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双相情感障碍没有划分不同类型,只有患病与没患病的区别。很遗憾,这种“一刀切”的诊断方式导致大家普遍对这种疾病存在很多误解,认为这种病等同于精神分裂症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然而,我们知道现如今出现了一个“双相谱系表”,双相情感障碍I型(特点是严重情绪障碍频繁并发)位于“双相谱系表”的一端,而症状相对轻、不会致人极度衰弱的双相情感障碍II型位于谱系表的另一端。

双相情感障碍II型是一种症状较轻的双相情感障碍,尽管会出现一些过度兴奋或抑郁的反差情绪,但表现得没那么明显。该病的躁狂发作通常表现为焦虑,而抑郁发作则表现为一种病症较轻的非典型抑郁症。这些症状中的一些微妙变化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使得双相情感障碍II型的诊断变得非常困难。

双相情感障碍II型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焦虑,通常还伴有恐慌发作、社交焦虑和强迫症等一系列症状,因为这些症状与焦虑有关,所以双相情感障碍II型经常被忽视或误诊。

有人问我,如何判断一个人是患有双相情感障碍II型还是焦虑症?人们在一些重要场合,比如演讲前、接手新的工作或者要面临新的人际关系时会感到焦虑,这是人的天性。通常这种“天然的”焦虑会随着演讲结束、对工作的熟悉以及人际关系的不断稳固逐渐消失,但是双相情感障碍II型患者的焦虑不但挥之不去,反而会与日俱增。

我的很多患者会因为各种假想的犯罪情境而忧心忡忡,总是为自己说过或者做过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感到焦虑不安。他们经常会“误读”他人的面部表情,他们看人也总是很负面,而事实上这些人并非如此。这种焦虑会不断累积……直到有一天,通常在一周左右,他们会陷入抑郁。而此时,他们的焦虑不但没有消退,而且还多了绝望和无助等情绪。

大多数双相情感障碍II型患者会在这个阶段寻医问药,而往往这时候他们很容易被误诊。医生看到是一位抑郁患者,就会开抗抑郁药物,药物非但不起作用,反而会引发躁狂症。

作为意大利米兰市抑郁症治疗中心的一名主任,我曾接诊过很多双相情感障碍II型患者,他们最初就是因为抑郁或者焦虑来就诊的。我学着去分辨这种疾病的各种蛛丝马迹——轻度躁狂、重度焦虑症和久治不愈的抑郁症。一旦给予这类患者对症的药物治疗(无论是锂盐、抗惊厥药还是喹硫平之类的抗精神病药),这个棘手的抑郁症就会很快消失,这些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就能恢复正常生活。

我也是米兰大学的一名精神病学教授,有幸对各种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喹硫平(药品名:思瑞康)。我对抗焦虑药物及其可能产生的药物滥用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成瘾性格,而抗焦虑药物又往往会很容易让他们成瘾。更为糟糕的是,这些患者服药后会产生耐药性,后期需要服用更多的药物,而这些药物又会造成患者极度疲劳,导致认知“模糊”。但我们发现,如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用的喹硫平剂量比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服用的剂量小很多,可以产生和抗焦虑药一样的镇静作用,而且还不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也不会产生疲劳感。更重要的是,喹硫平不会致瘾。我们对服用喹硫平的患者进行了为期4年的追踪随访,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在治疗重度抑郁症和躁狂症中,低剂量的喹硫平与传统保守疗法(即服用大剂量碳酸氢锂)产生的疗效是一样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情感障碍杂志》(2008年3月) [1] 上。

欧洲人十多年前就知道双相情感障碍II型这种疾病。事实上,双相情感障碍II型更为常见,患者人数是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的两倍。荷兰心理健康调查与发病研究所(NEMESIS)和法国EPIDEP的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I型和II型患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双相情感障碍II型患者在幼年时期就出现了症状;他们的抑郁期较长;当他们处于轻度躁狂发作期的时候,他们更喜欢冒险。正如我于2007年在《情感障碍杂志》上所写的那样,他们经常滥用药物,很容易产生焦虑——惊恐症、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等。他们也极容易酗酒或吸毒成瘾。双相情感障碍II型平均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被诊断出来,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都不高。

通过这本书,卡拉·多尔蒂将为读者揭开双相情感障碍II型的“谜团”。此书内容全面丰富,针对这种疾病对患者生活产生的影响,作者做了详尽感人的阐述。和我一样,作者也希望那些目前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会成为本书的读者,因为他们有的过着半死不活的生活,有的多年来仍在顽强地与疾病抗争着,也有的因为迷失自我而感到自责,甚至有的患者长期处于强烈的羞愧与内疚中而不被人理解。因此,这本书将为患者本人,也为患者家属和朋友提供更多有益的帮助。对于那些单纯想了解这种疾病的读者,本书也不失为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本书也将带来希望,希望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患者能摆脱疾病的困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帮助,早日康复。

医学博士 A.卡洛斯·阿尔塔穆拉
意大利 米兰

[1] Altamura AC, Mundo E, Dell’Osso B, et al. Quetiapine and classi cal mood stabilizers in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a 4year follow-up naturalistic study. J Affect Disord. 2008: Epub ahead of print: March 8. ayHbs2Hc2m7ua1p7u4e/6sKwcC8266Q/NzLxsF1Lfhj5VGG4x8OuGCGJgbe1aV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