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艺术发声:艺术家名言

艺术家往往都是善于思考的人,幸运的是,这些想法中有一部分已经作为“名人名言”受到铭记。它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艺术家在心理、哲学和实践层面的历程,窥见艺术于他们而言有何意义——因此对我们而言又有何意义。

我从这些名言中挑选出一些来呈现给你,并解释为什么它们在我眼里是重要的,它们如何从宏观上帮助你欣赏艺术品。当然,这里只选取了一小部分名家名言,你还能从书籍和网络上找到很多。它们绝对会让你更加享受艺术——这恰好是本书的目的,享受这一切,并继续寻找你的至爱吧。

论写生:

“在自然中写生并非复制对象,而是让自己的感觉成为现实。”

——保罗·塞尚

塞尚告诉我们,艺术家用作画的方式回应自然。他被自己的所见触动,而我们在画布上看到的就是他对眼前所见的偏好与爱慕之情。艺术家不复制,他们读取,转译,再创造。

论意图:

“我用画刀往画布上涂抹一道道、一团团颜色,我全情投入,让它们歌唱……”

——瓦西里·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隐喻性地使用了“歌唱”一词来描述自己希望自己画作的色彩和形状能够实现什么样的效果。让一个颜色音符“歌唱”是什么意思?它指的是,一块块颜料被有效地“演奏”,它们不仅看起来充满活力,诉说自己的讯息,而且是带着乐曲般的流动感来传达的。

论抽象的意义:

“你盯一个对象盯得越久,它就越抽象,讽刺的是,也就越真实。”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en Freud)

弗洛伊德在此谈论的是艺术家使用的投入型感知。当他研习一个对象时,它就像是在他眼前被解构了。思考如何将它重构于画布之上,他就得把它拆开,拆完之后将其视为一系列的形状、线条、颜色和肌理,换言之,一件抽象物。

他没有编造,而是以它本来的面貌和真实的构成来看待它。这就是艺术家的真实。

论自我意识:

“我花了四年才能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像孩子那样作画让我花了一辈子。”

——巴勃罗·毕加索

我们大部分人都要花上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毕加索是个极具天赋的画家。他在这里想说的是,艺术技巧是可以学习的,但孩童出于天真而拥有的自发性、活力、生活乐趣和真实感,对成年人来说却比纯粹的技艺更难获得。我们要忘却为了变成中规中矩的成年人所学的一切,才能在艺术中重新开始。

论在艺术中寻找自我:

“艺术是唯一不必离家就能出走的途径。”

——特怀拉·萨普(Twyla Tharp)

论及成为一名艺术家可以实现什么,这条名言真是机敏风趣到了极致。艺术既是“精神的旅行”或“视觉远征”“逃离”“丛林漫游”“长征”,也是在此过程中寻找真实自我的机会,因为它也是“回归”。

论成为艺术家之艰苦:

“要是人们知道我为自己的精湛技艺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这一切看起来就没这么光鲜了。”

——米开朗琪罗

“你不会画画的时候觉得画画很容易,会了反而不觉得容易。”

——埃德加·德加

巨匠的作品看起来毫不费力,但他们比谁都清楚,艺术创作一点都不容易。视觉艺术的性质让我们只能瞥见漫长旅途之末的短暂片段,成品看起来就像是魔术变出来的。这极具误导性,让人们误以为艺术创作极其容易。事实上并不容易。

光是素描都需要数年的研习。观者大部分都没有机会看见各种错误、失败和错失的良机。只有艺术家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没有魔法,只有艰苦的努力和献身精神。

论精神状态:

“作品必须经由灵魂之火来孕育,但需要临床诊疗般的冷静来执行。”

——胡安·米罗(Joan Miró)

论及何以成就伟大的艺术品,这又是一条精彩陈述。你需要热情来孕育,没错,但需要知识和技能使其实现。这就是艺术创作的绝妙平衡术。热情泛滥,作品就会一片混乱;谨慎过度,则会丧失活力。要抓准理想击球点——愉快而清晰的表述,哇,这可不简单啊。

论自发性:

“一幅很棒的画作看起来就像是一气呵成的,它是一挥而就的图像。论及我自己的作品,如果画作看起来过于刻意、过度雕琢……我往往会把它们扔掉,不过我常想,要费劲心力画上十张画,才能换来一记心手相应的漂亮画笔,这就成了,这样一来这幅作品看起来就像是一挥而就的。”

——弗兰肯塔勒

这就是米罗名言的另一种表达,它进一步阐明了艺术家是如何达成自发性的呈现和完美平衡的——通过无数次尝试。恢宏的终曲就是那件杰作,但它只能通过一次次失败的尝试来实现。随后时机成熟,艰苦的努力退隐,前景中只见作品。

什么是绘画:

“绘画就是被观看而非被感受的诗歌,诗歌就是被感受而非被观看的绘画。”

——列奥纳多·达·芬奇

被观看的诗歌——如此解释何为绘画还不精彩吗?简直精彩绝伦!还有他对诗歌的解释——被感受的绘画。天才!

论何为艺术:

“艺术就是写日记的另一种方式。”

——巴勃罗·毕加索

只有毕加索这样的天才,才会如此淡定地给出这条定义,但一语中的。什么是日记?是从心出发的书写,是对一个人的想法和感觉的记录。

艺术家每天在画室里所做的不正是这件事吗?

论天赋:

“每个人都有天赋,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坚如磐石的决心。”

——诺曼·雷本(Norman Raeben)

这是我的《创意之路:从工作室看艺术创作》的开篇引言,是我的绘画老师和精神导师诺曼·雷本在艺术课上说的。他在这句话中想说的是,艺术家开展艺术创作所需的绝不只是天赋。

他对天赋轻描淡写,因为他认为这只是一些人凭借已有技巧乃至天生的能力而拥有的东西,他更看重艺术对实践者的要求——决心、远见和耐力。那坚如磐石的决心意味着跃入战壕,艺术家要带着狂热且毫不退减的激情打磨自己的作品。天赋可能会被糟蹋,让艺术家自命不凡或枯燥无趣,混合着情感琼浆的艰苦努力才是成就伟大的真正配方。

艺术不是由魔法创造的,它的确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行当。

论如何享受艺术:

“人人都在讨论我的艺术,假装理解了,好像必须得理解似的,其实只要去爱就可以了。”

——克劳德·莫奈

没错,发表这条睿智声明的人拥有卓越的爱的能力。光线是他的挚爱,于是他把同样的东西画上无数遍,只是为了欣赏光对色彩的作用。但对我们大部分才能有限、无法付出如此之多的爱意的观者来说,还是要记住,理解打开的不仅仅是思维,它也能把心打开。理解越多,爱得越深。这就是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事。

论艺术的目的:

“艺术并非你自己的所见,而是你让其他人看见的。”

——埃德加·德加

“艺术的目标不是复制现实,而是创造一种同等强度的现实。”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

“真正的艺术家并非得到灵感的人,而是为他人赋予灵感的人。”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

上述思考均表达了艺术教育和启发观者的能力。

艺术家给予我们工具,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观看,打开我们的眼睛和思维,拥抱另一种现实。艺术家们是潮流的开创者,这一点在舞蹈家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的名言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没有哪位艺术家超越了他的时代,他就是他的时代。只是其他人没跟上时代而已。”我们可以通过成为艺术品睿智的观者和欣赏者来跟上时代。 SK9HEcyYgX7tzlF62oRAEWMegJbX/Xm7CUTFB+qTWLkdlgMGKL1czwIjAvSaexV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