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施状元家贫力学

宋代词人苏舜钦在其《水调歌头·沧浪亭》中有词句云:“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以传神之笔描绘出太湖烟雨朦胧的旖旎风光。自古太湖三万六千顷,烟波浩渺,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太湖中有七十二峰之名,其中洞庭东西两山最大。风景秀美的太湖洞庭,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明代的施槃,便是从洞庭东山走出的赫赫有名的状元。

施槃(1417—1440),字宗铭,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苏州)洞庭东山人。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仅23岁的施槃于殿试中拔得头筹,是为当年新科状元,授为翰林院修撰。

“宗铭之先,皆以隐终”,施槃祖上并未有为官之人,多为从事禾稼的农民。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施槃曾祖父施希敬、祖父施志方两代,直到施槃之父施遵道方有些许转变。自明中期起,洞庭东西两山崛起了一个实力强劲的商帮,是为号称“钻天洞庭”的洞庭商帮。施遵道恪守施家不仕则外出从商的祖训,也外出谋生,成为“钻天洞庭”商人群体中的一员,方使施家家境略有起色。施槃之母金氏,勤俭持家,颇有贤行,可惜早逝。

施槃之父自从走上从商之路后,走南闯北,时常会带施槃到各地开拓眼界,增长见闻,希望施槃能够子承父业,继续在商业领域有所建树。施槃其时年纪虽小,却极为聪慧机敏,刚过8岁成童之年,施槃已然十分清楚自己心之所向。他并不屑于依靠经商谋生,也无意继承父亲的产业,而是有志于学,奋然攻书。尽管如此,施槃并不排斥跟随父亲外出,他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出行作为游学,努力汲取营养,以广博学识,充实自己。

施槃过目成诵,颖悟绝人,号称“神童”。施槃小小年纪即已表现出过人才华,尤长于作诗与对对联。一次,小施槃跟随父亲到淮扬一带做生意,途中不慎失足落水,幸得众人救起。登船后,施槃作了一首《落水诗》,诗云:

脚踏船头船便开,

天公为我洗尘埃。

诸君莫笑衣衫湿,

才向龙门跳出来。

虽不慎落水,衣衫尽湿,狼狈不堪,但小施槃未有丝毫沮丧,反而出口成诗,尤其“天公为我洗尘埃”与“才向龙门跳出来”两句,尤为彰显少年施槃不凡的气魄与乐观豁达之胸襟,令同船诸客商赞许不已。“龙门”更是有鱼跃龙门之意,似是预兆着施槃日后在科举场上的探杏折桂。

至淮扬后,施槃随父亲至当地富人罗铎家中做客。适逢有一位姓张的都御史前来拜访罗铎,与之共饮。罗铎让其子与小施槃一起拜见张都宪。张都宪因见两个孩子乖巧伶俐,便出了个对子,想考考二子才学。张都宪略一沉吟,出一上联曰:“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对对子是施槃的强项,他闻听上联,略加思索,便从容流利地应答道:“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不论音节情景都十分贴切。张都宪由此大为惊奇,对罗铎说:“此子有如此天资,你何不助之成才。”罗铎当即对施槃之父表示,自己愿意提供施槃求学的全部资费,让其同自己的儿子结伴读书,待施槃学业有成后自行回乡。于是小施槃便留在此地就师受经。淮扬一带正是洞庭东山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施槃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求学机会,从此可以不再南北跋涉风餐露宿,读书更加刻苦。久而久之,施槃功力日渐深厚,渐觉塾师传授的知识已无法满足自己需求,便返乡另寻良师求学,归乡后补为县学生。

正统三年(1438),新修的吴县县学泮池中有莲花突然一茎上开了三朵,时人视作祥瑞之兆。恰逢当年乡试,施槃同吴县生员周郁、张瓛三人共同考中举人,人们都以为此事正应了泮池一茎三花之吉兆。巡抚周忱云:“并非如此,仅三子乡试中举恐不足以当之。”施槃在赴京参加会试前,曾作诗留别,其诗云:“红云紫雾三千里,黄卷青灯十二时。”又有咏蝴蝶诗云:“莫怪风前多落魄,三春应作探花郎。”此二句诗为施槃自我勉励之语,可见其虽然家境艰难,饱尝落魄,却对自己的才学颇为自信。果然,施槃不负众望,在第二年的殿试中状元及第,成为明代苏州历史上第一个和年纪最小的状元,更是出身于商贾之家的状元,史所罕见。周忱认为这才是泮池祥瑞之应,欣喜之余,特意在吴县县学中立石刻碑,记录此事。

考中状元后,进入翰林院任修撰一职的施槃,并未停止读书用功,依然严格要求自己。施槃充分利用翰林院丰富的藏书,孜孜不倦,刻苦读书,其学问大为精进,获益良多,从而深受内阁重臣杨溥器重。可惜天不假年,仅仅半载,施槃一身才华未及施展,便身染风寒,药石罔效,骤然离世。施槃年少成名,意气风发,却英年早逝,令天下人为之感伤。内阁首辅杨溥亲为其撰写墓志铭,于文中悲哀叹惋道:“人之不幸,莫大于贤而不寿也。若宗铭者,假之以年,所就可量乎?” LXjqRmS+NEtkPMfilvT3tgjIypgzu3ouZ6m6kc3EG/6qTGiUV083l5jrriRnhns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