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原因一:行业的改变和进步

1.1.1 海外懂技术的设计师好像有点多

如果读者平时关注Google、Meta、Apple等海外公司的设计招聘广告,不难发现有些招聘信息会提及设计师需要懂得HTML5、CSS3、JavaScript等技术;如果读者平时会浏览一些海外设计师的个人博客,可能会发现他们的网站采用了大量精湛的动画效果。这时候大家脑海可能会出现一个想法:为什么海外设计师好像都懂技术?

其实海外设计师懂得网站和应用开发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因为海外教育更多以实践为主,近几年流行的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与Mathematics的缩写,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教育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欧美很多大学的设计专业会涉及一部分技术课程和作业,例如网站开发、应用开发、新媒体技术开发等,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拿到毕业证书,学生不得不自学掌握更多的技术来完成毕业作品。所以,海外懂技术的设计师确实比较多。

1.1.2 我们期待你是全链路设计师

2017年中国互联网突然涌现的“全链路设计”“全栈设计”“大设计”等名词引起了设计师的热议,这些名词的诞生意味着设计师应该掌握商业分析、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动效设计、运营设计和技术实现等能力,成为多专多能的人才。在此之前,互联网大厂的设计师分工相当明确,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各司其职,突如其来的“全链路设计”让一部分设计师手足无措。

有些设计师可能认为交互设计就是画画线框图,其实不然。交互设计是产品设计和技术实现的桥梁,如果交互设计师画的线框图无法被开发人员实现,那么返稿是必需的,所以交互设计需要较强的逻辑和综合能力,这导致部分UI设计师转型时会遇到一定的挑战。另外,动效设计是很多设计师和开发人员的“噩梦”,因为开发人员看到一个复杂的完整动效时脑海里不知道怎么把它实现,而不懂开发实现的设计师更不知道怎么和开发人员阐述自己的想法,设计师与开发人员沟通就如鸡同鸭讲,所以如何把一个复杂的动效设计拆解成可被实现的代码同样需要设计师拥有较好的技术能力。

1.1.3 互联网泡沫、新一代设计师和人工智能同时带来的挑战

2015—2022年,整个互联网行业饱受资本寒冬和互联网泡沫的影响,在此期间同类竞品的同质化越来越高,整个互联网行业不再需要这么多设计师,有些领导还希望两三个设计师的活可以由一个设计师完成。但是,非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又因为互联网行业工资高一直想加入,一堆质量参差不齐的设计培训班快速培养了一群能力参差不齐的设计师,并通过各种方式将他们推荐到各个公司,导致整个互联网设计行业供大于求,就业环境更加恶劣。

除此之外,设计师同时迎来了同辈和“后浪”的冲击。美国近年来减少了H-1B签证的发放,加上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全球暴发,使得部分综合能力较强的在海外发展的设计人才和留学生回流中国。与此同时,一出生就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95后”也逐渐步入社会,这一代新晋设计师在校期间涉及Web、Arduino、Processing等课程的学习,综合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一现象也加剧了互联网行业的就业竞争。

2016年起,人工智能技术逐渐火爆全球。例如2017年Adobe推出的Adobe Sensei极大降低了Photoshop、Premiere等编辑软件的使用难度,同时推出了搜图功能;阿里巴巴推出的基于图像智能生成技术的鹿班系统改变了传统的Banner设计流程,输入相关的素材和想要的风格、尺寸,鹿班就能代替设计师完成素材分析、抠图、配色等耗时耗力的设计制作,迅速生成多套符合要求的设计解决方案。那时起互联网出现了一波热烈的讨论: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设计师?

由于以上原因,部分设计师将眼光转向当年在微信朋友圈、抖音流行的Python、Java等技术培训班广告,为了建立自己的求职优势以及和其他设计师产生差异化,开始了自学技术生涯。

1.1.4 AR/VR、车联网、智能硬件等新赛道的出现

随着人工智能和新型人机交互技术逐渐成熟,AR/VR、车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在不断壮大。这些新领域的设计和传统互联网设计是有明显区别的。每一次技术革新必定引起新一轮设计的颠覆,所以不懂技术的设计师很难把握设计的“度”。

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基于一个屏幕的图形界面进行设计,用户通过鼠标、键盘和触摸屏等设备和产品交互。AR/VR的交互界面涉及三维空间,此时基于二维界面的鼠标、键盘和触摸屏如何沿用成为研究重点。另外,基于手势和语音的多模交互成为新的交互方式,然而多模交互暂时没有明确的设计规范,因此需要设计师更多地探索和实践。

同样,座舱的设计也是基于空间的设计,除了多模交互,仪表盘、中控屏和AR-HUD(Augmented Reality Head Up Display,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等多个屏幕如何联动是一个全新且重要的设计问题,因为它会直接影响驾驶员在动态驾驶过程中的注意力和工作负荷。和互联网设计不一样的是,在座舱交互中人机工程和心理学将贯穿整个座舱的体验设计,其中基于驾驶员的疲劳/分神检测、基于驾驶任务的环境及汽车检测等技术和驾驶/非驾驶过程中的体验设计息息相关。以上同样没有明确的设计规范,需要设计师结合场景和技术做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智能硬件不一定有屏幕,所以基于图形界面的设计经验和理论基础不一定适用于智能硬件设计。此外,由不同技术组合成的智能硬件有着不一样的设计限制和体验差异。以智能座舱的疲劳检测为例,为什么绝大部分的DMS(Driver Monitoring System,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采用红外摄像头而不是普通的RGB摄像头?因为RGB摄像头在夜间或者通过隧道以及阴暗路面时识别率骤降,而红外摄像头可以有效避免该问题,并且能避免驾驶员眼镜反光或者佩戴墨镜的影响,这些都是RGB摄像头很难做到的。如果设计师不知道这些技术细节,无论怎样设计也无法实现良好的疲劳检测效果。

基于以上介绍,相信读者能大概了解技术对于新领域的设计影响有多大,这也导致了想拥抱新领域的互联网设计师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要解决该问题,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了解技术原理和细节,成为一名跨学科、一专多能的设计师。

1.1.5 政策对于设计师的影响

2018年我国第一本面向中学生的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出版,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进入了浙江、上海等地区的高中课堂;2019年北京、浙江和山东确定把Python编程基础纳入信息技术课程和高考的内容体系,山东省2019年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材也引入了Python内容;2021年全国已有数百所的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这意味着未来的设计师在校期间已经拥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和技术基础。

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国家将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同时国家正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十四五”规划意味着国家正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未来需要越来越多的跨学科人才成为推动创新的关键角色,设计师也应该成为这样的关键角色。 xcTw5eVXD9UMLCKItI+IO1/jkzQngVIvsNeziY6yKvnvyHly16nKGu5opkS66gW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