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士禛幼承庭训

王士禛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仅25岁高中进士,两年后授为扬州府推官。就任之日,其母一直送到渑水,殷殷嘱咐道:“你年少高中,任为法官,我深为忧惧。扬州是你祖父为官之地,我与你父当年曾经在那里随侍,如今30年过去,其情其景梦寐中依稀可见,你当以祖父为程式,使扬州人说王公有后,这也是我的心志啊!”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阳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新城王氏,自三世祖王麟起出仕,是有名的簪缨望族。曾祖王之垣,官至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退官20年间,绩学勤读,攻苦食俭,子孙遵用其教,都以节俭世传其家。祖父王象晋,历任淮扬兵备副使、河南按察使,理案平允,平反了不少冤案,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为人宽厚,见义勇决,不择利害为趋避,赴人之难如不及,生性澹泊,生活俭约,退休后读书不辍,树立良善家法,好为子孙陈述先世隐德遗事,告诫子孙无矜门第,而务必力学为善。

士禛于崇祯七年(1634)闰八月出生在祖父任河南按察使的官舍,2岁时又随祖父到杭州。生活在这样一个世代奉行良好家法的廉吏家庭,士禛耳濡目染,天性又聪颖敏悟,年幼时即有“圣童”的美誉。7岁时,士禛进入乡中塾学读书,开始接触《诗经》,读到《燕燕》《绿衣》等篇。《燕燕》是送别之作,《绿衣》是忧伤之作,士禛心领神会,不禁怅然欲泣。稍后课业之余独自玩耍时,士禛从家中藏书中选取《昭明文选》和唐诗等书籍,反复诵读,久而久之,就对声律之学产生浓厚兴趣,开始学作诗,而尤其擅长联语对子。当时兄长士禄已是生员,酷嗜律诗,看到弟弟所吟诗作,非常高兴,就选取刘一相所编《诗宿》中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刘禹锡、韦应物、柳宗元等数家诗,让弟弟一一手抄,以加深印象。士禛后来卓然成为一代词学正宗,显然与早年接受兄长的指点有关,所谓“文章经术,兄道兼师”,说的就是这类事。

士禛11岁时,清朝入主中原,祖父以明朝遗老身份隐居乡间,为了给子孙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全家闭门谢客,而亲自为士禛等子孙授课。课程中,声律之学是重点内容。祖父常常把酒命对句,擅长草书的叔祖王象咸在旁助兴应和,如出句“醉爱羲之迹”,士禛应对“狂吟白也诗”之类,气氛热烈,对仗贴切,这使士禛的诗学功夫更上了一个台阶。12岁时,士禛题诵《明湖》诗,有“杨柳临湖水到门”句,为人所诵赏,士禛自己也颇得意。自8岁开始作诗,到15岁时,士禛的诗作已汇集成一卷,题名《落笺堂初稿》,兄长士禄为之写了序言,刻印了出来。其中“已共寒江潮上下,况逢新燕影参差”、“年年摇落吴江思,忍向烟波问板桥”等名句,大为老辈所激赏,一个少年诗人已崭露头角。

16岁,士禛与兄继续在家塾中在祖父的督课下攻读。祖父是前朝高官、饱学之士,又对诸孙寄予厚望(士禛之父与敕,止步于拔贡生),课督诸孙非常严格,如果不能消化日课,就会让诸孙自我反思,寻找原因。士禛兄弟从家塾回家,母亲从窗外一听到脚步声,总要将他们呼到面前,详细询问儿辈今日读的什么书,写的文章是否当祖父之意,然后令他们侍坐于侧,回答满意,才给酒食。若在塾中读书至夜半不归,母亲会遣小丫环送上饮料果饼以示慰劳。兄弟四人每当会食,总是谈文论艺,以博母欢,母亲也常常解颐开怀。其情其景,极为感人。可以说,王士禛的少年生涯,家境优渥,条件优越,读书光景是相当惬意的。士禛聪颖,悟性好,读书又刻苦用功,17岁那年再次应童子试,县试、府试、道试皆取得第一名。当时祖父已寿登九秩,士禛兄弟定时回家省亲,祖孙三代谈诗联对,其乐融融。顺治八年(1651),士禛18岁,年未弱冠,即乡试中举,荣列第6名。次年,士禛与兄士禄同上公车,士禄高中进士,至此,新城王家的科考宦业再次兴旺。

士禛初入官场,来到富庶之地扬州。扬州事务繁多,推官堪称肥缺,但他居官严谨,不畏强御,每有疑谳重狱,据案立决,牍无留滞,仁而明,勤而敏,廉而能慎。公务之暇,常命书吏执笔在旁应侍,随口吟诵数十章,大多是惊人名言。士禛在扬州任官4年,升任临行吟诗道:“四年只饮邗江水,数卷图书万首诗。”康熙八年(1669),他专司清江船厂。造船有陋例,自总督、漕运都御史,下至道、府船政同知,皆从中牟利不少,所造船只质量低下。士禛明察暗访,揭露商人行贿以操控各级官员的手段,上报朝廷,改革管理制度,直到离任,未曾收受一文一厘。

士禛将母亲迎养在扬州,因处理讼案“失出法严”受降级处分,其母反而安慰道:“人命至重,汝但心存公恕,升沉非所计也。”士禛后来对人说:“我一直谨记母亲教导,奉命行事,平反冤案甚多。升官发财,人所共愿,但母亲提醒我审案公恕最为重要,个人升迁等皆可不予考虑。”看来王家三代人的品行,时时影响着王士禛行政理事。 E+4s20n+Tb+GcdgFy9eNV1VRzP3kYYB4jHfM8x7/XrgxXGdekTPL87jKL9XIYN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