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有了部落、城邦和国家等集权有序的组织以来,分权化倾向一直存在。互联网、区块链以及正在走进我们生活的元宇宙,正在释放各自的能量。各种小团队和自组织已经在各个层面与领域挑战或挫败了许多层级结构严密的传统组织,通过各种圈子和社区形成众多高度分散的小群体。小团队在各种主题、理念和目标的召引下,在目前这个动荡和快速流变的社会大潮中,像纷飞的海燕,灵活而顽强地快速成长。
这些应需而生的小团队没有固定的组织结构、没有刻意的流程、没有总部办公室,也没有固定的领导层,成员平等而自由地基于相同的价值观和认知,通过网络和社群实现高效协同工作。他们分布在传统行业的交会处,在新旧之间、各层级之间,为了一个个目标独特的项目而聚集,完成任务后又奔赴下一个。他们大多出现在传统行业的秩序与新兴市场碰撞导致的混沌之间,也有一部分在大型互联网公司内部涌现。我们经常看到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公司中,一些员工为了复杂性技术合作而跨部门组成了临时团队的场景,这是一种区别于过去的新的工作方式,这种轻盈而富有弹性的小团队组织更自主、更扁平、更分散、更具有临时性,让组织人与自由人的界限逐渐模糊。一些创新的物种、跨界的技术、数字化的应用、基于流量的商业模式,从中喷涌而出。面对迎面而来的变革,用“混序”一词,也许可以描述这些无法被准确定义的小组织。它们确实与我们过去所熟悉的团队不同,它们是这个时代的新产物,正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现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副业越来越成为生存的安全线,国家也非常鼓励副业和小微创业。如何从打工人思维跃升到创业者思维,如何从自己单打独斗到带领、组织一批人干,创建人生的第一个小团队?
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观念转变和角色切换,即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而不是其他经济主体中的一个零件。把自己从一个普通个体变为超级个体,从对体系和组织的依赖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创立一个小组织的人,这种转变对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对于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从“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到“我的命运我做主”,这不仅是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新的人生方式的开端。这就是我们在真正进入小团队管理和实战之前,应该要有的认知和心理准备。
从传统的打工人和依附者的角色转变为自主自立的超级个体,不仅要转变思想观念,还需要行为和角色的转变。尤其是当你发起一个项目,成为某个活动的组织者、某个事业的创始人时,你不再是躲在后面被动接受领导的角色,而是要开始准备为自己所有的角色负责,也要对相信你、追随你的成员负责,不再为自己开脱找借口,成为一个真正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人。
做领导者和管理者,与大多数人平时做事的逻辑与原则不同,需要做几样准备。首先是价值观的准备、态度的准备、角色的准备。带领团队的首要任务是让所有成员共同达成一个目标,这听起来简单,但很多人做着做着就变成了自己去达成目标,团队成员只是辅助。这可不是团队作战,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在干。你要从实际操作者、一线执行者变成所有成员的领导者和激励者,驱动和鼓励大家做事,而不是你在前面做,大家在后边或看或学,二者差距很大。
我经常听到混序部落的一些项目负责人跟我抱怨,一开始是带着大家做项目,做得好好的,但不知怎么就出现了偏离,变成自己把活全干完了。反过头来,又觉得团队成员叫不动,做事不积极。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大家做事不积极?问题就出在团队的带头人身上,他还没有把自己的角色从执行者转换为领导者。
如果你没有转换角色,就还是在靠自己做事,只不过多了几个帮手,因为你没有从执行者变为指挥者、谋划者和激励者。
指挥者、谋划者、激励者和担当者,不仅是在前线冲锋的战士,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大家组织好,这就要求你能谋划。你做的事情要通往哪里?通过执行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你对此必须心中有数。谋划是整个团队未来的工作地图,有了谋划就不会出现大家不知道做什么和为了什么的情况。它也能避免你盲目给大家安排工作,让大家做无用功,挖了又填,填了又挖,不停地做低效率、低价值的事情。否则,久而久之你就没有威信了,大家就不听你的了。
其次,要做好激励成员和担当责任的准备。好的激励者即便遇到逆境,遇到跟现实冲突很大的情况,也能够迅速扭转局面。好的领导者还要对最后的整体结果负责。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医药代表,因为业绩突出,1年以后我升为办事处主任。办事处主任要管5个医药代表,于是我从一个优秀的销售员变成了几个销售员的小头目,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实际上,我做办事处主任前半年的收入还没有之前做医药代表时高。我做销售员的时候,我的收入按销售提成计算,挺高的;做办事处主任以后,大量时间用来经营整个团队的任务目标,关心每一个团队成员的销售业绩,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为他们铺路,最后产生的销售提成归团队成员。
不少销售冠军是不愿意带团队的,因为工作量大、压力重,收入还没有显著增加。这个时候就要回到我们刚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心态有没有转换。如果你还没有转换心态,那这个办事处主任你就当不了。为什么呢?你成为小领导以后,还是只想着用这个身份去给自己开发新业务、挣提成,同时带领的5个业务员没有一个完成自己的任务指标,你说你称不称职呢?
