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雨水

节气介绍

雨水过后,雨量渐增,此时自然界气温回升,天气渐暖,对于人体来说,阳气开始浮动,肝气开始升发。这个时期的儿童养护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跟随中医小姐姐一起来学习吧。

一、雨水节气养护特点

1.春捂

雨水时节有时因雨量增加会导致气温骤降,孩子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这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俗语说的“春捂”:如果气温低于10℃就需要捂,重点捂住孩子的背、腹以及足底;若气温高于22℃,不着急穿单衣。注意室内外温差,做好保暖工作。如果下雨天受凉,可以喝生姜红糖茶来散寒。

2.养阳

春季阴消阳长。雨水为早春节气,所以我们依旧要遵从“春夏养阳”的原则。可以参考立春中的一些养阳方法来保护阳气。人体正气坚固,就可以抵御外邪侵袭。

3.健脾祛湿

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旺则克脾土;另外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增多,寒湿之邪易困脾脏。故雨水时节饮食宜省酸增甘,同时宜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二、雨水节气推拿组穴

1.掐揉足三里100~300次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

操作部位:外侧膝眼(膝盖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手法:术者拇指指甲掐10次。也可用揉法。

作用:掐足三里多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配合推天柱骨100次一起使用,可治疗孩子呕吐。

图2-6 掐揉足三里

2.补脾经100~500次

主治: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操作部位: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

手法:使孩子微屈拇指,术者自指尖推至指跟称补脾经。反之为清。

作用:中医将孩子厌食归结为脾胃问题,先补脾经,再配合清胃经、清大肠各100~500次,顺时针摩腹300~500次,捏脊3~6次,可调理孩子脾胃,增进孩子食欲。

图2-7 补脾经

3.顺运内八卦100~300次

主治:咳嗽,呕吐,泄泻,腹胀,食欲不振,恶寒,发热。

操作部位:以手掌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跟横纹约2/3距离为半径画圆,八卦穴即在此圆圈上。

手法:术者用左手持孩子左手四指,使掌心向上,同时拇指按定离卦(对中指者)。右手拇指自乾卦开始向坎卦(对小天心者)运至兑卦(指侧半圆的中点),为顺运八卦;自乾卦开始向兑卦运至坎卦,为逆运八卦。运至离卦时,应从左手拇指上运过。

作用:顺时针运为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逆时针运为和胃降逆止呕,日常中逆运使用频率较高。

图2-8 运八卦

4.分推手阴阳100~150次

主治:腹胀,腹泻,呕吐,食积。

操作部分:在手掌根,小天心两侧,拇指侧为阳池,小指侧为阴池。

手法:术者两拇指指腹,从孩子小天心向两侧分推。也可用合推法。

作用:孩子实热证时要重分阴池,虚寒证时要重分阳池,可达阴阳平衡,气血调和。

图2-9 分推手阴阳

5.捏脊5~10次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便秘。

操作部位: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手法:用捏法自下而上,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捏三提一)。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用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泻等消化系统病症,也是小儿推拿常用的保健手法之一。

图2-10 捏脊

三、雨水节气膳食调理

1.茯苓薏米粥+凉拌黄瓜

食材:茯苓10克,薏米30克,粳米100克。

做法:把茯苓和薏米提前浸泡半小时,然后与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熬成稀粥,配上凉拌黄瓜即可食用。

功效:建议加上少量醋,开胃效果更好,作为孩子的早餐是很好的搭配。

2.山药山楂泥

食材:山楂20克,怀山药40克,白砂糖10克。

做法:新鲜的山药和山楂,清洗干净,把山楂核去掉,一起上锅煮,煮到山药软烂即可,然后把山药、山楂和少量白砂糖一起捣烂成泥即可食用。

功效:山药、山楂两者合用可起到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助消化的作用。

3.芡实山药鲫鱼汤

食材:芡实15克,山药30克,鲫鱼1条。

做法:将鲫鱼去鳞、腮及内脏,用少许食用油在锅内煎至淡黄色,然后与芡实、山药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煲1小时,以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可补气、健脾、固肾,适合脾胃弱、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的小儿食用,能增强脾胃功能。 A7lyB7uHodc11m9rc+Fz0SG4fGbEl66Dtv50t+ybZ51IuONpxuIZC6iVoUQ1FF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