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思维”这个词是指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这是人类独有的能力!稻盛和夫在书中提到“人生成功方程式”:成功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具备正确思维,所获得成功会成倍增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看待世界的角度;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在数据分析中,拥有数据思维,会帮助你更好地描述、思考、拆解问题,更灵活地运用方法论得出结论。既然数据思维这么重要,那它到底是什么?
1.什么是数据思维?
数据分析技能大同小异,而思维决定高度。 数据思维是一种借助数据思考的逻辑思维。 而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是一种确定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抽象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使用比较、分析、拆解、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
也就是说,数据思维是基于“数据”进行认知以及表述,并借助数据工具做判断、推理业务事实,这其中要运用到各种数据分析方法模型。由此,可以归纳出数据思维的几个核心要素: 数据概念表述、判断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数据思维要素之一:数据概念表述
数据概念表述反映了对业务数据的掌握,要具备数据意识,让数据呈现出画面感,就像简历或者工作总结中,要体现出数据概念,如活动营销转化率提升5%、创建企业率提升5%、会员业绩提升8%。此外,拿到业务需求时,基于特定业务场景,要知道业务说的指标背后是什么含义,其波动意味着业务层面的什么情况。
数据有两大作用,一个是了解现状,还有一个是快速拉齐信息。
数据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 定性数据描述事物的属性、名称等,它是一种标志,没有序次关系,例如“性别”数据中“男”编码为1,“女”编码为2。
● 定量数据描述量化属性,或用于编码,如交易金额、商品数量、积分数、客户评分等。
3.数据思维要素之二:判断分析能力
什么是判断分析能力?可以理解为分析决策和做结论,能找出部分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
那么,该如何做?
(1)明确目的。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要洞悉分析的真正目的,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
(2)全面了解信息,尽可能消除信息不对称。从数据的角度去挖掘尽可能多的业务事实,假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透假象。只有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把握主动权。
(3)借助分析方法、模型框架。当我们面对大量的信息以及数据的时候,需要有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这些分析方法、模型就是我们进行初始分析的“抓手”,可以说就是找支点、立杠杆、看模型。
(4)落地场景。分析不同结果,考查落地实现可能性。
4.数据思维要素之三: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注重的是客观事实,是指一个人对于某件事件进行观察、分析、判断之后,进行推理、论证的一种综合能力。从数据分析的视角来看,其核心就是“讲数据故事”的过程,如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分析结论、落地建议是什么?
(2)论据:层层深入,多角度击破,考查指标变动、分析方法、模型框架的数据结果等。
(3)论证:如何基于论据推出论点?强有力的论证必须基于业务场景。
5.小结
要彻底把“数据思维”说通透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只能意会,很难言传。分析工具是数据分析必备的硬件模块,它就像双手;而数据思维是数据分析必备的软件模块,它就像大脑。在如今人人都谈大数据的时代,只有抛开浮躁,静下心去洞察数据才有机会去培养自己的“数据思维”。如果你没有耐心去面对杂乱的数据,那又如何有底气解读数据,顶多是了解几个核心指标而已。
通过数据思维分析能帮助我们找到更加合适的业务场景,甚至构建出一个可持续、可复制、恒增长的商业模式。总的来说,拥有数据分析思维,就是能站在多方角度用数据来精确描述现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导读:“数据思维”能够让工作更加客观、更加结构化和更具延展性,让决策更理性,通过深刻洞察业务线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厘清业务,并找到有效的方法提高业务数据指标,驱动增长。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情况或者属性,数据思维是一种底层的思维模式,一种借助数据思考的逻辑。那么,数据思维应该如何使用呢?
1.如何使用数据思维?
使用数据思维需要结合数据分析流程:明确问题(What)→分析原因(Why)→落地执行(How)。
(1)明确问题(What)。
明确问题就是利用数据思维的要素,掌握业务数据,让数据呈现出画面感,明确数据分析的问题以及目标。具体如下:
① 明确目标。查看数据波动,明确数据来源在哪里?目标是谁?
② 理解数据。需要知道数据的意义,例如,数据提升或者下降代表什么?
