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登顶珠峰

1975年5月7日突击登顶失败,虽然5月8日天气好转,但因山上粮草断绝、登顶路线不明,登山队员们不得不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于5月9日下撤。当他们返回大本营时,担任新突击队长的王洪宝同志由于极度疲劳和饥饿已近昏迷,但当他见到科考队员时,立刻挣扎起来,用手指向他的登山背包,说了声“标本”后便昏迷过去了。当时,邬宗岳副政委下落不明,大本营储粮也所剩无几。“珠穆朗玛峰大街”死一般的沉静,人们不再高声言谈,5月5日前准备庆祝登顶成功的热烈气氛似乎被一阵寒流冲刷干净。每个人的心上都压着一块重重的大石:今年还有没有可能完成攀登顶峰的任务?

当年珠峰登山科考总指挥、西藏军区司令员陈明义,将突击登顶失败的消息报告到中央军委。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元帅立即派了两架军用飞机,满载着北京最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各种各样的食品,满载着全国军民的情意,于5月8日飞到日喀则军用机场,5月9日派专车送到大本营。中国登山协会主席、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乔加欣同志率领数十人的慰问团,带着中央的慰问品和精彩的文艺节目同期来到大本营。

此次失败,令人痛心,但中央没有责备,也没有下达任何有关当年春天攀登顶峰的命令。此情此意,像一股股暖流涌进队员们的心底。

这些天来,高登义和西藏气象局老预报员李忠同志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定日站和珠峰大本营的高空风历史资料。运用历史相关方法,他们预报5月25日—29日天气情况良好。这个消息振奋了珠峰大本营,人们又开始忙着为再度攀登顶峰做准备。

1975年5月27日下午2时30分,中国登山队潘多(女)、索南罗布、侯生福、太平措、次仁多吉、桑珠、贡嘎巴桑、罗则和阿布钦等九人登上了珠峰,并按国际惯例拍下了登顶的照片和影片。这是中国登山队继1960年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之后,再次从北坡登上了这个地球的最高点,并得到了国际登山界的认可。

37岁的女子登山英雄潘多成为从北坡登上珠峰的第一位女性。本来在5月7日前的攀登珠峰过程中有三名女队员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她们本该是下一次登顶成功的“希望之星”,是潘多的有力合作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三名“希望之星”却在5月下旬攀登顶峰途中出了事故,两个生了病,一个因小煤气罐燃烧不慎烧伤,被迫中途退出了。已是三个孩子妈妈的老将潘多临危授命,在丈夫邓嘉善的大力支持下,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最后的冲顶。5月25日晨,当潘多离开7600米营地向顶峰攀登时,邓嘉善带领运输队员正从7600米营地下撤。分别时,邓嘉善望着她,高举冰镐,反复指向峰顶;潘多心里明白,那是祝福她为国登上顶峰。她握紧拳头,在空中挥动,表示“一定登上顶峰”。亲人的祝福,队友的支持,为潘多带来了无穷的动力。

登上顶峰后,潘多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缺氧的威险,躺在峰顶,执行心电遥测的科研任务。据潘多回忆说:“当时,由于气温太低,加上缺氧带来血液循环不良,浑身冻得不停地发抖,大本营无法取得心电图等高山生理资料。大本营的科学家恳切的声音从报话机里传来,希望我能克服困难,不要发抖,坚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取得世界上最珍贵的高山生理资料。我听了后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力量,硬是咬紧牙关,坚持了四五分钟。当大本营传来成功取得心电图资料的消息时,我又立即全身发抖了……”就这样,将近一个小时,她一动也不能动,不能吸氧。

她创造了人间奇迹,为人类取得了唯一的一份极高海拔高度上的心电图,为研究人类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潘多同志的祖祖辈辈生活在青藏高原,她的心电图资料反映了世代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族同胞对高海拔极好的适应性,她在世界最高点的心电图正常,脉搏为每分钟96次,真是英雄啊!

索南罗布一直走在最前头,为队友们开路。是他和队友发现了1960年王富洲等四人在第二台阶打下的第二个冰锥,并利用这个冰锥架起了通往顶峰的天梯,保证了5月27日登顶成功。这个架在第二台阶上的天梯是用4根长为1。4米的金属梯连接而成,至今仍为国际登山者共用,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中国梯”。

老队员洛桑德庆、彭淑力等把一批又一批的登山物资从6500米运到7600米,往返了20来次,为1975年登顶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是因为顺应了珠峰地区的天气气候规律,加上登山英雄们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甘于奉献,中国登山队才安全地登上了珠峰峰顶,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H8lLOPZj+NuH9AbsaIK4YE2+ENz41iKj8XGPuNp9TGL/jQ5u4gGSFY8fNAzEXiy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