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常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癸卯岁〕晋安帝司马德宗元兴二年(403)。 〔怀古田舍〕在田舍中怀念古代。 〔先师二句〕先师,指孔丘。孔丘说过,君子只是因为自己不明道理而忧愁,决不因为自己生活贫困而忧愁。因为懂得道理,就可以做官,享受俸禄,不必忧贫。见《论语·卫灵公篇》。 〔瞻望二句〕邈难逮,远难及。常勤,经常劳动。这是说,自己生活贫困,仰望这种崇高的想法,感觉不易做到,因而更想努力耕作。 〔秉耒(lěi)句〕拿起农具,愉快地干着当前的工作。时务,指及时的农活。
〔解颜〕欢笑。 〔平畴(chóu)〕平坦的田地。 〔怀新〕欣欣向荣,生气勃勃。 〔岁功〕年成。 〔即事句〕就眼前的事实看,已经使人很快乐。 〔行者句〕津,渡口。据《论语·微子篇》记载:长沮、桀溺两位隐士一道耕田,自食其力。孔丘周游列国,从事政治活动,走过那里,不知道渡口,派学生去问他们,他们因为不同意孔丘那种急于用世的主张,避免作正面回答,就推脱说:“是知津矣。”(他是知道渡口的,何必要问我们。)作者用这个典故,是以长沮、桀溺自比。 〔相与〕一道。 〔壶浆句〕邻舍看到耕田的人回来了,就提壶水来慰劳。 〔长吟〕打起调子念诗。 〔陇亩民〕即农民。
这篇诗描写劳动的愉快,表明诗人安于贫贱,宁肯自食其力,也不愿意卷入当时昏浊的政治漩涡。陶诗语言平淡,风格自然,但细加体味,就会发现有极工致处。苏轼称其“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最为有见。这种似质朴而富文采,似枯瘠而实丰腴的风格特征,仍然来自对生活的细致体察。
陶渊明,字元亮,后改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生于晋哀帝司马丕兴宁三年(365),死于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四年(427),是祖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特征是用朴素的语言歌颂自然,赞美劳动,追求淳朴的理想世界,反抗罪恶的黑暗统治,体现了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定止〕固定的住处。 〔厉响句〕厉响,高叫。这句承上,说这只失群的鸟,厉声高叫,表示希望找到一个远僻而清静的地方。 〔值〕遇到。 〔敛翮(hé)〕收敛翅翼,停止飞翔。翮,鸟羽的根,引申为鸟翼。 〔劲风二句〕这是说在强风劲吹之下,多数树木都枯萎了,惟独这棵孤生松依然挺立,它的树阴还是可以庇护这只失群鸟。 〔托身二句〕诗人代失群鸟说的话,说是自己在孤生松上找到了一个好住处,永远也不离开了。
这是一篇纯用比体写的诗,是诗人生活道路的总结,也就是《归去来辞》中的“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之意。他徘徊探索,终于感到,在迷茫的人海中,归隐对于自己来说,是一条最可行的道路,因此就坚定地走下去了。《咏贫士》之一有云:“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朱熹说:“隐者,多是带性负气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不能者也。”不能为,故不能不隐,不能不成为失群的出林之翮,终于归宿孤松。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明白这位诗人何以于“悠然见南山”之外,如鲁迅所说,还有许多“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饮酒》共二十篇,今选其第四、五两首。题为《饮酒》,因为是酒醉后随意写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造屋子。 〔车马喧〕指人世交往的纷扰。 〔问君二句〕君,作者自己。何能尔,怎么能这样。尔,如此。两句是自问自答。因为心胸高远,不贪名利,交游很少,所以门前无车马的喧闹,地方也就显得偏僻了。 〔悠然〕安闲貌。 〔南山〕即庐山,在柴桑之南。 〔真意〕自然意趣。 〔欲辨句〕由于景物与人心高度契合,忘了再去辨析。古代哲学家庄周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理解意义之后,就可以忘掉语言。
