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自力更生砥砺前行

1957年,苏联专家乌沙可夫将研究气垫船这一想法告诉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工程系舰船教研室主任顾懋祥和水面舰艇设计教员恽良。该院海军工程系主任黄景文得知这一船型具有快速性和两栖性后予以大力支持。该学院将气垫船的研制列为“特级”科研项目,当年年底,研发团队构思草图制成气垫船模型,进行了阻力、静飞升等试验。1958年由该团队设计,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建造了中国第一艘增压室式、四周刚性封闭、活塞式发动机、轴流式垫升风机、木质空气螺旋桨推进、铝质铆接船体的小型全垫升气垫船试验艇(代号“33”)。8月1日在松花江上试验,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在该院刘居英副院长陪同下亲临视察。当时该艇虽然只能垫升未能越过阻力峰,但彭帅还是十分高兴,鼓励参试人员好好干。研发团队在哈尔滨郊区呼兰河中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安营扎寨,领导又到试验场看望大家,研发团队备受鼓舞。呼兰河岛上生活艰苦、环境恶劣、他们佩枪防狼、赤身抗暑,但这一切都难不倒满怀斗志的气垫船研发团队。他们为弄清艇底风压、流量、流速,冒着风险爬到艇底测量取得第一手数据。试验艇在更换主机加大马力 ,改进前、后气封装置,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奋战,完成改装任务。改装后的33型气垫艇移师旅顺基地,在海上航行时越出了阻力峰,进行了静水和波浪航行等试验,航速达69.5千米/时。1959年7月在旅顺口外海上进行了16海里 的长航试验取得了成功。1960年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旅顺基地司令员刘华清、海军党委委员等40多位领导观看了33型气垫艇高速航行和登陆表演。

这艘全垫升气垫试验艇的研制,使研发团队初步了解了气垫船的基本机理,对气垫垫升、阻力、阻力峰、稳性、耐波性有了感性认识。

世界第一艘气垫船问世次年,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1958年各行各业兴起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热潮。气垫船的研制也不例外,国内先后有40余家单位开展气垫原理与气垫技术应用试验,采用空气螺旋桨喷气推进,研制“飘行汽车”“无轮汽车”和“气垫飞行器”,但由于气垫船系高新技术产品,它的研制需要掌握诸多基础理论和相关的设备和材料,这些条件当时都不具备,所研制的全垫升气垫试验模型,均未装围裙,操纵性不佳,只停留在原理探索研究阶段。

1959年我国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1960年8月党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此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由“大跃进”转入调整时期。

1960年,国防科委召开全国气垫技术会议,决定改变以往“遍地开花”的局面,明确对气垫技术的应用研究,应缩短战线,以研制气垫船为主,按照科技发展规律,对关键技术协作攻关,循序渐进。全国处于调整时期,许多单位相继暂停了气垫船的研究。

这段时间,我国从事舰船研发设计的船舶工业管理局船舶产品设计院第一船舶产品设计室,从事舰船研发的科技人员知悉具有两栖性能的气垫船是研发的重要船型之一,他们开始关注国内、外气垫船发展动态,1961年该室的一部分划归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建制。

1962年,国家科委 船舶专业组制定了船舶科学技术发展十年(1963—1972年)规划时,采纳了该院提出的建议,将气垫船技术的开发列入规划项目,国防科委确定气垫船的研制以中国舰船研究院为主,责任单位为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即第七〇八研究所)1962年12月组建了气垫船研究小组,初始该小组仅有两人是我国较早引进气垫船研制的单位对气垫船这一特殊船型了解甚少。当时国内对气垫船既缺乏理论知识,也无气垫船设计规范、规则、指导性文件,更谈不上专用设备、材料和建造程序工艺及实践经验。研究小组白手起家,举步维艰,为尽快掌握气垫船概念、气垫原理,了解国外气垫船发展概况,研制小组搜集有关气垫船文献资料200余篇,研究了多种气垫理论公式、数据,走访了第七研究院有关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五机部的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及有关工厂。撰写成《气垫原理的初步探讨》《气垫船发展概况》和《气垫船发展概况及其应用前景》等文章,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为使更多人了解气垫船,他们编写讲义,举办气垫船知识专题讲座,为研发气垫船进行了人才和技术准备。1963年研发进入设计阶段,绘制了草图,并计划制造试验模型。

