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主题和方法的确定

议题的缘起和确定

对家庭议题,尤其是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的兴趣源于我个人生活和研究经历。我的母亲在我刚结婚的时候,就离开江苏老家,到上海来照顾我和我先生的饮食起居,而我的父亲则一直在江苏工作,每个周末到上海和我们团聚。这种“父母住我家”的模式既不是现代社会意义中的核心家庭,也不是传统社会中的主干或联合家庭 。在生活和研究中,因为生育或者其他事件,父母离开自己的原居住地,到子女的小家庭中暂时或者长久地居住在一起的个案并不少见,我当时把这种模式称之为“扩大-核心家庭”,因为这种家庭用以往的家庭结构分类似乎很难归类。

从2006年开始,无论我走到中国的那个城市,我都问身边的人:有没有父母离开自己的居住地,住到已婚子女家中,继续照顾子女或第三代的例子?无论在哪里,我总是听到“有”的答案,并且,在大城市中,似乎还相当普遍,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家里有学龄前儿童,那么有祖父母在身边才是正常,小夫妻独立带大的,反倒成了特例。

比如我在访谈中,问上海人苏菲有没有年轻夫妇两个人独立带大孩子,没有找自己父母或保姆帮忙的。

苏菲: 有。 在德国

沈: 啊? 在德国?

苏菲: 是啊, 他们是在德国留学 在德国生孩子, 在德国带孩子 后就是男的出去在外面工作 这个女的就是在家里带孩子这样的

沈: 那在上海有没有这样的?

苏菲: 没有 !(个案39)

我在哈佛访学的时候,有机会和在波士顿的中国家庭交往,发现很多年轻的中国夫妇也想尽办法把父母从中国接到美国,居住在一起。除了享受美国良好的福利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请父母帮忙带孩子,他们家庭内的冲突和遇到的问题,和我在上海看到的从外地到上海的父母遇到的问题如出一辙。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年轻夫妇自己独立带大孩子的个案,但是,至少可以确定父母入住到子女家并非是独特的个案,而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让我定下心来研究“父母住我家”是可行的。于是,我开始有目的地收集我身边有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情况。一旦开始研究,情况就比原先想象的更为复杂,家庭类型之多,超乎想象,每一个家庭似乎都有自己独特的一种方式,并且每个人都可以给出充分的理由为何会选择这种的方式。

基于个体经验的研究特别重要的一个优势在于充足的动力(Maxwell,2008:21),这种带着自己生活的问题去研究的动力,激励我不断往前探索和反思。虽然,传统的社会学研究认为,把个人的身份、背景、体验带入到研究中去容易产生偏见和盲视,会削弱研究本身的客观性。但是,受训于女性主义多年,这一点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心理障碍 。越来越多的学者,不仅仅是女性主义流派的学者,还包括一些社会学大家,如米尔斯(2005)等,都认同学者的生活和研究其实是不能分开的,也不应该分开。女性主义进一步强调,个体经验对于研究本身而言是有促进作用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体经验作为研究问题的来源之一基本上已经被普遍认可,将自己的身份和经验带到研究中去也已经得到了理论和哲学思想上的支持(Maxwell,2008:49)。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研究过程中,个体经验容易对研究造成局限和方向性的偏差,如何在研究中能够尽可能地突破自己生活经验的局限,突破既定假设的框架,成为了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方法论问题。我希望能拥有米尔斯所倡导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即在具体情境中在个人烦恼和社会结构的公共议题之间建立联系,具备在微观的经验材料和宏观的社会历史之间进行穿梭的能力(米尔斯,2005),这又要求我的研究必须能结合定量与定性的优势。这些“企图”迫使我不断地思考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深度访谈的混合模型:个案金字塔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完善起来的。

混合模式研究

混合模式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类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它的发展与实证主义和建构主义之争有关 。这种争论从一开始认为实证和建构互不相容(Guba & Lincoln,1985;Smith & Heshusius 1986)逐渐走向了实用主义,认为不同的问题适合选用不同的方法(Howe,1988;Reichardt & Raillis 1994),而实用主义的取向又促使研究者提出了混合方法和混合模型研究,力图同时包括定性路径和定量路径的因素(Brewer & Hunter,1989;Patton 1990;House 1994;Datta 1994)。

所谓混合模式研究是实用主义范式的产物,是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定量路径和定性路径结合起来的学术努力。也就是说,在研究的每一个不同阶段内可以单一地应用一种方法,例如定量的(实验型)研究设计,随后进行定性的资料收集,并在转换资料后进行定量分析(塔沙克里 & 特德莱,2010:18)。塔沙克里和特德莱介绍了多种混合模型研究设计方案,基本上就是不同阶段用单一方法,但是,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法,然后组合起来,比如确证性研究+定性资料+统计分析(塔沙克里 & 特德莱,2010:134)。