这篇诗歌颂自己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诗人与大自然的契合心情。“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有的本子作“望”,“此中有真意”的“中”字,有的本子作“还”,如果细加研究,就会觉得,“见”字、“中”字要好得多。因为“见”字能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灵的形象忽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同样,“中”字包括了地偏心远的全部意境,当然也包括了山气之佳、飞鸟之还。由于这一切都是诗人所感到、所欣赏的自然意趣,所以有欲辨忘言之乐。校勘学应用在文学作品上,当然首先要求其真,其次也要求其美善,陶诗此篇异文可以为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俗〕和世俗相适应。 〔韵〕这里作性情解。 〔误落二句〕尘网犹言尘世。作者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为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四十一岁辞去彭泽令,为安帝义熙元年(405),共十二年,此诗作于次年。所以“三十年”乃“十三年”之误倒,应校正。 〔羁鸟二句〕比喻农村出身的人总是怀念农村。羁鸟,关在笼中失去自由的鸟。池鱼,指从深水里捉来养在池中的鱼。渊,深水。
〔南野〕南边的郊野。 〔守拙〕守着本分。 〔方宅〕屋子的旁边。方,旁。 〔暧(ài)暧〕模糊貌。 〔依依〕轻柔貌。 〔墟里〕村庄。 〔烟〕指炊烟。 〔尘杂〕世俗琐事。 〔虚室〕空虚的房屋,引申为寂静的内心。 〔樊〕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尘网”。
这篇诗写摆脱官场,归隐农村的乐趣。只就眼前景物略作描摹,而自然引人入胜。由实写的当前之乐,暗示了过去陷身尘网之苦。归隐本是一种消极的行为,但在社会黑暗的时代,它却反映了人们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的正义感,因此又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陶渊明以及其他古典作家歌颂隐逸生活的诗篇,是应当从这一角度来理解,并予以适当的肯定的。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柴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罕(hǎn)〕少。 〔人事〕交际,与人们往来。 〔穷巷〕偏僻的巷子。 〔寡〕少。 〔轮鞅(yānɡ)〕车马的代称。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柴扉〕简陋的木门。 〔绝尘想〕断绝世俗(功名富贵)的杂念。 〔时复〕常常。 〔墟曲〕犹乡野。曲,隐僻的地方,角落。 〔披草〕穿着草衣。《晋书·袁宏传》:“披草求君,定交一面。”又《世说新语·政事篇》注引王隐《晋书》:“草衣缊袍,不以为忧。” 〔霰(xiàn)〕雪珠,这里就是雪的意思。 〔零落〕凋谢,衰败。草曰零,木曰落。 〔莽〕丛生的草。
