊的次数还要多。事实上,研究表明,误诊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很常见。 [12]

仅通过观察患者本人,很难做出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而且关于这个疾病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谜,这也使问题复杂化。下面是一些普遍存在的误解或是疑惑,但目前都有了定论。

误区一:你可以振作起来

要真是这样就好了。我花了数年时间试图让自己尽快振作起来——安排日程、放松、睡觉、运动、锻炼、祈祷,结果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自己的情绪反而更糟糕。假期会焦虑(“我怎么这么没用?”),焦虑小说还没动笔(我觉得就是自己不想写)。我把这些都归咎于自己。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真正关乎大脑化学物质和染色体链的生理疾病。事实上,许多医疗保险公司已经不再将双相情感障碍列为心理健康疾病的范畴,而是将其定为器质性疾病——这也意味着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和治疗嗓子痛和崴脚一样,都在投保范围内,治疗次数没有上限。

误区二:如果得了双相情感障碍,你的情绪时而亢奋,时而低落,起伏不定

尽管情绪循环可能会很快,但大多数双相情感障碍II型患者的抑郁状态持续时间都会比较长;轻度躁狂的发作则是转瞬即逝。有些人会深陷抑郁多达数年。抑郁期过后的好心情不一定是轻度躁狂。年龄越大,抑郁间隔期的时间就会越长。有些患者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有了一定的缓解,那么这个阶段他的症状也就幸运地得到了有效控制。

误区三:如果患有双相情感障碍II型,你很容易就会成为更为严重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

又错了。尽管研究表明,这种情况确有发生,但只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以5年为一个时间段,只有5%~15%的双相情感障碍II型患者会发展为I型患者。如果你的作息时间被打乱了,例如,往返于不同时区,熬夜加班加点要赶最后期限,半夜哄宝宝睡觉,或者失眠(可能是焦虑引起的!),那么你就更容易患躁狂症。

误区四:只要我用药,病情就能稳定下来

研究一再表明,对于任何需要药物治疗的精神障碍,辅以某种形式的谈话疗法会更有效。如果你担心费用,请及时与你的医保公司联系,因为治疗这个病的大部分费用已纳入精神疾病报销范围。

误区五:如果被老板知道,他们会找各种理由炒了我

好消息是:我们并不是生活在查尔斯·狄更斯小说里的人物。即使出现任何精神疾病的征兆,我们都不会被践踏、遗忘或被打入地牢。但不幸的是,你把患病的事情告诉老板确实有风险,因为她(他)可能会对你更为关切,会密切关注你的一举一动,看你是否能正常工作。你的同事可能也会对你另眼相看,因此你不必告诉你的雇主。你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你会告诉老板吗?你觉得有必要公之于众吗?不。只有当疾病真正影响到你的工作时,才需要另当别论。要不要告诉老板你患有双相情感障碍II型,取决于你自己。1995年通过的《反残疾人歧视法》(DDA)规定,雇主不得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员工,其中包括精神疾病,否则将被视为非法。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如果你勤勤恳恳,高效地完成任务,又能用自己的技能为公司带来效益,没有人在意你是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还是你的脖子上长了6个肿包。相反,如果你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或者在工作中屡屡犯错,那么,毫无疑问,工作表现不佳自然就是个问题。但话又说回来,任何正常人,如果在工作中屡屡犯错,他的工作也一样很难保得住。

请记住:双相情感障碍II型是一种轻度双相情感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不会对你的工作生活造成影响,导致你丧失工作能力。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心情不好,思维变得模糊,工作变得马虎,那还是请病假吧!这不是骗人——你确实是病了。只不过这个病不是胸闷或鼻塞。除非你有急活需要马上交差,一般情况下如果觉得自己精神压力太大,需要请假休息,请一两天假对自己没什么影响。(如果不方便请假,那就给你的医生打电话。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给你调整用药,帮你预约其他辅助治疗。另外,当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出现双相情感障碍II型的症状时,一定要挤出时间学学自我保健,比如早睡、按摩、冥想。即使你没有时间休息,这些保健也可以帮你度过危机。)

误区六:如果让我爱的人知道我患有双相情感障碍II型,这会影响到我们的关系

如果你们的关系真的很好,就不会有影响。双相情感障碍II型只是一种疾病,是的,它和糖尿病或心脏病一样,也属于一种普通疾病。如果你对周围的人足够坦诚,你反而可能会得到他们坚定的支持和真正的理解。如果你变得躁狂或抑郁,他们可以帮助你稳定情绪。而且,作为旁观者,他们可能会比你还要更早地注意到你的一些抑郁或失去理性的行为。

