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范氏兄弟扬历中外

宋代名臣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有四个儿子:范纯祐(1024—1063)、范纯仁(1027—1101)、范纯礼(1031—1106)、范纯粹(1046—1117)。范仲淹自称,“纯仁得其忠,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纯祐是范仲淹最喜爱的儿子。范仲淹对诸子的评价可谓知子莫如父。他人的评价则是:纯祐“英悟自得,尚节行方”;纯仁“爱君忧国之心凛然有仲淹之风”;纯礼“沉毅刚正”;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

范氏兄弟四人,除纯祐而立之年不幸染疾居养,其他三人仕途都显达,颇有建树。纯仁官至宰相,“位过其父而几有父风”。纯礼官至尚书右丞。纯粹官至户部侍郎。后人称赞范氏父子“道德充积于中,著于勋业,见于文章,其片言只字皆有禆于治道世教”,而青年时期的历练是重要基础。

范氏兄弟与其父一样,早年皆勤苦好学。范仲淹的身边聚合着一批勤勉好学的贤士俊彦,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等。范氏兄弟不仅随父亲学习,而且“所与游皆一时之俊”。长子纯祐十岁左右就显示出沉稳大气的性格和良好的学养。他博通经史,尤其能熟诵《诗经》《周礼》,所写文章可圈可点。范仲淹知苏州时,为倡导教育而首建州学,聘请名儒胡瑗主持。胡瑗制定了系统、规范的学规,但州学有生徒数百人,良莠不齐,学风堪忧。十余岁的范纯祐自告奋勇地向父亲请求入学,成为州学中年龄最小的学生,但他严格遵守学校规章。众学生见郡守的儿子都带头遵守规章,也都向其学习,学风从而大善,苏州州学也成为全国州学的榜样。纯仁勤奋好学,他与从学于父亲的俊彦们交往甚密,常常一起在蚊帐里点灯讨论经史,深夜仍不休息,久而久之,帐顶被熏成了黑色。

范氏兄弟随父游宦各地,习染了父亲的理政能力和行政风格。仁宗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夏战端大起,宋军连续遭受惨败。康定元年(1040),仲淹受命到陕西知永兴军、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主持军政。纯祐随侍左右,整日与将士们相处,观察每个将领的品行才能,并向父亲推荐,使范仲淹所用之人皆能屡建功绩。纯祐不仅能为父识人,而且还能指挥打仗。范仲淹决定在一个叫马铺寨的地方建城堡,该地逼近西夏境土,扼守进出要冲,西夏不断派兵骚扰,使宋军城堡迟迟不能完工。纯祐自请带兵前往。他一面部署阻击来犯西夏军,一面督促建城,数日间修筑完成。纯仁长期跟随父亲,也熟知边事。神宗命他出任陕西庆州知州,说你的父亲在庆州主持军事,威名显著,你长期跟随父亲,应该熟悉兵法,熟知边事。纯粹数次受命出镇陕西,也与父兄的熏陶有关。

范氏兄弟接受父亲的教育首先是儒家品行。范仲淹有大孝,范氏兄弟也都把孝悌看得比仕途升迁更重。纯祐“事父母,尽孝养,未尝去左右”,为了不离父母,文学出众的他不肯参加科举,后因父亲被政敌攻击罢官,不得已以恩荫(即一定级别官员可为子弟申请官职)领受将作监主簿、司竹监。但他无心仕途,不久就辞官回家,与父亲日夕以讲求道义为乐。纯仁也是如此。皇祐元年(1049),他进士及第,调任常州武进县知县,因为远离父母而推辞不去上任。朝廷将其改在离父亲更近的许州长葛任县令,他仍不愿赴任。父亲问其原由,他回答道:“我怎么可以贪恋官位俸禄,而轻易远离父母呢?出去做官,离家虽近,但尽不到奉养之责。”直到父亲去世,纯仁才出来做官。纯祐30岁时“暴得心疾,昏不省事”,日常起居需人照顾。父亲去世后,纯仁对兄长纯祐侍奉如父,药膳居服都躬亲调理。大名府知府贾昌朝想邀请他任幕僚,他以不便于照顾兄长而谢绝。宋庠荐举他任馆阁之职,馆阁之职虽然难得,他还是以京城太繁杂,不利于兄长养病而拒绝。纯祐病了19年,纯仁一直将兄长带在身边。纯祐最后在纯仁襄邑县任所的官舍去世。韩琦和富弼深受感动,给洛阳府尹写信,请其资助纯仁安葬哥哥,但纯仁自家处理了兄长的后事,不肯告知府尹。