这篇写归田之后,渐少交游,愿意当一辈子自食其力的农民,因此关心的只是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末四句特别提到很担心自己种植的桑麻遭到天灾的摧残,言外也许有担心自己不能安守田园的意思。下面一篇的“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可以参照。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庚戌岁〕晋安帝义熙六年(410)。 〔人生二句〕端,开头。这是说,人在世界上,都会走上一定的生活道路,而总要从穿衣吃饭开头。 〔孰是二句〕孰,如何。是,此,指衣食。营,谋求。这是说,如何连这都不去谋求,却想自己安然度日。 〔常业〕日常工作,指耕种。 〔岁功〕年成。 〔聊可观〕还看得过去,还不错。 〔肆微勤〕犹言尽微薄的力量。肆,尽。 〔饶〕多。 〔弗获〕犹不能。 〔四体〕四肢,两手两足。 〔诚〕实在。 〔庶〕庶几,将近,差不多。 〔异患〕意外的,不寻常的灾祸。 〔干〕干扰。 〔盥(ɡuàn)〕洗手。 〔濯(zhuó)〕洗脚。 〔斗酒句〕斗,酒器。这是说在劳动之后,喝一点酒,就驱散了身上里里外外的疲劳。 〔沮、溺〕见上《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注。 〔千载句〕关,关联。这是说千年以后,自己还很仰慕长沮、桀溺,觉得自己的心和他们的心连在一起。 〔躬耕〕亲身耕作。 〔叹〕这里指悲叹。
这篇诗写自己在收获时的喜悦和对于自食其力的生活的满意心情。而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非常激烈,彼此争权夺利,没有什么是非可言,所以洁身自好的人,都不愿意卷入漩涡,则是作者这一类作品的社会背景。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拟古〕模仿古代诗意而作。 〔壮且厉〕志气奋发貌。厉,猛烈。 〔张掖句〕张掖,汉郡名,在今甘肃省境内。幽州,见曹植《白马篇》注。作者并未到过两地,这只是借以形容青年时代谋取功名之心很切,不怕远行。 〔饥食句〕作者在420年刘裕代晋为帝,建立宋朝以后,不愿意和刘宋政权合作,改名潜,作诗纪年也不用宋朝年号。这里以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度日自比。 〔渴饮句〕易水在今河北省境内。战国时荆轲去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边给他饯行。这句暗含自己要学荆轲那样为晋报仇的意思。 〔不见四句〕丘,坟墓。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惠施死后,庄周不再议论。作者引用这两个周朝的典故,说明自己没有“相知人”。 〔此士〕指诗中提到的那些古人。 〔行〕将。
这篇诗发抒了作者怀念晋朝的感情和没有人理解自己的苦闷。他的怀念晋朝,是要和他憎恶宋朝联系起来理解的,因为以宋代晋,也不过是“以暴易暴”,这种由于统治阶级争权夺利而形成的政权转移,对人民并没有什么好处。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燕丹二句〕战国时,燕国遭受秦国的侵略,太子丹礼贤下士,希望求得勇士,去劫持或者刺杀秦王(后为始皇),为燕报仇。强嬴(yínɡ)就是强秦,嬴是秦王的姓。 〔百夫良〕百人中之良者,杰出人物。 〔岁暮〕这里是过了很久的意思。 〔荆卿〕即荆轲,卿是尊称。 〔死知己〕为知己而死。 〔素骥(jì)句〕素,白色。骥,好马。广陌,大路。太子丹和宾客给荆轲送行的时候,都穿着丧服,素车白马,以示决死之心。所以这里写马也是白马。 〔雄发句〕犹言怒发冲冠。雄发,竖起的发。危冠,高帽。 〔缨〕系冠的带子。 〔渐离、宋意〕高渐离、宋意,都是当时参加送行的人。 〔筑(zhú)〕一种十三弦的乐器,用竹敲奏。 〔萧萧四句〕荆轲这时也歌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淡淡,水动貌。商、羽,均乐调名,其声悲壮。 〔心知二句〕是说四座的群英都知道荆轲难以生还,但会流芳千古。 〔登车句〕何时,犹何所。这是说荆轲登车之后,再不回头。 〔飞盖〕犹言飞车。盖是车篷,以部分代全体。 〔凌厉〕奋勇直前貌。 〔逶迤(wēi yí)〕道路曲折漫长的样子。 〔图穷二句〕荆轲假装代表燕国将督亢地方献给秦王,事先将一把小刀藏在地图里面。当地图全部摊开时,小刀就露出来了。荆轲拿起刀向秦王刺去,秦王吓得绕着柱子打转。因为寡不敌众,荆轲终于被杀。穷,尽。事,指行刺的事。豪主,指秦王。怔营,害怕得发愣。 〔疏〕不精,造诣不高。 〔奇功〕指刺杀秦王。 〔遂〕竟。