那什么时候应该让别人知道你患了病?这由你来决定。至少我不会在第一次约会时提这事,但如果你们的关系进展顺利,而且你们已经约会好几次了,这时如果你想提,那就提吧。不要把它当成是一件“生死抉择”的事情,也不要把结果想得那么糟糕。只要告诉那个人你患有这个病,正在接受治疗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

做好心理准备,你所爱的那些亲朋好友可能会不相信你。当我第一次向家人提及我的疾病时,他们嗤之以鼻,认为我在搞怪,只是在假扮电影中的某个女孩。他们认为我没病。当然,我自己的确有一些怪癖,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

不过没关系。即使他们怀疑你的病情,但爱你的人永远会爱你。不管你信不信,虽然这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但对其他人来说却不一定,真的没什么。

如果你的约会对象或者你的一些朋友被吓跑了,随他们去吧。你要当断即断。长远来看,有多少关系能建立在谎言或隐瞒真相之上呢?真的很少。

误区七:如果我是躁狂又怎样——我爱躁狂

轻度躁狂的确切定义就是欣快症。(有关轻度躁狂的详情参见第2章。)谁不想让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总是充满愉悦和兴奋呢?谁又不想站在一艘船的船舷上(只要这艘船不是泰坦尼克号)大声宣布自己是“世界之王”呢?很遗憾,双相情感障碍II型的轻度躁狂不会一直存在,最终,你要么会有严重的抑郁发作,要么会得等同于躁狂症的双相情感障碍II型——这时焦虑和恐惧会左右你的生活。

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I型并不等于被宣判死刑。得了这个病不要认为这就是你生命的终结。它跟糖尿病、慢性劳损或关节炎一样,它只是一种疾病。如果你对自己的病情了解得越多,你就越能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解释。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双相情感障碍II型这个疾病,接下来的几章将深入探讨它的特征、症状及诊断。

[1] Judd LL, Akiskal HS, Schettler PJ, et al. The comparative clinical phenotype and long term longitudinal episode course of bipolar I and II:a clinical spectrum or distinct disorders? J Affect Disord. 2003;73∶19–32.

[2] Perugi G, Akiskal HS. The soft bipolar spectrum redefined: focus on the cyclothymic, anxious-sensitive, impulse-dyscontrol, and binge eating connection in bipolar II and related conditions. Psychiatr Clin N Am. 2002;25∶713–737.

[3] Perugi G, Toni C, Tavierso M. The role of cyclothymia in atypical depression: toward a data-base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borderline bipolar II connection. J Affect Disord. 2003;73∶87–98.

[4] Akiskal HS.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boundaries of bipolar disorders. In: Maj M, Akiskal HS, Lopez-Ibor JJ, Sartorius N, eds. Bipo lar Disorder, Vol. 5. West Sussex, United Kingdom: John Wiley & Sons;2002∶1–52.

[5] Rihmer Z, Pestality P. Bipolar II disorder and suicidal behavior. Psychiatr Clin N Am. 1999;22∶667–673.

[6] Judd LL, Akiskal HS, Schettler PJ, et al. The comparative clinical phenotype and long term longitudinal episode course of bipolar I and II:a clinical spectrum or distinct disorders? J Affect Disord. 2003;73∶19–32.

[7] Angst J. The emerging epidemiology of hypomania and bipolar II disorder. J Affect Disord. 1998;50∶143–151.

[8] Ten HM, Vollebergh W, Bijl R, et al. Bipolar disorder in the gen eral population in The Netherlands(prevalence, consequences, and care utilization): results from The Netherlands Mental Health Survey and In cidence Study(NEMESIS). J Affect Disord. 2002;68∶203–213.

[9]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 ual for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Text Revision. Washington,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10] Leibenluft E. Issues in the treatment of women with bipolar ill ness. J Clin Psychiatry. 1997;58(suppl 15):5S–11S.

[11] Angst J. The emerging epidemiology of hypomania and bipolar II disorder. J Affect Disord. 1998;50∶143–151.

[12] Marangell, LB. In discussion with Kupfer DJ, Sachs GS, et al.Emerging therapies for bipolar depression. February 9,2006. Highlights presented in J Clin Psychiatry. 2006;67∶7. 2FAGfrpZ81oKrXepCssUPw8Wi71h6+HLVRYA/+Z/pe7N6bbC4UUr+UrB43A2L5n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