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宽容的舜

舜出生在中国的北部,是黄帝的后代子孙。舜的父亲是个盲人,在舜的母亲死后,他父亲又娶了后母。本来后母对舜就不好,等后母生下弟弟象之后,舜的父亲和后母都非常喜欢弟弟,对舜就更不好了。舜的父亲常想杀了舜,舜每次都躲避开了;如果有小错,舜就接受责罚。舜忍受着各种痛苦,却一点抱怨都没有。

舜二十岁的时候,他的孝行早已经在乡里间传扬开。三十岁的时候,四岳向尧帝推荐他。

一天,舜正要开始工作,远远地传来 嘈杂 的人声,舜没有理会这是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人群走到了他家门口。

“请问舜是不是住在这里?”

“是呀。”

“他在不在家?”

“我就是。”舜说。

“我们是奉了尧帝的命令,特地来请你的。”

“请我?”舜不敢相信地问,“我……找我有什么事?”

“尧帝想请你为他工作。”

舜听后愣住了,他想,自己不过是个寻常的老百姓,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事呢?后来他又想,这也是为部落出力的好机会,便跟着来的人去见尧。

尧见了舜,看他有礼、 谦虚 ,知道他是个有德的人,认为他将来可以继承自己的帝位。但是尧很 谨慎 ,要先考验舜,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尧的意思是,看看他会不会治理家,通过了解他治理家的能力,大概也可以知道他管理部落的能力了。

舜又回到历山去种田。他不仅把家治理得很好,而且当地民众发生了纠纷,他也都能帮大家和平解决。后来他又到雷泽去打鱼,跟渔民相处得也很好。由于舜能制造精美的陶器,很多人都搬到舜居住的地方附近居住。一年以后,原本的荒野,变成了一个小村庄;两年后人口增加,又变成了一个小镇;第三年,竟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城市。尧对舜的作为很满意,还派人送牛羊、衣服给他。

有一年,田里的收成很好,舜把粮食放进粮仓里。舜的后母看了舜一眼,叽叽咕咕地说:“粮食放进仓里有什么用,房顶都破了,也不知道修补一下。一下雨,所有的粮食都泡了水,那还有什么用。”

“这孩子,真会偷懒。”舜的父亲附和着说。

“我去修好了。”舜很恭顺地说。舜说完,就搬来梯子爬上房顶去修理。

“就是会装老实!”后母转过头对她亲生的儿子象说,“把他的梯子搬开,看他怎么下来!”不知天高地厚的象,真的把梯子搬开了。

舜在房顶上工作,知道父亲和后母不安好心,可是他又不敢违背他们的意思,怕别人说他不孝顺,于是他继续修理房顶。当舜修完房顶的时候,他的父亲却在下面放火烧房子,舜拿着两个斗笠从房顶上跳下来,才没有被烧死。

过了不久,舜的父亲又想出一个主意,叫舜去挖井。有了上次修房顶的事情,舜心里早有了准备,他想这次挖井一定又有什么新花样。

舜一面挖井一面想,井越挖越深,假如没有人丢绳子下来把他拉上去,他一定爬不出去,这时父亲要害他太容易了。于是他先在井中挖了一个 隧道 。等工作快结束的时候,他喊了半天,根本没有人给他丢绳子,只听到他的弟弟大笑着说:“哈……告诉你,你死定了。”然后舜的父亲和象从上面推下来泥土,想把井填平。舜从事先挖好的隧道逃了出去。

这时象认为舜一定死了,对他父亲和母亲说:“哥哥的牛羊和粮仓都给你们,我要哥哥的琴和他的两位妻子。”象到舜的屋里去弹琴,不多久,舜就回来了。象看见哥哥又回来了,很 惊讶 地说:“我……我们正为你担心呢!”

“啊,让你们为我担心,真不好意思。”舜 若无其事 地说。他想,弟弟一定是不懂事才会这么做的,所以并没有责骂弟弟,而是如平常一样,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尧知道这些事情后,越发钦佩舜的为人。尧为了看舜是不是有政治才干,便让他负责教育民众的工作。舜派契用“五教”(也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德观念)教化民众。后来,尧帝又派他担任监督官吏的工作,接待各个部落的领袖。每一项工作,舜都做得很好。尧知道舜有不平凡的才干,便召舜来,非常有信心地对他说:“三年来,我一直在观察你,我给你的工作,你都先拟好详细的计划,所以每件事你都能很顺利地完成。你愿不愿意继承我的帝位呢?”