在这篇诗里,作者歌颂了一位复仇的侠士。这主要是和他想为晋报仇的政治态度有关。同时,对于荆轲这样的人物的赞美,也是诗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当然,在我们看来,暗杀并不是可取的行为。至于清龚自珍《舟中读陶诗》云:“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则是自抒怀抱,借题发挥,又当别论。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沦〕落。 〔西阿〕西山,与下句“东岭”相对。 〔素月〕白色的月亮。 〔遥遥二句〕形容月光澄澈,照临世界。荡荡,广大貌。景,光影。 〔中夜〕半夜。 〔气变句〕因气候发生变化,感到季节已经改移。 〔不眠句〕即《古诗》“孟冬寒气至”篇中“愁多知夜长”之意。 〔欲言句〕一人唱歌,另一人同唱,叫做唱和(hè)。引申起来,两人对谈也可叫唱和。余,我。这是说,自己想说话,可是没人陪着。无余和,即无人和余或无和余者。 〔挥杯句〕即李白《月下独酌》中“独酌无相亲”之意。挥杯,干杯后将杯摇动。 〔掷〕抛弃。 〔骋〕施展。 〔终晓〕从夜间直到天亮。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无乐句〕这是说没有快乐的事情也还是高兴,言情绪饱满,和下面“值欢”句相对。那是说遇到欢乐的事情也不觉愉快,言情绪低沉。 〔逸〕超越。 〔骞翮(hé)〕举翅。 〔翥(zhù)〕飞。 〔荏苒(rěn rǎn)〕时光慢慢过去。 〔颓〕水朝下流叫做颓,引申为过去。 〔日不如〕一天不如一天。 〔壑(hè)舟〕生命的代称。壑,山沟。《庄子·大宗师》中有个比喻生命短促的寓言说:把一条船藏在山沟里,又将山沟藏在山里,可以算得稳当了,然而大力的人半夜将它扛走了,睡着了的人还是不会知道。 〔须臾〕一会儿。 〔几许〕多少,指路程。 〔泊〕停船。 〔古人句〕传说夏禹王非常勤劳,一寸光阴也都爱惜。
这两篇诗当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前篇感叹时光易逝,志业无成;后篇回忆少年时代远大的志向,欢乐的情怀,面对无多的来日,充满忧惧。与前面一些对安贫力耕,守拙自乐的生活加以歌颂的作品,形成强烈对照。入世的志士陶渊明,始终对抗着出世的隐士陶渊明,乃是这位诗人在思想和生活中的基本矛盾,虽然在自己很不甘心之下,隐士最后战胜了志士。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既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山海经〕一部夹杂着许多神话传说的古代地理书。 〔孟夏〕农历四月。
〔扶疏〕枝叶繁茂的样子。 〔众鸟句〕是说众鸟筑巢树上,有所依托,自得其乐,以比自己也喜爱自己的住宅。 〔穷巷二句〕穷巷,偏僻之巷。辙(zhé),车轮痕迹,也就是车行时一定的路线。故人,旧友。这是说自己的住处偏僻,和有很深的辙迹的大路有距离,因而车子无从到达,结果使得许多旧友回车而去,不来访问自己了。 〔欢言〕犹欢然。言,助词。 〔俱〕在一道。 〔泛览、流观〕都是随意阅读。 〔周王传〕指《穆天子传》,一部夹杂着许多神话传说的游记,记周穆王西游的故事。 〔山海图〕是后人为《山海经》所绘的图像。郭璞有《〈山海经〉图赞》。 〔俯仰句〕俯仰,这里作片刻解。终,穷尽。上下四方为宇,即空间。往古来今为宙,即时间。这是说读了《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等书,在一俯一仰之间,即片刻之间,可以穷尽宇宙之事。
《读〈山海经〉》一共十三篇,这头一篇总写从事农业劳动之余,泛览奇书的乐趣,实质上仍是赞赏自己的隐居生活。其余十二篇,则是歌咏《山海经》中一些事物的。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寖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太元〕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年号,376年—396年。 〔武陵〕晋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常德市。 〔缘〕沿着。 〔英〕花。 〔缤纷〕繁多貌。 〔异〕奇怪,动词。 〔欲穷其林〕想把那个树林走完。穷,尽。 〔林尽水源〕到了水源的地方,林子也就没有了。 〔才通人〕仅仅够一个人通过。 〔豁(huò)然〕敞亮貌。