1964年3月,李志侠调任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他在听取有关气垫船研制工作汇报后,曾任海军高级学校副校长的他,高兴地说:“这种船海军很需要,赶快研究发展。”他决定从当年毕业进该院的大学生中挑选一批人员充实气垫船研究队伍,划拨经费,制作试验模型。并将该院的气垫船研究小组规模扩大,1964年12月组建成气垫船研究设计科(711科),1975年10月扩建为气垫船设计研究室,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50余位科技人员,专业设置齐全的我国气垫船研发主要基地。

1964年9月,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制作了静垫升和自航模型,进行了气垫船模型试验,解决了离心式风扇无蜗壳时是否能出风的问题,并验证气垫原理、稳性、操纵性等,完成了气垫船模型风扇气流量-压头-效率的变化规律、并对气道、静飞升、平衡性、直线航行、回转、抗侧风、压载气垫船操纵等系列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增强了研发团队的信心和勇气,为研制试验艇奠定了基础。

1964年,国家科委把气垫船的研制列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科研项目,要求当年7月开展模型设计,制造和试验;1965年进行试验艇设计、制造和试验;1966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实艇的研究设计。

1964年9月,李志侠院长向中国舰船研究院刘华清院长汇报工作时,刘华清院长指示:“气垫船研制最迟也要在1966年底前完成实艇研制任务。”李志侠院长当即表态说:“好,我们要像打仗一样坚决完成任务。”1965年1月罗瑞卿总参谋长指示:“一定要在1966年上半年把气垫船实艇研制出来。”

1964年12月,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进行气垫试验艇设计,1965年3月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时间紧任务重,研发团队边设计边施工,克服了人手少、要求高、时间紧等困难,研制人员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6点,紧张劳累,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奋斗3个半月,于1965年6月完成了代号为711-Ⅰ型全垫升气垫试验艇的任务。

为了进行各项试验,该院在上海青浦淀山湖旁建立了一个极其简陋、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的试验场,研发团队毫无怨言,全身心地投入试验。首次试验艇垫升高度不足,试验艇不进反退,风扇传动齿轮断裂,研发团队感到有负重任。此时李志侠院长对大家说:“试验不成功不是你们的责任,只要大家工作努力,责任我负。”他的话让研发团队放下包袱,静下心来分析原因,找出设计对阻力估算偏低,主机功率不够的原因后,换装了功率稍大的航空发动机,经在江湾机场陆上飞行试验成功后,又在闵行黄浦江深水区试验,该艇顺利越过阻力峰,航速达到70千米/时。继而重回淀山湖试验再次获得成功。随后经柔性喷口改进后,航速达到105千米/时。时任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粟裕大将受中央军委委托调查全军军事装备的研发情况,于1966年3月与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等领导一同到青浦淀山湖试验场考察,试验成功,获得赞许,粟裕大将勉励研发团队继续努力。711-Ⅰ型气垫船经三次大改装,从刚性周边射流喷口发展到柔性“围裙”气垫,加装了自行研制的火腿形射流柔性喷口、水平舵、纵倾调节油箱、抗侧风装置,成为我国第一艘安装柔性喷口的气垫艇。该试验艇进行了登陆、压载、惯性、迫降、航速、两栖、越野长航试验。越过阻力峰,航速达到70千米/时。越过高0.45米的高墙,垮过宽2.7米、深0.5米的壕沟;从陆上跳下0.5米陡岸到水面,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

研发团队对气垫船的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若干关键技术,包括阻力计算,阻力峰分析、船体纵倾对航行影响、柔性喷口形式、围裙在垫升过程的成型等,用以指导后续艇的设计。

1965年夏季,国家科委为配合西南地区大三线建设,组织专家团到金沙江考察。时任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钟思作为船舶研发专家参加,他在考察中提出气垫船可适用于在金沙江上航行的建议,得到交通部专家的赞同。据此交通部在当年冬季国防科委召开的船舶技术政策讨论会上,提出需要气垫船以解决金沙江航运,支援三线建设的要求。会议依据当时国内、外气垫船发展的现状,决定购买一艘技术相对成熟的英国气垫船,同步由该院研制一艘气垫船。国家科委领导指定由参会的李志侠率队赴英借参加气垫船博览会之机,洽谈购船事宜。经与英方谈判,英方同意中方购买SRN6气垫船,后英方反悔未能达成。此事表明核心技术用金钱是买不来的。李志侠回国后向领导机关汇报此行经过,使研发团队更加坚定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研发工作,开始筹划711-Ⅱ型试验艇和运行于金沙江的711-Ⅲ型侧壁式气垫艇。