深度访谈的混合模式研究

本文的深度访谈的“个案金字塔阵”希望进一步发展混合模型,不仅可以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法,而且尝试在研究的同一阶段,同时运用实证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范式来思考问题,结合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来设计和开展每一步研究。当然,从整体上看,深度访谈的“个案金字塔阵”更倾向于定性研究,“深度访谈”作为定性研究中的方法,在目前的社会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所谓深度访谈,学界所指的主要就是半结构式的访谈,其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第一:“它的问题是事先部分准备的(半结构的),要通过访谈员进行大量改进,但只是改进其中的大部分:作为整体的访谈是你和你的参与者的共同产物”;它的第二个特征是“要深入事实内部”。从意义的角度来看待“深度访谈”的实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是对参与者在访谈时赋予自己的话语的意义以及参与者赋予访谈场景(包括参与者当时的衣着、神情、行动和居家环境)的意义的探究(杨善华、孙飞宇,2005)。深度访谈的个案金字塔阵正是在此基础上,“以研究问题为主宰,而非范式或方法为王”(塔沙克里 & 特德莱,2010:19),尝试用混合模型操作化深度访谈的要点。当然,首先,需要解决在本体论上的冲突和具体的结合方式。

我认同建构主义的立场“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社会现实,他们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会随着建构者的不同而不同”(Guba & Lincoln,1994:111);但同时我认为每一位建构者在建构社会现实时,都不仅仅为了描述某个现象,而是常常会力图阐述现象之间存在的那些后实证主义者所追求的“规律性的、合理的、稳定的关系”(Miles & Huberman,1994:429)。格尔茨在阐述深描的理念中,强调深描并不意味着仅仅解释和说清楚现实,依然要关注背景中的“宏大实在”(格尔茨,2008:24)。这样一种实用主义的认同中,在同一个研究阶段结合定量和定性就成为了可能。

当然,并非所有的研究设计都可以或者需要变为混合模型。但是,我认为深度访谈的方法借鉴混合模型研究,将会事半功倍,因为,无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都会用到访谈的方法,但是,两种访谈的模式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一个系谱的两端,它们各有优缺点。

定量研究的访谈和定性研究的访谈主要有三个不同点:首先,定量研究常常采用结构性问卷,通常是一些封闭式的问题,访谈者主导访谈;而定性研究的访谈问题往往非直接,大部分是开放式问题,强调跟随参与者的思路,让参与者比较自由地发挥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其次,定量研究的访谈一般每一位参与者仅访谈一次即可,获取了结构性访谈提纲所需的信息,那么访谈就可以结束了;而定性研究中的访谈,从来没有预设的尽头,任何信息和资料都可以无止境地深挖下去,这种情况下,一次访谈是不够的,常常需要多次。再次,定量研究的访谈所需信息就是参与者的回答,不需要观察或其他非正式来源的材料;而定性研究中的访谈重视非正式的资料,强调观察的重要性,意图通过各种资料复原当时的场景。相比较定量访谈,定性访谈可以更深入、更接近现实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问题在于定性访谈犹如一个无底洞,定性访谈的研究者都很难确定什么时候“足够深入了”,什么时候“理论饱和”了,效率成了一个大问题,而定量研究的访谈在效率方面优势明显。

深度访谈的混合模型:“个案金字塔阵”在确定研究主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解决如何选取适合这一主题的个案,并且决定选择多少个个案;在访谈的时候如何处理不同的个案情况;并且在撰写的时候如何能集中到“规律性的、合理的、稳定的关系”。“个案金字塔阵”每一个步骤,都力图结合定量与定性各自的优势,在追求深度的同时满足一定的效率。

深度访谈的“个案金字塔阵”不仅是混合模型的一种发展,它还与“扩展个案法” 有密切的联系,在处理具有中观意义或者结合宏观背景的研究主题时具有非常好的弥补作用。传统的个案研究通常将他们的研究结论局限在他们研究的日常世界的范围内,无力或者无心顾及广泛的历史模式和宏观结构;而扩展个案方法则追求“扩展出去”,它将反思科学运用于田野研究中,旨在从独特中抽取一般,从微观走向宏观 。布洛维在具体描述方法时,强调根据问题,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寻找具有不同特征、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人群进行访谈,而不是只局限在一个同质群体中(Burawoy,1998)。“扩展个案法”使得定性研究有可能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合理的、稳定的关系”。

个案金字塔阵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底部是由选取的个案和访谈者的数量确定的;其次,墙体部分是由深浅不同的访谈程度决定的;再次,在撰写的过程中,论据不断集中到顶部形成主要观点,顶部的位置决定了金字塔的形状。之所以把这个结构称之为“个案金字塔阵”,是想要强调三个方面:1.构成底部的个案并非都是相同类型的个案,结合变量的概念,个案选择的条件是不同的,但是最后都应该能够契合在一起;2.构成墙体的砖头所垒的高度也是不同的,即不同个案访谈的深度也是不同的;3.分析所能达到的高度是由最深入的访谈来决定的,但是,那些短砖所起到的基础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下面,结合本研究项目来具体说明这一“个案金字塔阵”的运用,以及本研究中具体个案情况。 38znJPQ/6ULZKZai3++iX8+Lmrm9xslDKpKL4TvLqRNYUAWEpotRdYX9X36PrP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