这就叫因小失大。因为你错过了一个真正让你持续成长、持续上升的机会,没有抓住领导小团队的机遇去锻炼自己领导、组织、指挥、协调一大帮人去完成一个大目标的能力。这个能力对干大事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当时的我从一个小地方的销售冠军成为5个销售员的小领导,选择了牺牲自己的销量和提成,以维持整个团队的业绩为目标。我身边有不少像我一样的地区办事处主任,他们领着一批人干,在发现自己的收入下降后就放弃职位做回销售骨干。若干年后,当我成为上市公司总经理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还在做销售工作,靠提成谋生。事实证明,这些放弃了培养自己的团队管理能力的人,放弃了领导一批人做事的人,大多没有获得最好的成长。
这就是我自己的角色转换的例子。我放弃了个人业绩的诱惑,转而照顾整个团队的利益,让团队的目标大于个人的目标,这就是从“小弟”到“大哥”要过的第一关。如果你在这个阶段敢于做出这样的抉择,以后一旦时代红利或行业风口来临,你就有机会腾飞,因为你能够迅速组织一批人抓住机遇快速行动。每个时代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公平的,但是有些人能做成事,有些人做不成,这就取决于机会来临之前他有没有提前做准备。从个人单干或给别人打工到自己创立项目带领团队,是个体发展的质的突破。做大事的能力超越了个人技能,上升为驱动众人实现目标的管理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发起、组织、管理若干小团队锻炼出来的,有梦想且敢于尝试的“小弟”都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做事的方法,了解人性的复杂,最终当“大哥”,成大事。
带领一群人做事,首先要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愿景和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该足以让每个人都愿意为之奋斗。解锁团队建设和领导能力的关键是为共同利益工作,而不是为领导的利益工作。团队不是打工群体,而是合作群体。团队的共同利益和成员的共同梦想是团队最大的驱动力。
一个人干的时候只管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一群人干的时候,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关照大家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甚至在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要排在第二位。
如果你抓住了这一根本的出发点,以后就可以当小组的组长、公司的经理,也可以领导越来越多的人。很多人从一开始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认识到了,但在利益的诱惑之下选择了个人利益,牺牲了团队利益。
就我过去的经历而言,项目失败和团队内讧造成成员流失,根源都在于忽略了这一点。发起人把招募来的成员当成打工者,没有意识到领导者的角色是带团队,而不是做个“小老板”。具有小老板意识的人也能做很多事,但更多的是在不停地挖小坑。小坑里也能种点东西,但很难做成生态,因为他们停留于低水平的重复。100次低水平重复不如一次高水平的创新,这点很重要。
带一群人完成一件事,最重要的并不是客观条件是否具备,而是能不能有一个大家共同认可、激动人心的梦想。人们愿意为之奋斗的东西往往是能够超越现实、带人走出困境的未来图景,它不仅能赋予这项事业以价值和意义,还能让创始人及其伙伴们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去克服重重困难。
埃隆·马斯克曾经历过连年亏损的艰难时期,而撑起他现在的火箭计划、火星计划的恰恰是那些当时没有离开的人。能获得巨大成功的人,他的团队一定有最高层次的共识,就是共同梦想。只看眼下的人可能只会拿到他自己想要的那一小部分,而最大的收获者是能够跟随马斯克一步一步实现共同梦想的人。
人生就是根据自己做的事一步一步升级的,只有不停向上攀登,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在攀登的过程中你会感到很累,但不知不觉在前进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这才是人能够提高的关键。你必须不停行走,不停攀登,因为山就在那里。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会很舒服,但你将永远停在同一个层面。如果你能够克服重力和惰性,再有那么一点点冒险精神,就会攀得更高,发现自己的潜能和隐藏的天赋。
为集体的共同梦想奋斗,这就是从普通个体到领导者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把团队的利益、成就、荣誉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先成就他人,再成就自己,这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有了共同梦想,还需要把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统一起来。在带领团队开展具体工作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团队的共识,确立共同愿景和共同目标。如果没有建立共识就直接发号施令,大家就不知道自己做的事对总目标有什么价值,不知道在项目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更不知道当下工作做完以后与队友的工作如何衔接,因为这都需要理性的规划和充分的沟通。