711-Ⅰ试验艇从1964年7月进行模型设计、制造、试验试航的两年时间里经历不断摸索、改进,从而促进了我国气垫船的发展,在我国气垫船研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966年5月30日,李志侠院长在上海主持召开了全国气垫船技术与协作现场会,领导机关、研制、协作等18家单位代表与会。会上该院最早投入气垫船研制的王志功作了711-Ⅰ型艇研制报告,表示:“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有决心、有勇气,以独创为主,走中国发展气垫船的道路,将气垫船研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会后全体与会代表观看了711-Ⅰ型气垫艇航行登陆表演。

711-Ⅰ型气垫试验艇成果与经验教训为后续的全垫升气垫船设计与建造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为气垫船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1967年2月,由该院设计,沪东造船厂建造了711-Ⅱ型全垫升气垫试验艇。该艇总长11.74米,总宽5.10米,艇体为铝合金铆接,配置两台604-1航空活塞发动机,传动系统复杂新颖。该艇设计时吸取了711-Ⅰ艇的经验,对其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进,采用囊指型围裙,可变正负螺距的可调螺距空气螺旋桨,全艇机电系统操纵和驾驶由一人集中控制,围裙提升与舵联动操控,在上海淀山湖和黄浦江上进行试验,飞升、推进、埋艏、稳性和侧漂等基本性能得以改善,该艇的回转半径显著减小,操纵性大为改善,具有顺利驶入河汊、上岸退滩、逾越沟渠等能力,航速达到98千米/时。展示了气垫船良好的快速性与两栖性,推动了气垫船事业的发展。

根据国家科委会议关于开发三线建设,需用气垫船技术加速发展三线水上交通运输的要求,1966年9月开始研制711-Ⅲ型侧壁式气垫艇作为首制试验艇。研发人员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在无空调设备的水池进行艇模拖曳试验,站在水中调试艇模,完成模型试验和实船设计后,建造时因时处“文革” ,船厂无法按期完成,考虑到该艇试制任务重要,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决定自行建造。研发团队和工人师傅在院内临时搭建的工棚内,夜以继日地施工,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我国第一艘侧壁式气垫艇的建造。该艇艇体为木质,外包玻璃钢,经过50多天20多航次试验,该艇航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稳性、操纵性和越峰性能良好。

1967年5月按上级要求,711-Ⅱ型艇赴金沙江进行航行试验,考核气垫船在该水域的适用性。六机部、交通部、总后勤部以及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广东省、昆明军区等机关亦派员前往现场观察。金沙江急流险滩多,被一般船舶视为畏途,曾吞噬过不少船工生命。有些滩陡流急,普通机动船要依靠岸边绞滩站的钢缆拉船过滩。711-Ⅱ、Ⅲ型在试验过程中不惧流急,越过滩石,显示出在该水域上良好的航行性能。

1976年7月711-Ⅱ艇赴北京怀柔水库进行航行演示表演。表演获得圆满成功,气垫船这一高科技、高性能船型的价值得到认可,促进了日后的发展。

在这期间沈阳飞机制造厂凭借在飞机制造中的工艺能力、航空发动机运行的经验以及科技人员在气体动力学等方面科技成果亦投入气垫船的研发。于1965年3月启动,1965年6月研制了第一艘木质结构DX-1型气垫船,作为探索气垫船原理和垫升、操纵及水上适航性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陆上可行驶,但水上则无法越过阻力峰。1965年7月贺龙元帅到沈阳飞机制造厂视察,观看了DX-1气垫船试验,并对科技人员深切地嘱咐:“希望做好气垫船研究设计工作,为国防建设服务,多做贡献。”沈阳飞机制造厂紧接着于1965年着手DX-2气垫船设计,1966年总装完工。

至此,从1958年到1967年近10年时间里,我国气垫船研发在国家有关部委的策划下,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参与研发的单位领导和研发团队自力更生坚定信念,聪明才智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经过无数次试验,获得极为宝贵的气垫船运行状态的大量数据,更加明确了攻克气垫船技术的目标方向。 t+Ios2gOeSZTtZv9zT8/VwMSZHZLBgEuQXMiX64fDCuzgHaa/nGbO+MIZA0h4+z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