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格式塔心理咨询概述

什么是格式塔

格式塔一词在德语中为“Gestalt”,它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词,在英语中甚至没有等义词,很难用单个英语词完整诠释其意义。中文将它音译为“格式塔”,意为“完全形态”或“完形”,这就造成了国内对这一流派的翻译上既有“格式塔疗法”,也有“完形疗法”,但它们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区别。根据塞尔吉奥·西奈(Sergio Sinay)的说法,这个词第一次出现于1523年的《圣经》中,意思是“暴露的”,随后它不断演变,如今许多词都与其密切相关,包括现代汉语中的“形式”“结构”“形状”这些概念,但又都无法恰如其分地完整诠释它的本意。

在格式塔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咨询中,格式塔被用来指“经验到的整体”,任何一个以整体的方式被经验的事物都可以称为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完形”。对此,弗里茨·皮尔斯(Fritz Perls)表示:“格式塔是一种不可简化的现象,它是一种本质。如果整体被分解成部分,它就消失了。”申荷永认为,“格式塔”一词的内涵包括整体的构造与整体的特征,所有不同的部分都存在于一个基本的整体结构中,并且共同组成新的整体特征。这如同格式塔心理学中那句著名的格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所以,对“格式塔”的理解,就是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事物,一个格式塔即为一个整体,包含这个整体的事物及其与情境之间的动态关系。

我们以一棵树为例。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有的树可能会开花、结果),这些是树的组成部分。把这些部分相加,显然还不足以构成一棵我们看到的树。我们看到的树,不是孤立的,没有空间背景,没有承载树的土地,没有人对树的命名,没有人看到树存在于这个时空,树就不会成为一个显性的概念,就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树。

格式塔心理咨询的实践应用也是如此。例如,心理咨询师看到来访者的时候,可能看到他的某种临床症状,或者主诉的某个问题,或者固着于过去的某个场景。如果心理咨询师单一地看待这些症状或问题,就只能看到那一棵孤立的树,而失去对这种症状、这个问题与整体的联结。就像树一样,如果没有周围的背景衬托,没有厚重的大地承载,它可能就不是树了。所以,格式塔取向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用整体的观点看待来访者身上呈现出来的症状或其主诉的问题,不仅要看到来访者身上呈现出来的这些表象,更要看到造成这些表象的情境,也就是背景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格式塔。

格式塔的意译——“完形”,或者更具体一点说“人格的整合”。格式塔心理咨询的最终目标便是“人格的整合”。格式塔心理咨询将人本身看成一个整体,重视来访者的认知、情绪情感、觉察力、意志力、行为和身体状态等,并认为各部分并非独立运作,而是互相影响,同时与其所处环境互为依存的。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秉持整体论的视角,心理咨询师也成为来访者所属的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并发挥作用,最终促成来访者完整的自我觉察,从而达到创造性的调整,使其人格的整合自然发生。因此,整体的意义,对格式塔心理咨询来说,如同其命名所蕴含的深意,是极为重要的。

尽管皮尔斯在创立格式塔心理咨询学派之初便已经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却并未给格式塔心理咨询下过精准的文字定义。也许是他不想用文字束缚格式塔心理咨询继续完善和成长的空间,也许是不想让格式塔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和实务工作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感到被限制。皮尔斯身体力行的开放与包容精神创造了格式塔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史上的多元性,使格式塔取向的心理咨询师都各自具有自己的咨询风格,这也让格式塔心理咨询在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甚至在定义格式塔心理咨询时,让后来者拥有了更多维、更个性化的视角。

皮尔斯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被问道:“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咨询?”皮尔斯觉得说话、讨论和解释都不能够真实诠释,所以他当场让主持人做来访者,而且特别强调要在此时此刻做真正的来访者。经过体验后,主持人虽然依旧无法定义格式塔心理咨询的概念,但他在体验中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咨询。由此可见,在格式塔心理咨询的理论框架中,身体的体验要比头脑中的概念更加重要。

这种不断进行的重新审视、重新解读和打破主流话语权的行动,恰好证明了格式塔心理咨询中的“实验”精神。正如实验所诠释的意义,即格式塔心理咨询中“是什么”的问题。从更广泛的领域和视角来解释,格式塔心理咨询是对于它所处时代的人性和人生议题的一种领悟、一种理解、一种参考……

