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岁时饮馔

任何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节日。但是就节日的意义而论,又以农耕民族的最为重要,也最实在。农耕文化牢固地建立在天文气象学的基础之上,没有发达的天文气象知识,也就不会有发达的农耕文明。以农业立国的中国,在史前时代即已有了较完善的宇宙认识体系,所以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产生了发达的农耕文明。《尚书·尧典》说,上古有主历象授时的官员,名叫羲和,他“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第一卷载:“夏后氏以建寅为正朔,定岁时节候之宜。”最早的岁时节候系统,显然是与农耕同时出现的,是为农耕服务的。人类就是在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中,认识到宇宙运行规律。古代中国形成的“四时七十二候”学说,正是这种认识论的杰出成就。

伴随“七十二候”出现的,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特别节日。这些节日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中国独特的节日体系,便是古代中国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例如春节、寒食、端午、中秋、重阳、除夕,古人就认定它们是逐渐形成的,都带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印记。罗颀《物原》即说:

伏羲初置元日,神农初置腊节,轩辕初置二社,巫咸始置除夕节,周公始置上巳,秦德公初置伏日,晋平公始置中秋,齐景公始置重阳、端午,楚怀王初置七夕,秦始皇初置寒食,汉武帝始置三元,东方朔初置人日,唐李泌始置中和节。

这些有关节日起源的说法,有些是很牵强的,不必完全相信它,自然也并不是很容易完全弄得明白的。每个节日,都有很充实的活动内容,而且往往以多彩的饮食活动来体现节日气氛。节日里的饮食活动,自然就变成了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享受。从宋人张鉴的《赏心乐事》所记,可知当时一年中的节日及节日饮食活动大体是这样的:正月,岁节家宴,立春日春盘,人日煎饼;二月,社日社饭;三月,生朝家宴,曲水流觞,寒食郊游,尝煮新酒;四月,初八早斋,食糕糜;五月,观鱼摘瓜,端午解粽,夏至鹅脔;六月,赏荷食桃;七月,乞巧;八月,社日糕会;九月,重九登城,尝时果金橘,畅饮新酒;十月,暖炉,尝蜜橘;十一月,冬至馄饨;十二月,赏雪,除夜守岁。

今人与古人一样,在节日变化多样的饮食活动中,寄托自己的希望,抒发自己的情怀,享受自然的乐趣,品味多变的人生。这里,就让我们由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来窥探中国岁时饮食文化丰富的内涵。 ItjHMPL+XIYAStqCS5Nu6w6fD5S9WUluSf7wVlQsjP8+7VMA8KH+7z/CWpVu5M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