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爽秋

秋高气爽,一个收获的季节。萧瑟秋风,大雁南归,友朋伤离别,恋人苦相思。但金秋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其实并不亚于阳春。在四季分明的地域居住的人们,之所以特爱春暖和秋凉,是因为饱受了冬寒夏暑的煎熬。许多节日的设置传播,与季节的变换有着紧密的联系。秋天的节日虽不是太多,却十分重要,例如中秋和重阳,古今都很重视。秋季节日的食物也很丰富,注重天产,人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赐予。

17.立秋

立秋之日,历来不曾有太隆重的庆祝仪式,但相应的饮食活动还是有的,如食瓜吃藕,在一些地区就是比较固定的传统项目。

吃莲蓬和藕,见《酌中志》:“立秋之日,戴楸叶,吃莲蓬、藕,晒伏姜,赏茉莉、栀子、兰、芙蓉等花。”

吃西瓜,见《清嘉录》,立秋“或食(西)瓜饮烧酒,以迎新爽”。

18.中秋

八月十五日,秋已过半,是为中秋。中秋仪节,先秦时代当已有之。《礼记·月令》说,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这里并没明指某一天,当包括望日(十五日)在内。枚乘所作《七发》,则明确提到了八月十五结友观涛的事,有“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之句。

中秋之夜赏月,并享用与月亮有关的食物,至迟在唐代已成风气,这是名副其实的中秋节。唐人爱中秋月色,可举两诗为证。一为司空图的《中秋》:“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一为曹松的《中秋对月》:“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中秋不见月,是件很遗憾的事。《隋唐嘉话》说:“李愬隐首阳山,中秋夕与友人携酒望月。愬曰:‘若无明月,岂不愁杀人也!’”中秋赏圆月,思亲会友,风雅度良宵。《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说:“苏颋与李乂对掌文诰,玄宗顾念之深也。八月十五夜,于禁中直宿诸学士玩月,备文字之酒宴。时长天无云,月色如昼,苏曰:‘清光可爱,何用灯烛!’遂使撤去。”赏月之时,月光月影最是可爱,用不着灯烛争辉。苏东坡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之时,抒发思亲之情,作《水调歌头》,铸就千古名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句子也就成了千古绝唱。

中秋节物,主要有玩月羹、月饼、桂花酒等。

玩月羹,见《膳夫录》,汴中节食,“中秋玩月羹”。

月饼,《元氏掖庭记》中有“仲秋之夜……当其月丽中天,彩云四合,帝乃开宴张乐,荐蜻翅之脯,进秋风之鲙,酌玄霜之酒,啖华月之糕”的句子,其中“华月之糕”当与月饼相似。又《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帝京景物略》则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月饼也谓之“团圆饼”,《酌中志》说:“至(八月)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燕京岁时记》也说:“中秋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桂花酒,见《帝京岁时纪胜》:“中秋桂饼之外,则卤馅芽韭稍麦、南炉鸭、烧小猪、挂炉肉,配食糟发面团、桂花冻酒。”

中秋节饮食活动,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增进长幼亲情;也要在亲邻间互赠节物,联络彼此感情。《北平风俗类征》引《月令广义》云:“燕都士庶,中秋馈遗月饼、西瓜之属,名‘看月会’。”清代江苏句容地区,八月中秋办饼筵,大会亲朋。《京都风俗志》则述及家庭赏月宴,中秋夜拜月礼毕,“家中长幼咸集,盛设瓜果酒殽,于庭中聚饮,谓之‘团圆酒’”。

19.重阳

九月九日谓之“重阳”,也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是可与春日三月三日上巳相提并论的重要秋节。重阳登高思亲,饮菊酒、食花糕,在古代是极重的节仪。据《物原》说,春秋齐景公始为登高之节。重阳登高,唐宋时极盛。《千金月令》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更早的《荆楚岁时记》也提到:“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野宴成为秋节一种重要的饮食活动。古人还借登高抒发思乡思亲的情怀,如唐人韦庄《婺州水馆重阳日作》诗:“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可谓情真意切。又如王维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是真切动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时节,秋菊盛开。不仅要赏菊,还要饮菊花酒,吃菊花糕,或者吟菊诗。白居易有《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诗:“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重阳菊花酒,制法见《西京杂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今图书集成》所引《风土记》也提及菊花酒:“汉俗九日饮菊花酒,以祓除不祥。”

