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武康大楼外墙局部。

上海法租界,在今天一些年轻人心目中可能是个时髦、洋气的地区名。可稍稍了解一些它的历史,就很难挥去自己民族积贫积弱时的屈辱感。据《上海法租界史》 记载:租界是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在通商口岸辟外商居留地的基础上,侵夺中国政权体系的行政区划,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制定并实施租地、税收、司法、警务、城市管理等规章制度。法租界于1849年清朝时就成立了。开始时,它还隶属清政府。1862年法领事宣布独立管理租界。然后,经过三次扩张,法租界的面积从开始的986亩发展到1914年的15150亩,52年里增长了14.4倍。地域为今东起人民西路至斜桥,南从徐家汇路沿河至徐家汇桥,西起今华山路,北至今延安中路。他们在法租界设立了警署、监狱、军队,建医院、学校,建商务洋行、银行,发行货币,征收地捐、房捐,建筑商务楼所及侨民住宅。也就是说,当武康大楼动工时,法租界在上海已有70多年历史,已是一个有相当规模和成熟的行政区域。半殖民主义的掠夺性质和现代西方文明的引入就这样交织在一起,使得武康大楼从规划那刻起,就带有明显的租界特征。

据《上海法租界史》作者认定:“武康大楼地处位置,恰是在法租界与公共租界的界线处,武康路这块三角地块原属于公共租界,是法商通过美商辗转购到这块地块。”

设定建筑居宅,再由法商投资。其建筑武康大楼的目的,表面是建筑宅居,解决增多的侨民包括法租界管理官员的居住问题,而其向公共租界渗透、拓展的用意也是很明显的。这种功利目的,决定了这幢大楼的使命和使用限制,也影响到大楼的设计,以及竣工后的管理使用。当时的租界,对外国人、侨民和华人有严格的区分。在法租界,连监狱也分为西人牢、华人牢;住宅入居也严加区分,法国人居宅一般不允许华人入居。所以,细细琢磨可以发现,整幢大楼的室内设计都是按西方高级白领的生活方式和功能需求来进行的。虽然房型有小、中、大不同类型,但每间房厨房、卫浴、热水汀一应齐全。最典型的就是每家门后过去都装有一个可折叠的烫衣板,以方便西装革履的职业经理人可以每天熨衣熨领带。即使在今天有了许多新式大楼,你仍会觉得这里的楼道特别宽敞、通透、光亮。尽管每一层都住着许多人家,但人与人之间总可以保持距离,有独立自由的行走空间。在一楼大厅,原有两个主电梯和一个楼梯入口。东侧,原来还有部保姆专用电梯,1949年封死了。当时,现代人文的理念和旧的等级观念就是这样融合在一幢大楼里。武康大楼是租界的产物,也是租界的缩影。近百年来,它经历了民国、抗战、解放、新民主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大时代的风风雨雨,里面的住户就像轮船上的乘客,上上下下,来去匆匆。现在,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去欣赏建筑的美,探讨过往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

武康大楼大堂局部。

武康大楼局部楼梯。 KyvLutvi8hbSazESrf87VM5o0gXzq/F9EthFqpZzmHkMVE+2EfVzg4d7ePHhWb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