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文武双全”的大学生

高考对高登义来说似乎也只是小菜一碟。高考前,他参加乒乓球比赛,获得了四川省温江地区大邑县乒乓球比赛的第一名。高考后,他代表大邑县参加了温江地区的乒乓球比赛,取得了第二名,获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带着优异的高考成绩和国家运动员的称号,高登义进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学习。

学校成立了校乒乓球队,体育教研室副主任赵杰老师是球队的领队,高登义的优秀表现使得赵杰老师对他刮目相看,让他担任了学校乒乓球队的队长兼团支部书记。

高登义对这项工作非常认真,他带领队员们坚持训练。因为没有乒乓球室,一开始他们只好在学校教工办公楼的走廊里练球。后来,怕在走廊里练球会影响教工工作,他们把训练场地搬到了学生食堂。那时,高登义年轻力壮,常常一个人背起两个球台上楼,像打游击战似的不断改变练球的地方,从没耽误球队的训练。

不过,好事多磨。当年秋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代表队参加北京市高校乒乓球比赛,比赛为7人对抗赛。高登义被排在第一个出场,败多胜少。高登义一输,后面队员的情绪受到影响,队伍没能入围后来的决赛。领队赵杰老师在比赛后跟他分析说:“你是队长,你的表现会影响全队。你比赛中不注意战术,不针对对方的弱点,片面追求打得漂亮,单纯地左右开弓,好看不拿分。”

高登义和队员们并没有放弃,吸取了第一年比赛的教训后,他们在一起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队员进行特训,全队水平逐渐提高。1959年秋天,校乒乓球队又来了一位二级运动员王湘卿和一位乒乓球怪球手陈红光,实力大大加强。赵杰老师提出“为校增光,进入北京市高校决赛”的要求,队员们也摩拳擦掌,奋发图强,勤学苦练。高登义针对自己的技术特点,重点练习了搓台内短球和搓球反手起板,学会了新的技巧。

高登义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乒乓球队队友的留影

1959年的北京高校比赛,高登义和队员们又一次登场。他们和北京航空学院等七所高校分在一个小组,小组前三名进入决赛。为了摸清其他六所学校乒乓球队的情况,高登义一方面派陈红光观摩同组中其他学校乒乓球队比赛的情况,另一方面和同组的乒乓球队举行友谊比赛。经过“侦察”“摸底”,高登义和队友一致认为,战胜北京航空学院男子乒乓球队是进入决赛的关键。为此,他根据田忌赛马的排序思路,把取胜希望重点寄托在排序第三到第七名的队员身上,就是要确保在排序第三到第七名的五个队员中拿下三到四分,争取在排序第一、二中拿下一分。

同北京航空学院男子乒乓球队的比赛的确跌宕起伏,险象环生。

第一单打和第二单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代表队都输了,0∶2落后。

第三单打,高登义上场了,他的对手是北航“三好杯”的冠军,对手的正手攻球很有威力。领队赵杰老师建议用搓球起板战术,首先用搓球压住对方的反手,要把对方搓得难受,然后再伺机反手起板。高登义坚决执行领队的战术,死死地往对方左侧搓球,不让对方先起板。对方急了,频频失误,很快,高登义就拿下了第一局。

易地再战,对方总结第一场教训,耐心地与高登义搓球,而且时不时地送往右侧,避免他左手起板,双方打得难分难解。在高登义18∶ 19落后一分时,他幸运地打出一个擦边球,裁判判决19平。对方队员与教练先后提出异议,不服判决,并与裁判发生了争执。比赛暂时停了下来。

此时,高登义反而静下心来,思考,等待。也许是对方有情绪波动吧,比分很快以21∶19结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代表队取得了第一分。

第四单打,怪球手陈红光很快取胜。

全场比赛一直打到第七单打才见分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代表队以4∶3险胜,取得小组第三名,进入了决赛。最后,他们在参加决赛的12个队中取得北京市高校第九名的成绩。

作为“学霸”型的运动员,高登义在比赛中不仅善于思考,赛后更善于总结。他认为,险胜对方,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战胜了自己,战胜了自己单纯“为了打得漂亮”的想法;另一方面,则是知己知彼,以己之长压住对方之短。

