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主张“谶纬无别”者的代表意见

明确提出“谶纬无别”的看法,根据今天的史料,似是到清代才出现。例举其主要说法如下:

(1)王鸣盛《蛾术编》卷二《谶纬》:“纬书者,经之纬也,亦称谶。刘熙《释名》以为‘谶,纤也,其义纤微’。《秦语》:‘秦三十二年,燕人卢生奏《录图》。’此似纬之始也。”(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2)汪师韩《韩门缀学》卷一:“至谶与纬异,而《唐志》有《论语纬》十卷,则谶亦称纬。” (《续修四库全书》第1147册)

(3)俞正燮《癸巳类稿》卷一四《纬书论》:“纬者,古史书也,通记天地人,盖灵台所候薄。古之藏书在史氏。……史者,郑注《周礼》云:‘日官也,而记事焉。’圣人以人合天,故古为天,稽古为同天。《商颂·元(玄)鸟》以天帝为古帝,《周书·周祝解》(按:指《逸周书》)云:‘天为古,地为久。’古者,天部之所掌也。《公羊疏》云:‘问曰:“《六艺论》言‘六艺者,图所生也’、《春秋》言‘依百二十国史’何?”答曰:“王者依图书行事,史官录其行事,言出图书,岂相妨夺?”’其答非也,百二十国史,仍是图书。古太史书杂处,取《易》于《河图》,则《河图》余九篇;取《洪范》于《洛书》,则《洛书》余六篇。汉人依经录出者,《易》有《飞候》,《书》有《五行》,《诗》有‘五际’,皆史氏之旧。孔子定六经,其余文在太史者,后人目之为纬,则百二十国史皆纬也。……《史记》言‘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则孔子毕览纬始论六经,览纬不作纬也。……然则纬宜传乎?纬如后世灵台候省寺案牍,先儒所采以辅证经义者,皆淳古之文,他或不逮也。然则谶亦宜传乎?纬故在谶;谶,旧名也。……谶纬记古事古训,而无折衷。其始名谶者,《说文》云‘验也’,谓记其已验;《系传》云‘为将来之验’,非也。其名纬者,以经名定之,通考古事,知纬是古史书。”(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印行《丛书集成续编》第18册)

(4)周治平《纬候不起于哀平辨》:“纬候之术,由来尚矣。……总之,天道甚微,日家近俗。自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图谶兴,俗儒趋时,要取世资,故纬候稠叠,以伪杂真。……盖天地之象至定;不定者,气蒙之也。天地之数至定;不定者,事乱之也。达者始终古今,深观时变,仰察气机,俯识事变,权衡其理,综核其故,则经亦纬也。……盖帝王之兴,必有瑞应,是以前世符命,历代宝传,自儒者高谈性命,卑言象数,求一岁而难通,问盈虚而莫据。秦汉目为卜筮之书,晋宋谓谈性命之路,致使东序《河图》,几同燔煨。”(《诂经精舍文集》卷一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印行《丛书集成新编》第59册)

(5)金鹗《纬候不起于哀平辨》:“纬候所言多近理,可以翼经,本古圣遗书。而后人以怪诞之说篡入其中,遂令人不可信耳。其醇者,盖始于孔氏,故郑康成以为孔子所作。其驳者,盖亦起于周末战国之时。何以知之?秦始皇时已有‘亡秦者胡’之谶,则谶纬由来久矣。”(同上)

(6)李富孙《纬候不起于哀平辨》:“七纬俪经而行,多孔氏七十子之遗言。相传孔子既述六经,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别立纬及谶八十一首以遗来世 。后为方士所采取,又以诞妄之说坿益之,故其言有醇驳。……迨光武应符谶以兴,遂笃信不疑,至读之庑下。故其书大行于东汉,咸以通七纬为内学,通五经为外学。”(同上)

以上诸条,王鸣盛、汪师韩以为谶、纬可以互称,以示二者没有区别;俞正燮以下诸人非但以为谶、纬无别,甚至以为经、纬(谶)亦无别。其中俞正燮以及周治平之说,更从学术史(知识史)的角度做出理性而深入的探讨。但是,他们把经和谶、纬视为一物,以为“孔子定六经,其余文在太史者,后人目之为纬”“纬候……本古圣遗书”“七纬……多孔氏七十子之遗言”云云,基本是推测之语,并无切实根据。

近现代以来学者的主流认识,是谶纬无别。他们否定了《隋志》所启发、四库馆臣所论定的谶、纬不同之说,但也不同于前人(如俞正燮等)混同经与谶、纬的说法,而是把经与谶、纬区分开来,限于谶纬范围内来论证谶纬并无差别。其要论如:

(7)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第十九章《谶纬的造作》:“谶,是预言,纬,是对经而立的。……这两种在名称上好像不同,其实内容并没有什么大分别。实在说来,不过谶是先起之名,纬是后起的罢了。”(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据上海亚细亚书局1935年版编校再版,第116页)

(8)姜忠奎《纬史论微》卷第一:“纬,共名也;图、谶、符、录皆别名,犹《易》《书》《诗》《礼》之统称为经也。……观其所载,皆以明天人感召之微,物理玄秘之征,此疆彼界,无由画分也。”(黄曙辉、印晓峰点校,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9)陈槃《谶纬释名》:“所谓谶纬,谶先于纬。谶之兴,当推本邹衍之徒。所谓‘谶’与‘符’,由邹书衍变而出;所谓‘录’‘图’,即《河图》,则其徒所托。连类依附,又有《洛书》。‘候’者,天官之学,邹子增饰之以为其立说佐证,后来遂为谶书之名。西京中世,崇经尊孔,自是始有纬耳。其间虽递演流变,巧立名目,执其简而御其繁焉,但有谶纬而已矣。而纬又出于谶。定以为一焉,止有谶而已矣。是故,所谓谶也,符也,录也,图也,书也,候也,纬也,汉人通用、互文,未始以为嫌也。盖从其验言之则曰‘谶’,从其征信言之则曰‘符’,从所谓《河图》文字之颜色言之则曰‘绿’,从其有图有字言之则曰‘图’、曰‘书’,从候望星气与灾祥之征候言之则曰‘候’,从其托经言之则曰‘纬’。同实异名,何拘之有!”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1944年)

(10)钟肇鹏《谶纬论略》第一章《谶纬的起源和形成》:“不论从汉魏人对谶纬的理解来说,或者就谶纬的实质来看,谶与纬只是异名同实。‘纬’名本以配‘经’,先有‘经’而后有‘纬’。七纬以配七经(六经加《孝经》为七经)。《论语》在汉代视为传记,不称‘经’,因之亦不得有纬,以其为记孔子言行的专书,故亦有‘谶’。纬以配经故称‘经纬’,谶以附经故称‘经谶’。谶与纬就其实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是就产生的历史先后来说,则谶先于纬。”(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

以上说法容有细微差别,但基本观点都主张谶、纬无别,是一非二。此外,如刘师培《谶纬论》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正纬》等,虽未明确辨析谶纬是否有别,然其考论立言皆兼二者共说,实视谶、纬为一物。“谶纬无别”论是近代以来的主流看法,大有成为定论之势。 xAObfMbSahA1UMQrnvsEtB1BCoyHUGgj/5IiYgdyApA2+z3mheGyN2iGMRfSPi1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