〔俨然〕分明貌。 〔阡陌(qiān mò)交通〕阡陌,田间小路。秦人废井田,开阡陌,加强土地兼并及地租剥削。桃花源中人是秦时逃入源中,所以已有阡陌之制。 〔衣着〕犹穿着(指所穿衣服)。 〔悉〕完全。 〔外人〕指住在桃花源以外的人。 〔黄发〕指老人。 〔垂髫(tiáo)〕指儿童。髫,儿童扎在头上的下垂的短发。 〔怡然〕快乐貌。 〔具〕完全。 〔要(yāo)〕邀请。 〔咸〕都,皆。 〔乃不知〕竟然不知道。 〔无论〕更不用说。 〔延〕邀请。 〔不足句〕没有必要告诉外人。 〔扶〕循着。 〔向路〕以前进来的路。 〔志〕标志。 〔郡下〕指武陵郡治所。 〔诣太守〕到太守那里。 〔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 〔刘子骥〕名驎之,喜欢游玩山水。 〔欣然〕高兴貌。 〔规往〕计划前往。 〔未果〕没有成功。 〔寻〕不久。 〔问津〕问路。津,渡口,这里泛指路途。
〔嬴(yínɡ)氏句〕嬴氏,指秦始皇,姓嬴名政。天纪,犹天条,指自然的规律或秩序。儒家的政治哲学认为天人相感,“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同时,“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秦始皇过分地压迫剥削人民,也就是违反了天条,所以诗人这么说。 〔黄绮句〕秦末,有夏黄公、绮里季、东园公、甪(lù)里先生等四位老人,因避乱在商山(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东南)隐居,合称商山四皓(四位白发老人)。 〔伊人句〕伊人,此人,指最先迁入桃花源中的人。云,助词。逝,去。这是说在黄、绮等人隐居商山的同时,另外也有些人因避世乱,迁入桃花源。 〔往迹二句〕往迹,过去的踪迹。寖(qìn),渐渐。湮(yān),埋没。这是说年深日久,桃花源与外界相通的道路渐渐荒废,因而就和外界完全隔绝了。 〔相命〕互相劝勉。 〔肆〕尽力。 〔日入句〕憩(qì),休息。这是说努力劳动以后,当太阳落下时,大家就随意休息。 〔菽〕豆。 〔稷(jì)〕黍类作物。一说是粟。 〔艺〕种植。 〔靡〕无。 〔荒路二句〕暧(ài),昏暗貌。《老子》中曾描写上古时代的生活:小国寡(少)民,鸡犬之声相闻,但却老死不相往来。这里暗用其语。 〔俎(zǔ)豆二句〕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礼器。这是说,由于与世隔绝,所以还保存了旧日习俗。新制,犹言新样。 〔孺〕小孩。 〔纵行歌〕尽情唱歌。 〔斑白〕头发花白的老人。 〔游诣〕互相往来游玩。 〔草荣四句〕纪历志,记载年历的记录。古代政府每年都要将历书颁布天下。这里是说桃花源中人虽然没有记载年历的记录,但看到草木茂盛、凋落,便知道过了四季,就是一年。 〔于何句〕就是说,在这种平静的环境中生活,智慧都成为多余的了。 〔奇踪句〕是说桃花源中人这种奇异的行踪已经隐藏了约五百年。从秦始皇到晋孝武帝,相距约六百年。这里说的是约数。 〔敞〕开放。 〔淳薄句〕淳,厚。这是说桃花源中人风俗淳厚,而外人则浇薄,各有来源,难相混杂。 〔旋复句〕没有多久,又回到隐蔽状况,而与外界隔绝。旋,不久。 〔借问二句〕游方士,指游于方内之士,即生活在尘世的人。焉测,怎能揣测。尘嚣(xiāo)外,指桃花源。尘嚣,尘世。这是以问句说明汩(ɡǔ)没尘世的人,对隐居的人,无法理解。 〔愿言二句〕言,助词。蹑,踏上。吾契,与我投合的人,指桃花源中人。这是说自己希望乘风而去,高飞远走,进入桃花源中。
在上面这两篇作品中,陶渊明描绘了自己的理想国。人民在没有“王税”即没有剥削的和平环境里,愉快地从事劳动生活。当然,在封建社会里,这终究只是一个善良人的美妙幻想。但这种幻想正是对于当时的黑暗的政治现实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