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谷雨

节气介绍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人有“雨生百谷”之说。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在这个春季将尽、夏季将至的时节,雨水开始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因此,谷雨时节的气候有湿、温、病虫蚊虫繁衍孳生的特点。

一、谷雨节气养护特点

1.春捂有度

谷雨时节气温回升的速度加快,大家往往衣服会穿少。但由于天气变化无常,并且湿气较重,一不注意就会引起感冒。若捂太过,又会引动体内蓄积的内热而生肝火。所以在气温低于15℃时,家长可考虑给孩子及时增加衣物。

2.养肝清火

谷雨时节已经是到了春天的尾巴,体内的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我们要保持孩子的心情愉悦以防肝失疏泄。可以做一些手法,及时清肝泻火,解郁散气,增强明目功能。

3.健脾祛湿

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而谷雨节气多雨,外湿容易侵袭孩子脆弱娇嫩的身体。造成乏力懒言,身体困重、胃口不佳等表现。可以适量增加户外运动,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湿浊之气。

4.辨别体湿

辨别体湿四步骤:

舌苔:白腻或黄腻,湿答答的;

大便:大便黏马桶壁,或难以处理干净;

胃口:食欲差;

看精神:易疲倦,乏力嗜睡,无精打采。

二、谷雨节气推拿组穴

1.补脾经100~500次

主治: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操作部位: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

手法:使孩子微屈拇指,术者自指尖推至指跟称补脾经。反之为清。

作用:中医将孩子厌食归结为脾胃问题,先补脾经,再配合清胃经、清大肠各100~500次,顺时针摩腹300~500次,捏脊3~6次,可调理孩子脾胃,增进孩子食欲。

图2-26 补脾经

2.推小肠100~500次

主治:小便赤色,水泻,午后潮热,口舌糜烂。

操作部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

手法:术者右手拇指自孩子小指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称为清小肠;反之为补,称补小肠,推100~500次。

作用:多为清法,主要用于小便短赤不利或尿闭、泄泻等,有清热利尿,泌别清浊的作用。

图2-27 推小肠

3.顺运内八卦100~300次

主治:咳嗽,呕吐,泄泻,腹胀,食欲不振,恶寒,发热。

操作部位:以手掌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跟横纹约2/3距离为半径画圆,八卦穴即在此圆圈上。

手法:术者用左手持孩子左手四指,使掌心向上,同时拇指按定离卦(对中指者)。右手拇指自乾卦开始向坎卦(对小天心者)运至兑卦(指侧半圆的中点),为顺运八卦;自乾卦开始向兑卦运至坎卦,为逆运八卦。运至离卦时,应从左手拇指上运过。

作用:顺时针运为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逆时针运为和胃降逆止呕,日常生活中逆运使用频率较高。

图2-28 运八卦

4.揉足三里100~300次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

操作部位:外侧膝眼(膝盖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手法:术者拇指指甲掐10次。也可用揉法。

作用:掐足三里多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配合推天柱骨100次一起使用,可治疗孩子呕吐。

图2-29 足三里

5.捏脊5~10次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便秘。

操作部位: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手法:用捏法自下而上,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捏三提一)。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用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泻等消化系统病症,也是小儿推拿常用的保健手法之一。

图2-30 捏脊

三、春分节气膳食调理

1.山药芡实扁豆排骨汤

食材:山药15克,芡实15克,炒扁豆15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山药,扁豆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切成细块,芡实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9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山药助消化、敛虚汗、止泄泻,长于健脾。芡实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扁豆补脾,和中化湿。此汤有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2.赤小豆薏米粥

食材:薏米100克,枣(干)25克,赤小豆50克,砂糖15克。

做法:用小火把薏米炒至金黄色,带有微焦香味。把赤小豆和薏米混合清洗干净,然后浸泡1~2小时;赤小豆、薏米、红枣一起加入锅中,加水煮成稀粥,撒上糖调味即可。

功效:薏米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也有明显的利水健脾消肿之功,另外还能补心。本品为温脾健脾祛湿佳品。 E+c8IS37qLHt+1EGV+B510EDYYG1eOaZ2yv337QgeY9684DRGxjwNtkTiVOPWb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