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无羞耻感是羞耻时代的反讽

在所有的精神病症状中,最容易引起病人极度恐惧的一种症状是被洞悉感:觉得自己所有的想法都暴露无遗,全部被人看穿了,因此病人感到大难临头、惶惶不可终日!

但如今,大家已经习惯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自拍、晒亲密、晒富足,好像每一个人都要争先恐后地“裸奔”。

大家不仅没有了以前那种害怕被人发觉、察觉、看透的恐惧,反而有了一种兴奋和自得的心情。

张艺谋导演在为《山楂树之恋》招女一号时设定的标准就是清纯。他大约面试了上千人,试图找到那种略带青涩感的女孩。也许从这种女孩子身上,能让人找回笨笨的和纯纯的之间的差别,比如林黛玉冰雪聪明,但还是很清纯;王昭君回眸百媚,但还是令人肃然起敬。

中国式的清纯除了青春,还有端庄、自持、典雅、神秘和距离感,它们构成了界限的内容。这样的女孩有一个称呼,叫“大家闺秀”。

互联网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甚至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遥远距离缩减到以毫秒计的视频聊天。

距离一旦被打破,朦胧感、神秘感、期待、想象以及思维中的乐趣——酝酿、回味、重构等全部被秒杀,这导致复杂性以及需要在酝酿中逐渐产生的情感(如害羞、腼腆、幽默、悲伤等)失去了空间,如同酿酒不再有时间的维度,只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和兑水在短期内成形,结果只能造就快餐式的情感——肤浅、廉价和易损。

这本书主要讲羞耻感。我们平时所讲的内疚感,一般由具体的事情引起,是指做错事后感到需要补偿的心理;与内疚感相比,羞耻感主要指向内心,是一种低自尊、高自卑的不适感觉。

我们身处一个具有高度羞耻感的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礼”被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人们常说“不要脸”“没脸见祖宗”等话,强调的是“脸”和“祖宗”,前者与自我意象有关,后者与自我意象模板有关,一句话,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因此,触及羞耻感就好像打耳光、掘祖坟一样,让我们恨不能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严重的羞耻感不仅来自文化的禁忌,还来自儿童时期实际经历过的创伤——性和躯体虐待。随便举几个例子,请诸君思量一下是否对自己的孩子做过:

抽打孩子,造成其身体的伤痕和淤青;

把孩子压在地下,不让其站起来;

在屋里猛推孩子,致使其撞到了墙或家具。

如果做过,这就是很严重的儿童虐待行为。相信这类行为只发生在非常糟糕的家庭中。不过,以下隐蔽的虐待则常见于很多家庭中,它们更易引发羞耻感:

不赞成、蔑视或贬低孩子;

用居高临下的眼神、评语以及行为对待孩子;

漠视孩子,故意忍着不关注、不爱护孩子,用沉默来对待孩子;

动不动就威胁要抛弃孩子;

让孩子觉得自己碍事,不是父母想要的孩子。

隐蔽的性虐待也较常见,如成人或年龄较大的儿童在孩子面前脱光衣服,或者故意在孩子面前光着身子走来走去;母亲带男童进女澡堂,或者给十来岁的男孩洗澡擦身子等,都属于这一类。

很奇怪的是,我们既用羞耻感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又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毫无羞耻感。现在,我们置身于一个低羞耻乃至无羞耻感的互联网世界,可以预计,躯体虐待、性创伤的发生率只会有增无减。

希望读了这本书后,我们能够识别羞耻感。它曾令我们无比自卑和焦虑,可是现在,它几乎就要绝种了。也许,无羞耻感不仅仅是羞耻的反讽,也是羞耻的新的形式。

施琪嘉
2016年1月于湖南 gmsBtb+qru8OK+Ev6rNruTqUbmNjXYowhl7OGjl9ygi+imEgM17a6R5HCz8e2NH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