③ 确认目的。要明确分析的目的,例如,活跃用户数同比、环比波动较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④ 预期效果。明确通过分析达到什么效果,例如,通过分析会员付费用户,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收入。
(2)分析原因(Why)。
分析原因需要利用数据思维要素之一—判断分析能力,找出部分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① 明确需要。需要什么维度的数据?如会员付费总额、付费企业数、客单价、会员付费次数、会员各等级占比。
② 拆解指标。需要找到核心数据指标进行拆解,为后续明确收集哪些数据,这里可以采用结构化分解的方法“MECE法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不重叠,不遗漏”。
③ 数据采集/处理。拆解指标后,对数据进行采集,确定是直接调取数据库还是提前让技术埋点。
④ 数据分析。完成数据整理后,如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是相关分析还是对比分析?还要考虑用什么分析方法,如5W2H分析法、4P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等。
(3)落地执行(How)。
落地执行,即利用数据思维之一—逻辑推理能力,从数据分析的视角,用数据讲故事,明确论点、论据、论证,使分析结果落地。具体如下:
① 数据展现。找到问题后,让数据呈现出画面感。如新增渠道的付费转化率较低,那么转化率低代表什么?此时就需要考虑用什么图表表现,是柱状图还是趋势图等。(详细可参考第70问如何制作一个图表?)
② 输出价值。找准问题,就要进行决策,考虑如何输出,例如,怎么说服技术人员?怎么说服运营策划人员?
③ 执行方案。确定具体执行方案是什么?预期达到的效果如何?最后通过不断迭代,降本提效,驱动增长,最终创造价值。
2.数据思维应用案例
数据思维可以应用在工作和生活的不同场景中。
在工作中:
● 在广告投放时,若具备数据思维,就会从广告的受众群数量大小、渠道数量、成本和效果回收情况,想办法拆解出各种影响因素、预期效果、投入成本等信息。
● 在优化产品时,若具备数据思维,就会梳理其商业模式、面对的用户群体、群体的使用场景,以及可能设置的付费点并验证,同时想到可改进的价值点,并观察后续运营动作是否验证了改进点。
在生活中:
● 若具备数据思维,当看到你的打车价格高,就会观察并思考原因,可能是你周围叫车用户多而司机少,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 若具备数据思维,当看到每个超市都鼓励办会员卡后,就会观察并思考原因,可能是想要留住你,增加你选择去本店消费的机会,减少去竞争商家消费的机会。
总之,数据思维的应用非常广泛,还有管理的应用、人力的应用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其应用基本都是大同小异,只要掌握基本思路,再不断地提升工具的使用效率,结合实际的业务场景来应用数据思维,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
现在以投放渠道选择与预算分配最优的广告投放案例,来简单了解一下数据思维的应用。
在制订渠道投放计划时,如何有效地筛选广告投放渠道?如何合理地分配投放的预算呢?对于这两个问题,都需要从数据思维的基本思路着手。
下面以考勤类App的新增渠道投放为例,如下表所示,假设现在有小米、华为、苹果等五个应用市场拉新投放渠道,通过一段时间的广告投放后,获取了各个渠道的新增数据、下载量、消耗费用及获客成本等数据。
首先,在对这几个渠道的数据有了基本的认知之后,明确其分析目标,可以根据广告投放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的控制和调整。例如,在缩减预算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优化投放费用的最优分配呢?
其次,理解数据,从上表五个渠道中可以看出,小米和OPPO的企业获客成本最高,是做预算控制的首选渠道,应该削减这两个渠道的预算,这样能够快速产生成本压缩的效果。
进而,通过各个渠道的转化漏斗分析查看各个渠道的转化率,环比往期数据优化新增渠道。其目的是测试不同策略和素材的效果,还可以横向对比不同投放方式的渠道拉新成本,择优选择。我们按小米渠道的各环节转化为例,转化环节可以简单地分为下载→激活→注册→创建企业,如下图所示。
小米渠道人群受众、广告页面、落地页以及注册方式等实际内容都可以通过测试数据进行调整优化。衡量优化效果的核心指标是漏斗对应层级的转化率是否得到提高。在增加投放费用时,快速增加拉新量的情况下,又应该如何优化预算分配呢?这时,从数据上看将预算全都使用到企业获客成本最低的vivo渠道。但从实际的广告投放经验以及过往数据来看,vivo渠道的新增用户数相对最低,用户精准度并不高,无法快速扩量。
最后,输出结论。根据往期数据以及用户质量和企业转化来看,苹果和华为渠道的用户精准度较高,是扩大预算投放的首选渠道。从拉新量来看,这两个渠道也是大流量渠道,在平均拉新量较低的情况下,可以轻松扩量。
当然,在实际做用户拉新的广告投放时,数据比上述例子复杂得多,考虑的因素也较多,我们需要能够通过实际数据对比,不断地优化预算分配,以获得性价比更高的渠道投放策略。
3.小结
数据思维不同于数据知识和数据技能,是用数据提出问题和找到解决办法。其次,数据思维要发挥作用,需要与其他的能力组合,如问题意识、行动能力等,这样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
导读:数据思维并不是一日形成的,是需要结合日常工作生活来刻意练习、实践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不过,对于刚刚入门数据分析的人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习惯去训练数据思维,培养逻辑能力。
可以从数据思维的要素出发,去做针对性的训练:
● 数据概念:掌握基本的数据认知,如统计学知识、指标体系,针对性地了解业务。
