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引言:本书缘起

写这本书的念头最早是在我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参观毕加索(Picasso)雕塑展时萌生的。作为毕加索爱好者,能来观展真是激动不已,我满心期待可以久久停留,细细观看众多初次有机会现场欣赏的作品。

结果,这一愿望完全无法实现,人潮拥挤,就连靠近作品都是一桩难事。此外,几乎所有人都举着手机,见到一件拍一件。我紧张地等待人海分出一条路来,可最多只是在走到下一件作品之前匆匆瞥上一眼。

我很好奇,这些火急火燎的拍照者能从这次体验中收获什么——如果的确有所收获的话,还有,他们以后到底还会不会再看这些照片。

很明显,人们对这些作品的确感兴趣,博物馆到访人数统计数据似乎就可以证实这一点。无论人们去哪儿旅行,艺术博物馆都高居热门景点前列,而顶级建筑师们又在争先恐后地修筑更多新馆,博物馆的数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

既然需求如此明显,我想,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欣赏艺术品的体验更加令人满足、清楚明了呢?

作为艺术家,我观展自有一套方法。当然,我和其他任何一位观看者一样,是去享受作品的。但我会带着自己的“搜捕任务”去看。我寻找共鸣,寻找作品中某些直接与我对话的东西,能够激发我在自己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新做法的东西。或许是某种颜色,或许是某种独特的调色板。一种肌理,处理手法,构图,形状,材料,或其他任何东西。弄清楚我为什么会留意那种特质,我就能明白自己在乎什么,希望自己的作品如何发展。

带着我的搜捕任务,观展就不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观看体验或雨天午后打发时间的活动。它让观展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闲散的消遣。它让这种体验个体化。让一种体验个体化意味着我会记住它,将它同我的余生联系起来,并从中有所得。这一天,我会进一步了解艺术,也会因此进一步了解自己。

我的方法是:走进一间展厅,先大致扫一眼作品。我可能会读一下文字说明,也可能不读。这个话题我们稍后再聊。尽管策展人通常能够准确地描述他们的策展架构,我依然倾向于自行得出关于该展览的结论,不想让自己的思考跟随预设。尽管展厅中的每幅作品我都会瞥上一眼,却总是会被吸引到一两件尤其感兴趣的作品跟前。我说不出所以然,但是会跟随直觉,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研习这些作品上。我可能会看看标注作品名称和创作时间的说明牌,但也不一定,这一阶段或许暂时不看。接着我步入下一间展厅,重复同样的流程,扫视一圈,然后专注于那些吸引我的作品。

你可能会想,我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专注于展览中的少数作品。我这么做是因为我明白,仔细研究所有作品是不可能的。我宁愿深度关注少数,而不是走马观花。毕竟,我们在一次体验中能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倘若你企图博览一切,那么信息量就会横向发展。我用这种方法则可以纵向深入。

我以这种方式参观完所有展厅后,就原路返回,回到自己喜爱的作品跟前。再度观看时,我会努力理解所见之物,关注自己钟爱的作品有哪些品质,试探性地得出结论:我喜欢这件作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艺术家实现了_______________;它对我来说有意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等等。

我享受了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心满意足地离开博物馆。这一过程需要一两个小时。我无意逐一观看作品,阅读关于它们的每一个字,让脑袋里塞满零碎的信息。我欣赏到了不少心爱的作品,关注了它们吸引我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我记得自己看到了什么。我享受到了一次真实的体验。

好了,解释一下。我研习过艺术,至今都在从事艺术实践。这是我的职业。所以我手头拥有普通观者所没有的种种工具。但我也曾带上非艺术界人士一同前往博物馆,让他们了解这种方法,为他们讲解艺术。我相信,他们的观展体验有所优化。

于是,这本书就诞生了。我将带你和我一起走进博物馆。我们将学习视觉艺术的词汇,观看一系列艺术作品,其中很多或许你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我们在这里将用艺术家的眼睛来观看它们。

这是一本关于艺术欣赏的书,欣赏就是我们的目标。你的确可以懵懵懂懂地享受一件作品,但我认为理解它会增强你的愉悦感。

我们将会探讨口味与风格,探讨为什么这些是个体性、千变万化的。潮流一直在变,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艺术界。有些作品深受欢迎,经得起世世代代的考验,这些都是有原因的。这一点我们在后文中会深入讨论。

我会奉上帮助你理解和讨论视觉艺术的艺术词汇表。我也会奉上工具,助你破译并理解所见之物。

我们将观看西方视觉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世上曾有无数艺术家生活过,对艺术有所贡献,但本书只是拾取吉光片羽,重点讨论其中一百多位艺术家。我选择他们的理由多种多样,并不是因为他们无人匹敌或名声最响,而是因为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相关领域。

他们或因多才多艺而被讨论,或是某种艺术创作新方向的先驱,或在某个艺术层面出类拔萃,或为某种技法的代表性人物,又或是某些标志性作品的创作者。他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重要,我都会一一指出相关原因。

我们会讨论到艺术界的一些大师,但他们有些作品的图像并不会出现在本书中。受版权限制,我只能使用公版照片,距离我们时间较近的大艺术家们,其作品版权仍在保护期之内。鉴于本书的教育目的,一些艺术家基金会授予我合理使用某些作品的权利,我对此深表感谢。

但愿本书对艺术欣赏的概述能够激发你的兴趣,鼓励你进一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艺术家。我强烈建议你主动搜索那些作品依然处于版权保护期内的艺术家,研习他们的作品。我也希望你能博采各种观点,因为本书仅代表我的看法,而艺术欣赏是一个宏大的主题。

经典艺术杰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和赞颂,而依然还有许多出色的艺术家默默无闻,他们的作品同样值得褒奖。本书收录了一部分冷门佳作。我希望你能动用从本书中收获的理解力来探索这些不太知名的佳作,甚至收藏他们的作品。

艺术欣赏是非常主观的,大家各抒己见。你或许不赞同我的评价,这没关系。即便不赞同我的偏好,你也会因此更加了解自己的偏好,倘若如此,我的任务便完成了。我不会告诉你去喜欢什么,但我可以帮助你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你将会对艺术有所了解,也会进一步了解自己。这很好玩,我敢保证。

我们启程吧。和我一起观看艺术品。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人会拿着智能手机猛拍,没有人会挡在你前面。只有我们,还有来自艺术的愉悦。 zmftQMHY/TwlZ71NhavDmcMVsB7owkJQDBZVGInbBHmTRzWi8WDXUGQPCQZBdQm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