高登义喜好运动,学习却也从没耽误,属于是学得好玩得好的典范。不过,高登义在大学里的学习却并不一帆风顺。

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高登义被分配到地球物理系,这与他当时期望的卫星、火箭专业大相径庭,他一度有些不专心学习。系领导发现后,请系秘书与他谈话,鞭策他要服从分配,为国家努力学习。

高登义知道自己错了,马上改正过来,认真学习,很快他的成绩突飞猛进,成为年级的佼佼者。

1959年8月,59级新同学即将入校,地球物理系副主任赵剑琦召集58级同学开会,要求58级同学为新同学入学做点宣传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搞一个展览,介绍学校的情况,介绍58级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另一方面是要挑选几位58级同学向59级同学介绍学习经验。高登义当之无愧地成为介绍学习经验的几名代表之一,他重点介绍了把学习和体育锻炼同时抓好、共同促进的经验。后来,高登义谦虚地说,这段往事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识、能力、运动、成绩都得到师生们的一致认可,属于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

令高登义印象深刻的是他抢拍郭沫若校长参观学生食堂照片的往事。

这事儿还得从给59级同学办展览开始。

那一天,赵剑琦副主任在全系会上动员说:“科大是为我国培养科学研究人才的摇篮,郭沫若校长号召我们要成为‘又红又专、亦工亦农’的好学生,我们58级同学要给59级新同学做好榜样,要把我们第一年学习中的情况用照片和文字相结合,办一个图文并茂的好展览。”说到这里,他环顾四周,高兴地说:“为了办好展览,我们特别向学校申请了一架海鸥牌的120相机,让同学们自己拍照,自己写文章,自己办展览。大家说好不好啊?”会场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好!哪位同学会照相?”赵剑琦副主任问话后看了看大家,会场上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表示自己会照相。的确,地球物理系58级同学大部分来自农村,不要说会照相,说不定有人还没有见过相机呢!

尽管赵剑琦副主任亲切地环顾大家,希望有同学会站出来,但仍然没有人回应。

“我会!”高登义突然站了起来,对着副主任说。

立刻,同学们都把目光转向了他……有惊讶,也有信任。也许是因为高登义在学习和文体活动上都很活跃,是学校的“名人”,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会照相都深信不疑。赵剑琦副主任亲切地把那台海鸥牌的120相机递给了他,并叮嘱他好好拍照,好好保管。

高登义从副主任手中接过这台相机,又是激动又是紧张,顿时觉得它沉甸甸的。因为他心里知道,他只是上中学时在表哥的指导下照过相,从来没有单独从头至尾地操作过。

但高登义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而且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天赋。他去图书馆借了一本有关照相的参考书,从头至尾地对照学习使用,很快就拍出了合格的照片。高登义与58级部分同学合作,为59级新同学出了一期图文并茂的墙报,比较好地反映了地球物理系58级同学学习和生活的状态,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

1959年9月1日上午,郭沫若校长参加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后,由秘书陪同,参观学校的几个学生食堂。当郭沫若校长快要来到地球物理系的学生食堂时,高登义突然灵光一闪:这不是拍摄校长参观食堂的最好时机吗?想到这,高登义迅速跑回教室,取来120照相机,幸好照相机里还有胶卷。

郭沫若校长走进了食堂,高登义设法靠近,但室内光线太暗,没有办法拍照。

忽然,高登义看见秘书陪同着郭沫若校长要走出食堂。“有了”,他高兴地自言自语,赶忙提前跑出食堂,赶往校长必经路线的前方,并急忙调好在室外的曝光参数,卷好胶卷,等待着。

很快,郭沫若校长在众人的簇拥下,从食堂走了出来,在食堂科张贴的一份通知面前看了一会儿,又立即离开。高登义紧紧跟随,按下了相机的快门……

第二天,当高登义在暗室中冲洗完胶卷时,他激动了好一会:没想到照得这样清晰,郭沫若校长的形象捕捉得非常到位。但他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他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拍摄到了更多经典照片。 yVv4NSz9gga/6L1iSLi4aZo5DEYSID1JV5f3SNo4WKecSNr0ClX+Sc/+SY4sBr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