重阳食糕,是很重要的传统,糕与“高”同音,寓意吉祥。重阳糕品种很多,主要有菊花糕、万象糕、狮蛮糕、食禄糕和花糕等,各具特色。

菊花糕,见《岁时广记》引《文昌杂录》:“唐岁时节物,九月九日则有茱萸酒、菊花糕。”

万象糕,见《皇朝岁时杂记》:“国家大礼,常以九月宗祀明堂,故公厨重九作糕,多以小泥象糁列糕上,名曰‘万象糕’。”

狮蛮糕,见《东京梦华录》:“(都人重九)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岁时杂记》也有类似记载:“都人遇重九,以酒、果、糕等送诸女家,或遗亲识。其上插菊花,撒石榴子、栗黄。或插小红旗,长二三寸。又埴泥为文殊菩萨骑狮子像,蛮人牵之,以置糕上。”这么说来,狮蛮糕确实与佛教有些关系了。

食禄糕,见《岁时杂记》:“民间(九月)九日作糕,置小鹿子数枚,号曰‘食禄糕’。”

花糕,见《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载酒具、茶炉、食榼,曰登高。……面饼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标纸彩旗,曰‘花糕旗’。”《京都风俗志》所记又有不同:“重九日,人家以花糕为献。其糕以麦面作双饼,中夹果品,上有双羊像,谓之‘重阳花糕’。”这两种花糕,同见于《燕京岁时记》:“花糕有二种:其一以糖面为之,中夹细果,两层三层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一蒸饼之上星星然缀以枣栗,乃糕之次者也。每届重阳,市肆间预为制造以供用。”《帝京岁时纪胜》所记花糕又稍有不同:“京师重阳节花糕极胜。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累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皆剪五色彩旗以为标帜。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小儿辈又以酸枣捣糕,火炙脆枣,糖拌果干,线穿山楂,绕街卖之。”

古代重阳节物,还有迎霜兔、酒糟蟹、羊肝饼、九品羹和毛豆等。

迎霜兔,见《北平风俗类征》引《燕都杂咏》注:“九月食迎霜兔。”所引秦徵兰《天启宫词》注也说:“重阳前后,内官设宴相邀,谓之‘迎霜宴’,席间食兔,谓之‘迎霜兔’。”

酒糟蟹,见《燕京岁时记》:“重阳时以良乡酒配糟蟹等而尝之,最为甘美。良乡酒者,本产于良乡,近京师亦能造之。其味清醇,饮之舒畅,但畏热不能过夏耳。”秋蟹正肥,可糟食,亦可蒸食,《天咫偶闻》有云,“都人重九喜食蒸蟹”。糟蟹之法,按清人《调鼎集》的记述,有多种多样,其中一法曰:“团脐肥蟹十斤洗净候干,用麻皮丝扎住脚,椒末、大小茴香各一两,甘草、陈皮末各五钱,炒盐半斤,一半放入糟内,一半放入脐内,一层蟹一层糟,蟹仰纳糟上,灌白酒娘浸后,炒盐封口,宜霜降后糟。”

羊肝饼,见《金门岁节》:“洛阳人家重阳作迎凉脯、羊肝饼。”

九品羹,清代无锡地区,九月九日吃重阳糕和九品羹。羹法不明。

毛豆,清代福建长汀地区,重阳家家蒸栗糕,采田中毛豆相馈,美其名曰“毛豆节”。

九九重阳,次日亦谓重阳,称为“小重阳”。《岁时杂记》说:“都城士庶,多于重九后一日,再集宴赏,号‘小重阳’。”李白也有诗云:“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秋日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萧瑟的秋风,还有累累的果实,是一个让人十分留恋的季节。 VOkMuajrQtjUaL87lM1Oedp24HjuX9pB/4yz40PoOJGbM/UndJEVJ+tqKSezuHC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