格式塔心理咨询与格式塔心理学

皮尔斯对格式塔心理咨询的命名,对格式塔心理学意味着什么呢?这在学术上存在较大的争议。

有学者认为,格式塔心理咨询的核心整体论方法是格式塔心理学,并且由格式塔心理学的临床派生而来。受马克·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沃尔夫冈·科勒(Wolfgang Kohler)和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ka)等人的格式塔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咨询沿袭了格式塔心理学中广为流传的一些理论概念,如整体论、场理论、系统论及图像-背景原则等,皮尔斯将格式塔心理学整合到格式塔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中。皮尔斯认为,人们知觉到的一切都是在其产生兴趣后赋予意义的整体,人们有一种完成未完成事件的自然倾向,可以通过顿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的确,作为纯学院派的格式塔心理学,其研究成果在皮尔斯之前仅止于理论层面,并未在心理咨询中有所实践。而皮尔斯等人创立的格式塔心理咨询,因为与格式塔心理学有共同的以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为基础的哲学背景,所以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临床派生也不足为奇。不少知名学者支持上述观点,其中包括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与学习中心的皮尔斯的学生加里·M.扬特夫(Gary M. Yontef),以及维也纳大学的终身教授、格式塔心理学家韦特海默的学生汉斯-于尔根·沃尔特(Hans-Jürgen Walter)等。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者持不同看法。20世纪60年代,格式塔心理咨询开始大发展,皮尔斯在不同地区开始进行游学,大家对于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皮尔斯放荡不羁,认为格式塔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格式塔心理学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等人的攻击,称皮尔斯只是盗用了完形之名,没有进行完形之实。这些人认为,格式塔心理咨询并不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直接应用或延伸,二者的心理学派别和理论体系存在明显的区别。例如,在研究对象上,格式塔心理学将焦点放在对知觉的“结构”和“组织”上,用考夫卡的话来说,是研究“我自己在我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或别人在他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而格式塔心理咨询将视野放在更广阔的人类经验领域中,专注于人类的成长与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探索之旅。在方法论上,学院式的格式塔心理学渐渐走入较为单一的实验主义的框架,从未想过要将其理念运用于心理咨询领域。而格式塔心理咨询具有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丰富理论系统,且灵活运用各种有创造性的格式塔心理咨询技术,促进来访者的觉察与成长。故而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默塞尔(James Mursell)等学者认为,这两个学派虽然名字相近,但本质截然不同。

格式塔心理咨询与精神分析

皮尔斯曾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受到了卡伦·霍妮(Karen Horney)、威廉·赖希(Wilhelm Reich)和奥托·兰克(Otto Rank)等人的直接影响。其中,赖希对皮尔斯的影响尤为深刻,在20世纪30年代,他是皮尔斯的分析师。皮尔斯曾在书中写道:在很多方面,赖希是第一个影响我的人。赖希也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学生,在心理咨询中,他除了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以外,还加入了身体接触和呼吸练习。赖希认为,身体和心理现象是一体的,在开展心理咨询时,可以同时使用心理和身体的介入策略。受到赖希的影响,皮尔斯开始将此时此地的概念和身体性格防御模式整合到一起。他认为,性格是身体的一种表达,姿势、呼吸和回射都是身体和环境反应的自然形态。但是,与赖希不同的是,皮尔斯不只关注来访者的身体动作和表达,更重视来访者对自己身体的体验。皮尔斯并不采用赖希心理分析的方法,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恢复对身体的觉知。

弗洛伊德对皮尔斯的影响很大,正统的精神分析理论成为皮尔斯创立格式塔心理咨询的核心背景。皮尔斯也直接受到霍妮新精神分析思想的影响,强调文化、环境及人际关系在个体身心发展和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

在吸收与尊重的基础上,皮尔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批评和修改。例如,皮尔斯批评精神分析将正常的人际关系排除在外,刻意重视解释的方法,心理咨询师以分析和解释为主等。因批判性的吸收态度,格式塔心理咨询自然而然地与精神分析存在许多差异。在精神分析中,心理咨询师以分析和解释为主,让来访者自由联想,并通过与来访者的情感隔离来促进来访者移情。格式塔心理咨询并不鼓励心理咨询师分析移情,而是采用对话和现象学描述的方法,重视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此时此地真实的接触和关系。格式塔心理咨询强调,真实的存在和体验比解释和分析更可靠。

格式塔心理咨询与心理剧

皮尔斯早年在柏林皇家戏剧院做临时演员时,曾跟随德意志歌剧院的导演马克西·莱因哈特(Max Reinhardt)学习戏剧表演。这段经历使他意识到,人们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在语言之外,非语言信息也很重要。所以在创建格式塔心理咨询时,皮尔斯充分融入了对非语言信息的观察,使格式塔心理咨询有了心理剧的影子。有一次,皮尔斯在一家医院给医务工作者团体授课,进入房间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心理咨询师一样开始讲授知识,而是径直走到团体成员身边,与他们每个人进行简短的交流,随即指出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及行为习惯。这非凡的能力深深震撼了团体成员,在所有团体成员沉浸于这种震撼的“感觉”中时,皮尔斯才不慌不忙地开始了他的格式塔心理咨询讲授。

格式塔心理咨询与人本主义

早期的格式塔心理咨询强调以人为本,非常注重尊重的态度:尊重来访者的人性,尊重来访者的经验,以及尊重心理咨询中咨访双方的对话。格式塔心理咨询相信人类自身的潜力,相信人类会为自己的行为做出决策并对之负责,相信人天生具有完成未完成形式的倾向,重视人类各方面属性的价值,尤其关注个体处于环境中的整体性,认为人和环境是形成互动关系的整体。格式塔心理咨询更关心完整的个体存在,以及所有发生在此时此地的生理、心理过程的整合,包括情绪和感觉过程的整合,强调自我负责、自我觉察,帮助个体接纳自己,重新整合被否认的部分。格式塔心理咨询就是让与咨询情景相关的“未完成事件”浮现,并在此时此地解决它们,重新建立个体天生的整体和谐。

