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悲悯自愈项目

综合对慈悲心和自我悲悯的研究,以及多年来治疗儿童虐待受害者的经验,我创设了一个专门的项目——悲悯自愈项目(Compassion Cure program),以帮助心灵受创的人摆脱羞耻感带来的折磨。悲悯自愈项目结合了有关自我悲悯、慈悲心和羞耻感的开创性科学研究,以及在恢复性司法实践中所涉及的真实案例(案例中的人名均为化名)。其特定的流程和专门的训练可以让来访者减轻或消除自身的羞耻感,不再沉沦于过往。

通过练习自我悲悯,来访者可以摆脱一些源于羞耻感的不合理观念,比如“我一无是处,坏得无可救药,根本不值得被爱”。面对这些根深蒂固的错误想法,来访者常常进行自我催眠,他们不愿直面回应,或者反应过激以致对自己日益苛刻。然而,这些应对策略往往耗心费力、徒劳无功。相反,积极地面对、认识、接纳和理解,才是克服羞耻感的有力之道。

要学会诉说,而不是否定羞耻感及其引发的负面情绪。尝试去接受,不要为有羞耻感而羞耻。与其不断寻求外部的认可,不如学会从内心珍视自己。而悲悯自愈项目通过对自我悲悯进行训练,可以帮助来访者完成这些任务。

我的故事:被伤害、漠视和羞耻侵吞的快乐

帮助来访者摆脱羞耻感折磨的决心,促成了我创设悲悯自愈项目,但我对羞耻感以及如何消除羞耻感的研究兴趣则源于自身的经历。在童年时期,我长期受到漠视,身心饱受折磨和遭到性虐待,摆脱由此产生的羞耻感一度成为我无法攻克的难题。可以说,羞耻感塑造了儿时的我,也决定了长大成人后的我将何去何从。对自我的评价,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对性的态度,为人处世之道,交友与爱情观,甚至连职业选择,无一不受到羞耻感的影响。

因此,无论你们曾遭受过何种虐待,我都能与你们感同身受。或许我们的故事不尽相同,但必定有相似之处。我们是一群独特的人,都在儿时经历过漠视或虐待,我们可以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我想借此书与你们沟通、交流一下我的切身体会和工作心得,分享我从深陷到摆脱羞耻感的心路历程。

回顾往事,我已找不到任何一个不受羞耻感折磨的瞬间,但我确定这样一个时刻确实存在过。在六个月大的照片里,我面带笑容,双眸熠熠生辉,即便是“喜悦”一词都难以表达我的神采飞扬。

但在4岁时的照片里,我却是眉头紧锁、暗含愠怒、双眼无神,唯有空洞和苍白,就像我见过的罪犯的眼神一样,充满了仇恨和挑衅。

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带走了我眼神中的光芒和我的笑容?是什么带来了黑暗、空洞和仇恨?答案正是羞耻感。羞耻感夺走了我生活中的纯真与欢乐,为我筑起了自锁的高墙,并且插满了忤逆的尖刺。

我反抗的对象是我的母亲,而她也生活在羞耻感中。我的意外降生时刻提醒着她的屈辱,因而不可避免地她将怨怒发泄在我身上。

除了母亲对我的漠视和身心虐待外,我在9岁时遭到性侵,12岁时被强暴。在遭受性虐待之前,我已经发现自己的心理非常扭曲。我觉得自己是母亲的负担,只会让她失望。在受到性虐待后,这种自惭形秽的想法更是演变成了强烈的自我厌恶。

遭到性虐待像钉子一样将我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赤裸裸向世人昭示我已堕落至如此邪恶、肮脏和不可为伍的地步。我觉得天崩地裂,活得毫无价值。如果有人对我表示善意,我反而异常惊讶。由于自认不配得到他人的善意,所以我要么恶语中伤对方,要么将其行为视作性挑逗。

与其他童年遭受虐待的受害者一样,这些童年经历让我的内心滋生出了一种深深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塑造了我的性格,充斥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饱受羞耻感的折磨,我几乎一生都在和自己的体重作斗争,也曾因酗酒成瘾差点搭上性命。因为饱受羞耻感的折磨,我在性行为方面很不检点,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因为饱受羞耻感的折磨,我沉迷于虐待,既施虐,也受虐。

我渐渐明白,自己的使命就是要探寻一条帮助自己和来访者走出羞耻感阴影的出路。羞耻感毁了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毫无生气。在消除内心羞耻感的征途上,我见过很多秀丽的风光,遇到过不少优秀的人才,这让我最终成为了治疗师和作家。在此期间,我还结识了两位极富有慈悲心的治疗师,了解了恢复性司法所提倡的非暴力沟通,以及与佛教、正念有关的思想。在探索慈悲心的道路上,我接触到了爱丽丝·米勒、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和尼尔森·曼德拉的学说。

羞耻感把我从活泼开朗、天真无邪的婴儿变成了戒心重重又闷闷不乐的4岁儿童。但在寻求治疗方法的过程中,我重拾快乐、敞开心扉。今天的我终于回到了出生时的模样——开朗、可爱、快乐、富有爱心。我们生来如此。

我的一生几乎都活在羞耻感中,即使是现在仍没有彻底摆脱心魔,但慈悲心和自我悲悯已消弥了我大部分的羞耻感。我花了一生的时间才不过如此!但是你们无需像我一样。我经年累月地工作,努力寻找为童年受虐者消除羞耻感的方法。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找到了这样一种方法,在此我愿倾囊相授,与大家共享。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详细探讨童年受虐与羞耻感的关系,尤其是受害者因羞耻感产生的并深陷其中的消极想法、痛苦感受和不良行为模式。该部分也会引入自我悲悯的概念以及具体做法。本书的第二部分会集中处理一些阻碍受害者认识及实践自我悲悯的常见问题,并详细介绍各个步骤,包括如何调整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并加强对自我的悲悯。本书的第三部分将描述悲悯自愈项目,并逐步介绍如何完成此项目。

悲悯自愈项目包含五个部分:(1)自我理解,(2)自我宽恕,(3)自我接纳,(4)自我关爱,(5)自我鼓励;将分别在第7章至第11章中详述。请严格按照书中的步骤顺序进行,整个项目将耗时数周甚至数月。我建议你坚持练习,并且每一项练习都大有裨益。根据之前读者的反馈,投入充分的时间来完成这些练习将会使你收获更多。你既可以读完整本书后再进行练习,也可每读完一章就进行实践和体悟,只要你喜欢。

羞耻感可能会引发自毁行为,比如产生自杀念头、变得冲动易怒,也有可能自残。在阅读本书时,如果出现上述类似行为,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O3+e8426IRCDhecf/2nTwKgbH/1Be3xVQ/w8IEpImsrVnlzh/Ik+ZKeerH8K6na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