● 判断能力:借助数据分析方法,提升对事物的判断力。
● 推理逻辑:基于问题、数据、结论等,给出自己的观点,并利用数据进行论证,也就是用数据讲故事。
1.数据概念:提升对数据的敏感度
(1)养成对数据的深究,知道数据是怎么来的。
理解数据、理解业务便于我们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溯源,结论和成果要有一定的数据保证,同时也要判断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2)梳理数据指标的维度。
理解评估标准,不同业务有不同的关键业务指标,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积累相关业务的指标体系,多总结、多问为什么。指标体系经常用于数据细分查找原因,知道数据构成才能更快地拆分数据,找到异常原因。
(3)养成对数据指标的拆解习惯。
拆解能力决定了能否有效处理和解决复杂事务,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复杂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基础元素,通过研究这些元素,控制和改变基本变量进而解决复杂的问题。
以结构化拆解为例,简单地说,就是按照各不同维度进行拆分,定位当前问题,从问题核心出发拆解影响因素,最终确定验证角度,再通过指标、公式、模型的方式找到验证影响因素的量化标准。例如销售额下滑了,销售额=销售数量×客单价,拆分后的结果比拆分前清晰得多,这样就可以区分是线上销售量下降还是线下销售量下降,还可以进一步发现是哪一个渠道下滑,这样分析更具针对性,如下图所示。
(4)了解数据是如何说明业务的。
找到业务背后的基本逻辑。在数据的日常工作中带入业务思维,从而知道数据指标在业务中代表什么,业务数据正常水平是怎样的,受节假日或者活动营销影响的数据又是怎样的,要多对比,结合环比、同比明白数据高低的意义。
2.判断能力:多熟悉各种数据分析模型
数据模型其实是各种数据分析经验的抽象集合,拥有了更多的数据模型,也就拥有了更多认知“数据”世界的工具。例如在斯科特·佩奇的《模型思维》一书中,就提到了20多个思维模型。 要熟悉哪些分析模型?第15~35问会给出建议。
3.推理逻辑:用数据说事实而不是观点
(1)说事实,而不是观点。
《原则》一书中提到:大部分人不是真正地寻找事实,而是寻找那些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事实。大部分人表达的事实,可能已经是带有自己价值取向的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自身的观点,用事实说话。
(2)用客观标准代替主观判断。
主观是指人的意识、思想、认识等;客观是指人的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或认识对象。我们不能主观判断数据的好坏,而是应以符合实际业务场景的客观事实的标准来判断,可以根据竞对数据、往期数据、目标数据等维度来制定标准。
(3)利用演绎法中的核心思维方式:三段论。
演绎法就是由“因”推导出“果”,由“一般”推导出“特殊”的思维方式。演绎法是逻辑思维的基础。什么是三段论呢?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理过程,其基本逻辑是,如果大前提是什么,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么小前提也是什么,例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
●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大前提)。
●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 苏格拉底是要死的(结论)。
(4)具备一定的好奇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好奇心是人类行为的原始动机之一。它常由人们所接触的不明确的事物或未完成的事情引起。当事态尚未明确,人们时常受好奇心的驱使去探索这些未知的行为过程或结果,并从中得到满足。在锻炼数据思维时,一定要有好奇心,有兴趣去探索数据背后的逻辑。
(5)多看、多练、多记数、常总结。
首先,我们可以多看些权威、专业的数据分析报告,梳理以及了解他人的分析过程。要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关键数字,如平均数、极值等,例如在分析报告中,每日的新增、活跃、留存等,方便能更快地发现异常。去不同行业看看不同数据报告,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还可以多看自己业务的数据和每天的各种数据报表,整理出来,研究走势,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其次,还要多去尝试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去分析类似的数据,可以套用别人的分析思路去尝试分析自己的业务问题。最后,总结分析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经验。总之,就是多看、多练、常总结。
4.小结
为了训练数据思维,要有数据敏感性,要能够合理怀疑,确认数据是否准确,对一些异常敏感的数据尤其如此,这就需要通过时间培养数据常识,刻意去练习。
数据思维需要结合日常工作生活去培养、去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是积累经验的一个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是否指导了你的决策行为。可以在生活工作中利用以上建议,从一个广告数据、一个活动数据、一个产品数据、一组访问数据、一个数据报告等进行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