格式塔心理咨询的整合性

格式塔心理咨询既是体验式心理咨询的先锋,也是整合心理咨询最初的原形。格式塔心理咨询的多元化和融合性使其在心理咨询史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现代心理咨询发展的创新角度来看,目前很多心理学流派和心理咨询方法都在趋于整合。这也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国际心理咨询大会上呈现出的新趋势。当今心理咨询的发展有四种新取向:一是循证心理咨询取向,二是整合心理咨询取向,三是文化心理咨询取向,四是短程心理咨询取向。所以,整合是心理咨询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格式塔心理咨询的推广运用

格式塔心理咨询理论为理解人们的行为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工具。近百年来,遍布全球的格式塔取向的心理咨询师也一直在积极地将格式塔心理咨询与格式塔心理学进行更深入的澄清、完善、实践与整合,并且促进格式塔理论体系日臻完整。同时,在格式塔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富有觉察力和创造力的即兴运用中,格式塔心理咨询变成了一种促进参与者成长与进步的优雅艺术!

为促进来访者的自我觉察,格式塔取向的心理咨询师会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格式塔心理咨询技术,如空椅子、平衡化、放大及悬搁等,但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通过真实接触而建立的关系。格式塔心理咨询不刻意强调心理咨询师刻板地保持“中立态度”,甚至鼓励心理咨询师适当地自我暴露,在过程中坦陈自己的感受,让来访者感觉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真实、温暖、开放、抱持和平等的人。这是基于早期格式塔心理咨询尊重人性的观点及注重关系中的对话而产生的。来访者的问题大都是在关系中产生的,也会在关系中疗愈。好的关系(即心理咨询师创设的咨访关系)会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改变,从而有创造性地生活。

格式塔心理咨询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但它已经枝繁叶茂,宛如一棵参天大树,在现代心理咨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目前心理咨询发展的趋势来看,格式塔心理咨询必将承担起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我国,格式塔心理咨询依然在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国家试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来,格式塔心理咨询已经广泛地承担起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些内容。法国格式塔心理咨询研究院的院长金格(Ginger)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运用格式塔技术对社区人员、社区矫正方面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本书作者近几年带领团队也做了很多尝试,如格式塔心理咨询在信访工作人员、HIV感染人员及服刑人员等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格式塔心理咨询培训目前已经在全国40多个城市开展,格式塔心理咨询的培训基地已经有近万人参与,有3 000多人完成了格式塔心理咨询的课程内容。所以,在我国如此重视心理健康,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发展的今天,希望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够从格式塔心理咨询中受益。

格式塔心理咨询关注一个人从“是谁”到“成为谁”的过程。所以,就在此时此刻;你又成了一副新的模样,你注意到了吗?因此,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也希望大家能够不断地与自我建立联结,体验当下的感受,不断提升对自我、他人和情境的觉察力;在完形之旅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发现自己,感受自己每一个瞬间的变化。在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中,希望大家不仅对格式塔心理咨询有所了解,掌握格式塔心理咨询的技巧,而且能将格式塔心理咨询中蕴含的理念转化为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生活习惯——用格式塔心理咨询的理念觉察自己,觉察他人,觉察世界,和外界进行真实的接触,从而让自己自然而然地发生改变。当一个人成为一个更立体、更完整、更丰富、更真实的人时,他也会更好地享受与这个真实世界的接触,更好地服务于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

思考

1. 格式塔心理咨询是整合取向的先锋,何种背景及原因促使它踏上了整合取向的发展道路?

2. 一个新流派的诞生往往是以一种“叛逆”的方式突破原有流派的局限性。与精神分析比较,格式塔疗法在这一部分所展现出的突破性都有哪些?

参考文献

[1]ROUBAL J,FRANCESETTI G,GECELE M. Aesthetic diagnosis in gestalt therapy[J]. Behavioral Sciences,2017,7(4):70.

[2]BAR T. Defensive publications in an R&D race[J]. Journa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trategy,2006,15(1):229-254.

[3]SINAY S. Gestalt for beginners[M]. New York:Writers and Readers Publishing,1998.

[4]宋旻烨,申荷永. 格式塔与格式塔疗法[J]. 心理世界,2001(09):60.

[5]HILTON J.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what does it mean to be human[J]. Gestalt Journal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2016,13(1):47.

[6]YONTEF G M. Gestalt therapy:its inheritance from gestalt psychology[J]. Clinical Psychology,1981:28.

[7]ARNHEIM R. The gestalt theory of express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49,56(3):156-171.

[8]MARK B S,RAY D C,BRAD-AMOON P. Humanistic counseling process,outcomes and research[J]. Journal of Humanistic Counseling,2014:218-239.

[9]FRANCESETTI G,GECELE M,ROUBAL J,et al. Gestalt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J]. Psychopathology to the Aesthetics of Contact,2013. pFTH797Tejw8ArZe+5nxYpCNU6lBWMTXWdWqugfBS+RlAvwxXtvFx1FCrElPgNr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