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袖珍大人”王引之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朝中有位官员,因其身材矮小,同僚戏称其为“袖珍大人”。此人乃是江苏高邮人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他尽管其貌不扬,却学识渊博,是清中期屈指可数的经学大家,官至工、户、吏、礼诸部尚书,谥号文简。

王引之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王安国,雍正二年(1724)榜眼及第,曾任广东巡抚,官至兵、礼、吏诸部尚书,谥号文肃。安国为人严厉,不苟言笑,生平淡泊寡交,清廉耿介,不受请托,虽居高位,但门庭萧寂。每日进宫当值,家中并不举火,一早携同幼子念孙在市上买几枚饼饵,权当早餐。与之关系亲善的履懿亲王要予以资助,他却坚辞不受,并说:“忝在九列,不敢与王有所交结。”父亲王念孙,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嘉庆四年(1799),首劾大学士和珅黩货揽权,奏疏援据经义,掷地有声。嘉庆帝览奏称善,人们将此比喻为凤鸣朝阳。

念孙生性俭约,服饰、器皿只求够用,不求华美,为官清慎廉正,常诵《左传》“足欲,亡无日矣”之语以自警。生平最喜读书,擅长训诂、校勘,是当时公认的经学大家。用功十年完成《广雅疏证》,被时人赞誉可以媲美《水经注》,是注优于经的典范。又作《读书杂志》,纠正了很多古代经籍原文以及后世训诂的错误,往往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学术价值极高。

王引之是王念孙的长子,由于出生时未能足月,自幼十分瘦弱。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入京考试、求学,引之由母亲吴氏独自抚养长大。从最初的启蒙,到入塾受业,直至考中生员,引之的成长,主要得力于母亲的关爱和教育。吴氏平日宽以待人,唯独教子严格,常对引之说“志之不可弛,品之不可败,家声之不可堕”,以此激励儿子学有所成,不辱家门。

引之不负母亲的期望,自幼笃志于学。5岁到私塾读书,私塾老师见他体弱,不忍严加督责。但引之没有自我懈怠,反而格外认真,读书时若有一时理解不了之处,便留心记录下来,一一请教塾师,直到读通读懂为止。对5岁幼童的这一举动,塾师深感奇异,大为赞许。后来引之又在家祠旁边的“湖滨精舍”读书,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精舍中有一位老仆人,曾服侍过引之的祖父,见到引之尚是孩童,除了读书,别无其他嗜好,赞不绝口,称:“好学如此,何其一如老主人也!”

引之10岁时,王念孙已是庶吉士,从京城乞休回到家乡。他让引之抄录朱子《小学》《童蒙须知》以及明人吕坤的《小儿语》诸书,置于案头,时时阅读。引之不仅用心领悟书本内容,读后还能按照书本要求规范自己的日常举止,以古人的言行为法度。王家世代重视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小学》,王引之教育儿子也是从此经典开始的。这既与顺从朝廷倡导,希望后人自幼打好科举考试基础有关,也与王家的家风密不可分。朱熹《小学》分内外篇,内篇是《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外篇是《嘉言》《善行》,所载内容均是宋代儒者“养正之功”,被清代学者视为立身之本、教育之本。以朱熹《小学》启蒙孩童,可以培养浩然正气。引之能够按照朱子典籍的内容去做,没有辜负父亲教育的良苦用心。

引之17岁考中生员,次年入京城,在侍奉父亲的同时,进入国子监学习。21岁,参加顺天府乡试,未能如愿。次年,返回家乡,开始钻研声韵、文字、训诂之学,研读《尔雅》《说文》《方言》诸书,旦夕不辍。引之有诗描绘夜间读书的情形,称:“书爱编蒲绿,灯看吐蕊红。位同居贵左,时值夜方中。虚席安排巧,开函表里融。光斜分半榻,影静豁双瞳。岂虑披图碍,犹疑凿壁通。帘疏邀落月,屏曲障西风。”夜间读书的勤奋刻苦跃然纸上。后来他将学习所得呈交父亲,王念孙欣喜地说:“是可以传吾学矣!”从此引之更加潜心学问。有次贼人潜入书斋行窃,引之居然未发觉。与此同时,引之也未荒废举业,嘉庆四年(1799)探花及第,作诗《一日看遍长安花》表达内心的喜悦。诗称:“蕊榜初登第,春游兴自赊。一枝高折桂,十里遍看花。碧萼朝含露,红英晚映霞。拂衣香馥郁,到眼色交加。乍绕槐街远,还穿杏苑斜。鸣珂真不厌,纵目最堪夸。金帖光先曜,红绫彩正华。上林多丽景,珥笔颂天家。”因其祖父王安国是科试榜眼,时人以祖孙鼎甲,三代词林,传为科举佳话。

图1-9 王引之行书八言联

引之为官后,受益于父亲的教诲甚多。官编修时,念孙训诫他说:“文学之臣,绩学宜勤,持躬宜慎。”出任学政时,念孙告诫他说:“培养人材,整饬士习及关防幕友、家丁,以称职守。”奉命审理福建布政使李赓芸自缢案时,念孙训诲他需“廉洁自持,公平断鞫,毋稍瞻徇,以负委任”。官至尚书时,念孙告诫他说“汝大父立朝忠清亮直,汝必秉公持正,以继前徽”。引之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并付诸实践,体会很深,曾说:“吾之学,未尝外求师,本于吾父之训。”因而赢得道光帝“品行端谨,学问素优”的称赞。

除了为官之道,引之的经学成就也多受益于父亲的指导。他自称代表作《经义述闻》就是秉承庭训的成果。王引之与父王念孙经学成就斐然,合称“高邮二王”。论者谓:“有清经术独绝千古,高邮王氏一家之学,三世相承,与长洲惠氏相埒云。”清中期,江苏经学,南有苏州惠氏,北有高邮王氏,南北辉映,洵为盛事。 jhz9NY36BOXEd4UWuMq+BAwQQGQTZl9XB+MERtHhHyH2+ge12HvqMfd8drN7uc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