“我不是一个做帝王的人才。”舜谦逊地说。

舜连着拒绝了好几次,最后实在无法再拒绝尧帝的诚意,舜便在祖庙举行了代行政事的仪式。舜当政后,把治水失败的共工放逐到了边远的地方。舜担心埋没了有才能的人,便派人到各处去查访,让他们出来为天下百姓做事。他对老百姓的意见很重视,常常把这些意见作为他管理部落联盟的参考,因此天下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的。

尧把管理部落联盟的事交给舜,过了二十多年就去世了,民众都很悲伤。三年的守丧期过后,舜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然后住到了京师之外。可是群臣都去舜住的地方朝见舜,有诉讼的时候都去找舜来调解,因此舜又回到了京师即天子位。

舜即位后,常去各地 巡视 ,视察洪水泛滥的情形。舜发现鲧治水的方法不对,他用筑堤的方式来防备水患,当堤防牢固的时候,可以阻挡住洪水,可是堤防一垮,洪水就更凶猛,人民会遭受更大的 灾害 。舜想到自己没有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感到很羞耻。鲧花了那么长的时间都没有把水治好,实在太无能,舜处死了鲧。然后,舜召集大臣问:“鲧治水的方法根本就不对,还有谁可以治水?”

“鲧的儿子可以。”一个大臣说。

“你说的是禹?”舜转头看看站在一边的禹说。

禹听到让他去治水,急忙跪下来说:“这么重大的事情,我的能力……可能……不行。”

“不,我听说过,你比你的父亲聪明。”舜说。

禹听了,心里又紧张又高兴。

“你是不是要用堵水的老方法呢?”舜看着年轻的禹问。

“当然不能再筑堤堵水了。”禹立刻回答说,“过去,我父亲跟水争地,那是错的,应该顺着水势,慢慢疏导它。要先把河床加深,把堵塞的泥沙挖净,洪水有了出路,水患自然会消除。”

“嗯,好!好!顺着水势,加深河床,这才是好方法。”舜听了禹的话非常高兴。舜又派益、后稷(jì)以及其他一些有才能的人做禹的助手,禹带领众人开始了疏浚(jùn)河道、消除水患的工作。

词语拓展

溺爱(nì’ài): 过分宠爱。

嘈杂(cáozá): (声音)杂乱;喧闹。

谦虚(qiānxū): 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谨慎(jǐnshèn): 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隧道(suìdào): 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道。

惊讶(jīngyà): 感到很奇怪;惊异。

若无其事(ruòwúqíshì):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巡视(xúnshì): 到各处视察;往四下里看。

灾害(zāihài): 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对人和动植物以及生存环境造成的一定规模的祸害,如旱、涝、虫、雹、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战争、瘟疫等。

文史知识拓展

粮 仓

粮仓是储藏粮食的专用建筑物,用于存放大量粮食。

我国幅员辽阔,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中国近五十年来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历史考证,中国原始农业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而粮食的储藏是农业栽培得以继续的条件之一,储藏技术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粮食出现了剩余,粮食储藏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一种需求。粮仓是粮食储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地上粮仓是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盛有稻谷,据考证距今已有七千余年。规模较大、年代较早的地上粮仓还有甘肃省大方盘城发掘的大方盘粮仓。大方盘城也称河仓城,距敦煌市约60公里,距玉门关约20公里。此仓始建于汉代,直到魏晋一直是西部边防的军需仓库。大方盘粮仓为长方形,东西走向,东西长约132米,南北宽约17米,现存墙最高处为6.7米,墙的结构为夯土。仓内有3个空间,每个空间长约42.5米,宽约14.5米,墙厚约1.5米,朝南方向各开一门。在保存较完整的北仓壁上,上下均有三角形小孔,每廒(áo)间上部3个、下部5个,交错排列,可能是通风孔;在残存的南仓壁上,从所剩无几的小孔仍能看出,其排列是与北仓壁对称的。仓基建在比当地河床高2米多的自然土台上,在东、西、北三个方向的仓墙外还建有重要围墙。

地下粮仓是从地下窑发展起来的,从汉代开始在北方地区采用,到隋唐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地下仓主要有方仓和圆仓两种。河南洛阳曾发掘过汉代和隋唐时期的地下方仓和地下圆仓,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隋唐时期的含嘉仓。仓区东西长约612米,南北宽约750米,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共有地下圆仓259个。仓形是口大底小,大者口径达18米,小者口径为8米,仓深最深为10米,最浅为6米。仓身的结构非常讲究,土坑挖好后,先用柴火将四壁烧烤,以干燥土壁,然后再铺上草束、木板、苇席、谷糠等多种隔热防潮材料,以确保储粮安全。仓群规模宏大,仓体结构完善,说明当时的建仓技术已相当高。

原文节选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gǔ)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

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lǐn),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hàn)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yì),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摘自《史记·五帝本纪》 JOQk4tl1o1Cs/Xwxy6oOLFF7FnzVXur9tuxnO/ZifFCI4ErdPm80tjFpJWRn2nc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