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心感谢王铮博士撰写的这本极具洞察力和意义非凡的著作,给予我们彼此可以更加密切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我们相信这将意义深远。王铮博士因其致力于推广格式塔疗法而被中国和世界各国心理学界的同仁所熟知。我们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及他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欣赏他拥有国际视野下的开放和发展的态度,更欣赏他努力实现在中国心理学领域传播格式塔疗法的目标。他呈现出了作为中国人与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相处的特有方式。
我们坚信,中国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需要采用格式塔疗法的技术、愿景和认识论来构建,从而形成更丰富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价值。国际格式塔学术社区也离不开众多中国心理治疗师对格式塔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卓越贡献,并从中深深受益。
虽然格式塔理论的根基可以追溯到现象学、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和实用主义,但众所周知,其对世界、人及各种关系的许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解来自中国文化。洞察力这一技术部分为格式塔疗法的创始人所熟知,部分源自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对人类和世界关系的研究,以及对个人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持续的相互联系的研究。事实上,意识是格式塔疗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意味着,感知觉(在更广阔或更狭小的领域起作用的力量)通过对世界的感知和有效运作成为人与环境这一背景中的一部分。我们将关系和社会视为先于人而存在,而将自我视为从该领域出现的现象。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游走在游戏的两极,就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存在于一个持续不断变化和出新的过程中。
格式塔疗法所具有的这种与中国文化的平行相似性预示了其在历史性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转折点和重要领域,现在就让我们更详尽地了解这种疗法在几十年间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让我们一起看看在统一原则的整体框架下,格式塔疗法是如何被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的。而所有这些方式在本书中均有很好的呈现。
格式塔疗法的创立要感谢两位欧洲人,即一对德国夫妇(其中,男士是犹太人),他们在1933年逃离德国后,从南非抵达纽约。
这对德国夫妇便是皮尔斯夫妇, 他们给新生的格式塔疗法注入了精神分析理论元素,为哲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综合视角贡献了更丰富和细微且不同的观点。
一群具有不同背景(包括地理位置、专业、技能和生活经验等)的人本主义疗法的创始人,对格式塔疗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形成做出了诸多贡献,正如皮尔斯、赫弗林和古德曼所著的该模型的奠基之作《格式塔疗法:人类人格的兴奋和成长》。
从发展初期,该疗法的理论概念及其在实践应用中的多样化基础便源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专家。因此,极性从起初就存在,一部分被吸收并融入理论模型,例如,思想和身体、个体和社会互为极性。
20世纪60年代,这些创始人所追求的多样化及其自身的多样化经历,在几十年间产生并塑造了格式塔疗法不同形式的并行发展,其中交织着不同的路径,也蕴含着变化和转变,这些在所有的心理模型中已经有所体现。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格式塔疗法中的自我概念来说明关系取向和场视角的出现。
从一开始,格式塔疗法将自我视为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转变的现象,不仅涉及个体的变化,还涉及个体所处环境的变化。
因此,对格式塔疗法而言,自我的概念一直是超越个体的。然而,即使在这里,我们仍然会发现自我存在于一对极性中,即存在于个体和环境的极性中。尽管基础文本在解决理论建构上的二分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受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治疗干预的目标仍经常持续关注作为个体的来访者。
随着关系的转变,自我最终被视为共同创造,实践中的治疗开始较少关注来访者本身的运作方式,而是聚焦于来访者和治疗师是如何共同创造他们的相遇、如何共同运作和相互影响的。舞步经常被用来比喻上述过程——在治疗中,来访者和治疗师如何创造了他们共同的舞蹈,开启了存在于世界的新的觉察和可能性。
从现象学视角出发,格式塔疗法看到来访者和治疗师从未被分化的基础背景中脱颖而出。因此,治疗的概念不是两个个体走到一起进行合作,而是更加根本,即由在场中移动的力量-意向性达成的。因此,治疗过程在于认识这些力量并维持其转变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治疗不是专注于改变来访者的干预,而是围绕着治疗师在场的调节、治疗师的感受及从其感受出发的工作方式,这才是诊断和治疗的核心。
治疗师的感受成为卓越的诊断和治疗工具。
如今,这些不同的观点,包括个体的、双人的、场的,在不同的流派中,甚至在同一个领域或治疗期间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中相互影响。这些观点在本书中均有阐述。
我们认为,本书不仅对当今的格式塔疗法而言,而且对格式塔疗法的未来而言都很重要。未来,从王铮博士本人开始,本书在我们与中国的同事更密切的合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与中国的同道开展更加频繁和富有成效的学术和临床交流。
最后,我们为中国的读者送上一份深深的祝福——愿你们未来在对格式塔疗法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探索中硕果累累、富有成效!
詹尼·弗朗西塞蒂(Gianni Francesetti)
欧洲格式塔治疗协会前任主席
意大利心理治疗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