不少职场小伙伴向我咨询如何能够摆脱内卷,活出自己的价值。我给他们的建议就是先立一个flag(网络流行词,可以理解为“目标”),再组建一个小团队,利用身边的资源完成一个小项目,另外开一条赛道来证明自己。
内卷的实质是组织内部竞争过度导致边际收益为0,员工增加再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也不能获得更高的价值。“996”“奋斗狂”都是内卷的产物,其本质是个体在组织内发展受阻,看不到希望。
当你在工作中感受到内卷的时候,不妨考虑转变模式,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变成带一批人打天下。你个人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就是你加入某个小团队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小团队的时机。从个人赚钱维持生存到立足未来真正做点大事业,要从组建小团队的基础能力开始训练,可以像混序部落一样用轻资产的项目型团队来做事。
几十年前,大家都依附体制,依附机构,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脱离单位是不可想象的。而现在随着个体IP的崛起,自由人和自由人可以自由联合形成团队,之后随着小团队的任务推进不停迭代,加入的人会越来越多。从自由组合和连接的可行性这一角度来说,当下是一个大好的环境。
序部落作为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创业者自组织,受到的社会关注越来越多,在2017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新力社群”。它以社群的方式孵化、培育了几百个创业小团队,通过混序思想帮助小伙伴实现从零到一,从无到有。正如《道德经》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为什么说“无名天地之始”呢?因为所有的“有”都是从“无”而来。为什么说“有名万物之母”呢?有了大地,有了承载,有了生态,万物就会生长。
最开始混序部落就是几个群,大家在群里面聊聊天。后来这些人开始自发组合,形成各种项目,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有些项目干得好,大家成立公司继续干,有些项目失败了就散伙了,或者组成下一个项目继续干。
“先混人,后序事”是混序小伙伴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帮助你找到对你的项目真正感兴趣的那些人。有人会因为对你的欣赏和信任而来,这样的人尤其不能辜负。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会因为一时得不到回报而埋怨你,也不会离你而去。一个“混”字,最重要的就是要混价值观,混对你的认可,对你的信任。最终能够持续陪伴你从一个项目到下一个项目的人,一定是出于对你个人的认可与欣赏才如此坚持。
团队一开始就要建立大家对目标和任务内在的无形承诺,否则就是临时性“分赃”“团伙”。如果是“团伙”,你的管理生涯就会充满危险。
在缺少共同梦想只追求眼前利益的“团伙”中,最关键的是要防止成员出卖你。“团伙”之间是没有信任、没有愿景的,大家都想着干一票挣一票,干不了就散伙。他们没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理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贡献最大,想尽办法让自己拿到最多回报,面对利益没有人谦让,只会破坏规则陷入争夺。
如果你发现有人为了整个团队的团结与和谐主动让渡部分利益,这类人一定要予以重点培养。他们能够为长远而牺牲眼前利益,是能够做大事的,是不可多得的长期主义者,他们一定能够与你在追求共同梦想的道路上相伴很久。
如果与你合作的团队成员都很现实,就要运用现实法则来管理。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社会上最优秀的人吸引过来,因此也要懂得在现实逻辑中与看重现实的人合作。对待看重现实的人,你就不要期待他的长期性、稳定性、忠诚性。不合理的期待就是不满和烦恼的来源。
从混沌到秩序,万物在变。人心在变,利益在变,立场在变,小团队的管理方式也要变。千万不要用一种固定的关系从头走到尾,这样一定会出问题,正如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在行动中确定方向”。如果一开始就认定合作的人很靠谱,一腔热血组成合伙公司开展业务,这里面就可能存在很大的隐患和风险,混序部落失败的项目大多是因为这些问题。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竞争压力,大公司通过内部创业谋求小型化,互联网公司通过项目、团队实现去中心化,“95后”“00后”们对于朝九晚五的重复性工作开始厌倦,内卷渗透到了各个行业。我们与其坐以待毙、坚守苦熬,不如另辟蹊径,走出自己的道路,把握好自己最有创造力的生命阶段,勇于尝试,从组建人生中的第一个小团队开始。无论怎样,人只能活一次,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