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洪亮吉寒夜受经

“寒夜窗隙雨凄凄,长短灯檠焰欲迷。分半纺丝分半读,与娘同听五更鸡。”这是江苏阳湖人(今属常州)洪亮吉回忆八九岁时挑灯夜读,母亲蒋氏在旁边夜以继日纺纱之语。

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乾隆五十五年(1790)榜眼及第,五十七年出任贵州学政,嘉庆四年(1799)因直陈朝廷弊政,触怒皇帝,被遣戍伊犁,后获赦回籍,著述以终。

洪亮吉出身贫苦。曾祖父洪璟官至大同知府,政绩卓著,但因修葺城墙,逝后留下十万余两银子的亏空,祖父洪寀倾尽家产才偿还逋欠,家道由此中落。父亲洪翘是国子监生,多次应考乡试未中,以教书与游幕为生,然而收入微薄,只能租赁河桥旁边的房屋居住。洪家居所逼仄而且潮湿,每当暴雨,雨水常常浸漫床下。雪上加霜的是,洪翘在亮吉6岁时就病逝了,留下妻子与五个孩子相依为命。

亮吉的母亲蒋氏是云南嶍峨知县武进人蒋学淳的女儿,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知书达礼。5岁能诵《毛诗》《尔雅》,稍长熟读汉魏乐府古诗,学习字书《急就篇》。曾教授弟弟妹妹辨正古今字画音训,无一处错误,展现出扎实的文化功底。嫁到洪家后,为支持丈夫读书考试,她先后典当了嫁妆和衣饰。丈夫去世后,家境越发困苦,抚养儿女与照顾翁婆的重担都压到了蒋氏身上。她坚持自食其力,带着女儿不分日夜寒暑地纺纱织布,多次拒绝回到蒋家生活,不肯依赖娘家接济度日。某日,蒋氏坐在潮湿的草垫上淘麦屑作为食物,这一幕恰好被蒋家婢女看到,婢女于心不忍,便向蒋氏之母龚孺人哭诉,亮吉母子于是被强行接回蒋家南楼生活。在蒋家生活的五年里,蒋氏“不向大家厨索米,自泥新灶小楼西”,尽量自立。亮吉成年后在外做幕僚,蒋氏曾致书告诫:“汝归,于岁入外,浮一钱,非吾子矣!”蒋氏安贫乐道、自力更生的品格深深影响了亮吉意志品质的塑造。

出身于中落的宦门之家,亲历家族由盛而衰,亮吉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自幼学习刻苦用功。4岁跟从姐姐识字,每晚向母亲汇报学习进度,当年已能认识七八百字。之后又随母亲学习《毛诗》《鲁论》《尔雅》《孟子》等典籍,凡是遇到难字,定会勤加练习。7岁,亮吉进入舅家的私塾读书。蒋家尽管也不富裕,但世代为宦,格外重视孩童的管教,与“四书五经”及举业无关的内容,一概不许触及。夏日置大瓮五六个,令孩童入其中读书,以此避免蚊虫叮咬。在外祖家人的督促下,亮吉废寝忘食,读书声与母亲的机杼声时常相伴至天亮。友人黄景仁有诗描述亮吉幼时读书之情景,称“打鱼夜夜五更起,蒋家楼上灯犹然”。然而“母勤三岁绩,儿受一年经”,母亲纺织收入微薄,亮吉常有失学的危险。8岁时,一度被迫退出私塾,归家后母子相拥痛哭。好在亮吉的求学热情没有因贫穷熄灭,怀揣“孤儿宁愿读书死”的坚定信念,在母亲的呵护和舅父的资助下四处求学,日有长进。9岁,亮吉为《诗经》中“宜其室家”之句属对,答称“饱乎仁义”,受到母亲和诸舅的好评。秋日夜晚,庭院桂花盛开,又咏“明月照千里,秋花香一庭”句,才华初露。

11岁时,亮吉回到家中居住,跟从里中塾师学习《尚书》,每晚回家后,都要向母亲背诵日间所学内容。由于塾师水平有限,不辨音训,亮吉时常读错字音,例如将“兖州”之“兖”读作“衮”。好在母亲细心察觉,为他一一纠正谬误。然而“书声高机声,荧荧无尽灯”,亮吉深夜的读书声打扰了邻居休息,隔壁老翁频频敲墙以示不满。亮吉只好不再高声朗读,改在心中默默记诵。13岁,受学于亲戚陈宝,读遍了六经,抄录了不少唐诗宋词,开始学作诗与小令。陈宝深知亮吉是可塑之才,又有感于他求学不易,曾作诗勉励,内有“饱食无余事,嬉游了此生。读书心弋鹄,遇事口吞鲸”之句。亮吉读之,铭记于心,用于时刻警醒自己。14岁学作八股文,次年即可作全篇。有次以“则以学文”为题作文,塾师唐麟臣先生读后大加赞赏。此时的亮吉根本不在意自己贫寒的出身,也不理会外人讥讽的目光,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曾作诗《初生十五六》表达内心的抱负。诗中提到:“初生十五六,如鸟始出巢。毛翮虽未强,气已凌碧霄”;“初生十五六,如水初离源。到海尚有时,流声已喧喧”;“初生十五六,如月始离海。弯弯虽无多,九野识光采”。亮吉将自己比作出巢飞鸟、离源江水、离海明月,意欲一展凌云之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亮吉“十三知岁歉,十四忍朝饥”,少年时期就饱尝底层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这深刻影响了洪亮吉的一生,不仅造就了他自强不息、不随俗流的个人品格,也培养了他经世致用、求真务实的为学理念,更塑造了他一介不取、为民请命的为官之道。 y7yIrV/Wd32P4CSsKtRVSdzrFauUHOxIxg5lD3mjB/ymUAKqX/IH2Kut29w5nr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