范氏兄弟青年时期仕途起步,所任虽非要职,但能恪守民本思想,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父亲去世后,范纯仁出来做官,任襄城县知县,时年25岁。襄城地方没有养蚕织丝的习惯,纯仁大力劝导百姓种桑,颁布激励措施,犯有较轻罪行的人视其所植桑树多少可以减除处罚,一时种桑养蚕之风大盛。按北宋前期的制度,知县是其差遣(岗位),而其官(品级)是秘书省著作佐郎,因此百姓以纯仁的官品称呼这些桑林为“著作林”。他在襄邑县知县的任上同样做了很多实事。县境有军马牧地。士兵失于看护,军马践踏了民田。范纯仁杖责了为首之人。牧地不属知县管辖,此事被告到朝廷。纯仁解释说:“士兵由农民种粮养活,应当首先体恤农民。”朝廷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将牧地的管辖权交给县里,开了牧地县管的先例。有一年,襄邑县久旱,他未雨绸缪,统计县内商船,鼓励商人贩运粮食以备灾荒。他组织商人贩运了十数万斛粮食储存于佛寺。等饥荒发生时,周围数县皆有乏粮之苦,只有襄邑县百姓没有缺粮。此外,他还大力兴办学校等,做了很多嘉惠百姓的事。

范纯礼第一次任官是担任签书河南府判官、知陵台令兼永安县。修建皇陵永昭陵,京西路各县摊派材料及人工,独永安县不响应,被人告到负责皇陵工程的韩琦处。纯礼的解释是皇陵位于永安县境,建成后长期的日常守护维修需永安百姓负责,现在让永安县百姓与其他县一样承担修造之责颇不公平。韩琦认为他做得对。任遂州知州时,当地处于少数民族混居区,征调频繁,百姓负担很重。纯礼轻刑薄赋,“一以静待之”,尽量减轻百姓负担。百姓有过失,他多加宽容,甚至有罪至死刑者,也不忍处死,听其赎命,释放受株连者。百姓深受感动,纷纷在家拜祀他的画像,名曰“范公庵”。

纯祐、纯仁和纯粹兄弟还继承范仲淹事业,在陕西对西夏边防上颇多建树。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30多岁的范纯粹被任命为陕西转运判官。当时宋军分五路出师攻伐西夏,高遵裕、刘昌祚、李宪、种谔、王中正各率一路。刘昌祚军行动延误,高遵裕怒而欲问其死罪,刘昌祚忧郁卧病。为了不影响两军协作,纯粹劝高遵裕前往探望病中的刘昌祚,化解了两人的怨恨。在对西夏问题上,纯粹反对一味地军事征讨。在遭受大败后,神宗图谋再次举兵,纯粹奏劝神宗,关陕公私大困,不宜再加重负担,动摇其根本,神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哲宗即位,纯粹再次出任陕西庆州知州。当时正与西夏商议划界,纯粹主张归还夺取的西夏旧地,既可消除引起争端的隐患,也可减省财政消耗,同时可令西夏归还掠走的官吏人丁。他还建议恢复陕西对西夏防御的诸路战守相互救援之法。这些都得到了朝廷的采纳,对于稳定宋夏边防产生了积极作用。纯粹由于熟知陕西边防,后来又出任延州、熙州知州和永兴军知军。纯粹的罢兵弃地主张与其兄纯仁一样。纯仁曾建议令西夏归还所掠的汉人,归还一人赏绢十匹,得到朝廷的采纳。时人因而赞许范纯仁“著绩西鄙”,可以说是对范仲淹、范纯祐、范纯仁和范纯粹父子共同的评价。 zoDQIpMcbp3cjV8sB8mSmxCsl3fF/P7vhsISDpdW234RjHfFD0bdA5mjRQnDbWj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