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加剧的时代,骨质疏松症已成为非常普遍的公共临床问题。大多数人对骨质疏松症并不陌生,通常随年龄增长,最开始发生骨代谢的变化,骨量逐渐丢失,出现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骨骼强度下降、炎症物质堆积,导致疼痛并易发生骨折。以上是我们经常能够从医学工作者口中听到的、耳熟能详的骨质疏松症疾病特点。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严重。据统计,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1亿,65岁以上人口近1.4亿。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骨质疏松症产生的临床问题也日益严峻。2018年,国家卫健委调研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相应的医疗支出仍在与日俱增。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率依然较低,尤其在社区、农村,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率很低。大众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和预防意识不足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因而,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科普推广,提高国民自身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突出的临床问题。除脆性骨折可直接导致急、慢性疼痛外,尚未发生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也会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导致身体机能受损、情绪低落、功能障碍,对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并造成巨大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所以,提高大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和重视,最佳的切入点就是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问题,也可称之为“痛性骨质疏松症”,具体可以理解为因骨质疏松症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疼痛以及与之相关的临床问题,比如背痛、腰痛、脊柱小关节源性疼痛、骨折术后遗留下的残余疼痛,以及因为它们所导致的机体失能。
随着教育水平的整体进步,大众接受科学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对疾病的了解需求已不再停留于疾病含义的简单层面。大众不仅对疾病的科普需求度在提高,对科普内容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要求也在提高。这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因此,以疼痛作为切入点,进行“痛性骨质疏松症”的系列科普,使大众能够由浅入深地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力,正合时代所需。
本书编者是从事骨科学、疼痛医学临床工作多年的医护人员,本着加大骨质疏松症全民科普力度的目标,围绕痛性骨质疏松症,结合当前疼痛治疗的临床实践,通过漫画结合文字的形式,编写了这本科普读物。在文字撰写上,为契合目前不断上升的社会文化水平,编写者不仅采用了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同时也有选择性地采集了专业期刊、文献、会议报告等学术性内容,使读者在获得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够深入认识其背后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充分地了解骨质疏松症,更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相信这本科普书一定能成为广大读者的好朋友!
纪方
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委员会
创伤学组组长
2022年12月
大家好!我是科普知识张医生。骨与关节损伤、退变、疼痛等健康问题是我主要的专业方向。我们都知道,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的慢性疾病。然而,我们对它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可能并不深。尤其是对骨质疏松症导致的疼痛,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
骨质疏松会引起疼痛吗?这种疼痛的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骨质疏松会引起疼痛?哪些人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性疼痛的问题?骨质疏松性疼痛怎样预防和治疗?大家对这些问题可能都存在一些疑惑。如果能清楚地了解其中的缘由,对于我们的健康将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将围绕骨质疏松症和疼痛,给大家分享“痛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科普知识,逐步带你走近它,认识它,了解它。
首先来和大家来聊聊:骨的一生。
骨和人体所有器官一样,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这就好比说,人有一生的光阴,历经婴幼儿、青少年、中年、老年等阶段。与之同步,骨也有着不断变化的一生。人的一生很漫长,骨的一生也很漫长。看似漫长的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千变万化。弹指一挥间,蹒跚学步的幼儿便长成了高大稳重的成人,骨也是如此。
在婴幼儿时期,人体的骨骼与关节还未发育成熟。此时的骨头就像幼小的“骨宝宝”,它们形态萌雏,可塑性强。这一时期,骨的两端尚为软骨,又称为骨骺。
骨骺组织尚未形成充分的骨矿沉积,对X线的吸收度低,因而在X线片上显影模糊、颜色淡,和成年人骨骼的X线片影像差别很大。在X线片上,骨骺是一条不规则的缝隙,在医学上称作“骨骺线”,其实就是因为骨骺对X线吸收的程度比它附近的骨组织低的缘故。这也是一些主要从事成人骨骼疾病与损伤治疗的医生在偶尔碰到幼儿的骨骼X线片时会被难住的原因,相比之下,他们平时读幼儿骨骼X线片的情况比较少。
幼儿骨骼的X线片(膝)
随着生长发育,到了十六七岁,接近成年人时,骨骺软骨逐渐闭合,成为了完整的骨组织。此时骨结构已基本完善,质地也达到了新的标准。在X线片上,这一时期的骨骼像一个新长成的青年,它轮廓完整,边缘锐利,界线清晰,关节平滑,处处都散发着“新”的气息。
青少年骨骼的X线片(骨盆)
中壮年人骨骼的X线片(膝)
时间进一步推移,到了中年时期,骨也迎来了“黄金时代”。此时骨外部的强度和内部的活性达到了最佳的平衡,表现出最高的强度。骨骼整体上粗壮有力,外层的骨皮质坚硬厚实,具有强大的支撑力,骨内的代谢也处于高效运转的状态。这一时期的骨就像如日中天的中年人,年富力强,活力四射。
中老年人骨骼的X线片(膝)
俗话说“巅峰时代也即是下坡路的开始”,这是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年过四旬,骨开始退变。和人变老一样,骨退变的速度和程度也各有不同,受性别、体重、生活习惯、体育锻炼、职业特点、疾病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年轻时积累的骨量越高、底子越好,在骨退变的过程中受到的不利影响也越少。女性骨骼在这一时期往往退变更早、更快,主要因为随着绝经期的到来,往往会出现雌激素分泌不足的现象,而雌激素恰恰是维持正常骨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
随着老年时期的到来,骨也进入了快速衰老的阶段。65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的比例很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头衰老的速度也在加快。骨量逐渐丢失,骨密度不断下降,有些骨头变得越来越松脆。这一时期,骨的外层皮质和中年时期相比明显变薄,支撑力日渐下降。骨的代谢能力也明显减弱,其整体机械强度也明显不如年轻时期。所以,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脆性骨折”。脆性骨折的发生不需要很大的外力,诸如不小心滑倒、用力不当乃至打个喷嚏、搬个板凳等这些日常事件即可造成。
老年人骨骼的X线片(骨盆)
骨的一生与人的一生一样,从新生朝阳到暮年夕阳,是自然规律的体现。然而,纵观人的一生,有的人到了晚年疾病缠身、痛苦煎熬,但也有人晚年仍身体硬朗,幸福安详地走完人生。骨也是如此,有的骨到了晚年出现疏松病痛,有的骨到了晚年仍然稳健无碍。
所以说,纵观骨的一生,学问自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