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谶纬文献及其辑佚之问题例说

明清学者辑录谶纬佚文,成就巨大。主要的辑佚著作有:(1)明陶宗仪《说郛》所辑纬书(宛委山堂一百二十卷本,涵芬楼一百卷本);(2)明孙瑴《古微书》三十六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嘉庆二十一年陈世望对山问月楼重校刻本;清嘉道间张海鹏照旷阁《墨海金壶》本等);(3)明杨乔岳编、杜士芬校《纬书》十卷(明刊本,日本内阁文库藏);(4)《易纬》郑玄注(文渊阁《四库全书》辑自《永乐大典》);(5)清河郡本《纬书》(已佚);(6)清殷元正编、陆明睿增订《集纬》十二卷(亦名《纬书》《纬谶候图校辑》)钞本(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以平江苏氏钞本较完善);(7)清赵在翰辑《七纬》三十八卷(清嘉庆十四年侯官赵氏小积石山房刊本;有钟肇鹏、萧文郁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8)清马国翰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纬书类》(清同治十三年刊嫏嬛馆补校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203册);(9)清黄奭辑《通纬》(江都朱氏1937年刊《黄氏逸书考》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208—1209册);(10)清乔松年辑《纬攟》十四卷(清光绪三年强恕堂刊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84册);(11)清王仁俊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经编纬书类》(清光绪二十年钞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206册);(12)清陈乔枞辑《诗纬集证》(清道光二十六年小嫏嬛馆刊本,《续修四库全书》第77册)。

这些重要的辑佚著作中,孙瑴的《古微书》发凡起例,且奠定了基本规模;乔松年的《纬攟》考校最为谨慎,纠正了《古微书》的许多错误,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编辑《纬书集成》(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即以此为底本。但是,明清的谶纬佚文辑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距离“完善可靠”还较远。以下举例类述之。

一、同一条材料,被辑入不同的篇目中

(1)天地成位,君臣道生,粤有天皇。

唐贾公彦《周礼正义序》、南宋罗泌《路史·前纪二》注 引《易纬通卦验》文。孙瑴《古微书》摭入《易纬坤灵图》。黄奭《黄氏逸书考·通纬》则两依之。

(2)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君有五期,辅有三名。

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卷一、《路史·前纪二》注引《易纬通卦验》文,乔松年《纬攟》、马骕《绎史》卷一从之。《古微书》以为《易纬坤灵图》文,《黄氏逸书考·通纬》从之。

(3)伏羲方牙苍精,作《易》无书,以画事。

《太平御览》卷七八、《路史·后纪一》注引《易纬通卦验》文。《说郛》卷五、《古微书》并以为是《易纬坤灵图》文。《黄氏逸书考·通纬》两依之。

(4)伏牺乐为立基。

孔颖达《礼记·乐记》正义、《路史·前纪八》注、南宋王应麟《玉海》卷一〇三引《孝经钩命决》文(按:贾公彦《周礼·大司乐》疏引作《孝经纬》)。《黄氏逸书考·通纬》从之,《古微书》则摭入《孝经援神契》,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从之。

(5)神农耕桑得利,究年受福。

《文选》卷三六《策秀才文》李善注引《孝经钩命决》文。《路史·后纪三》注、《古微书》引作《孝经援神契》。《黄氏逸书考·通纬》《纬攟》从之。

(6)遂皇始出握机矩,是法北斗而成七政。

孔颖达《礼记·昏义》正义引《易纬通卦验》文。《古微书》《黄氏逸书考·通纬》摭入《易纬坤灵图》。

(7)黄帝名轩,北斗黄神之精。母,地祇之女附宝,之郊野,大电绕斗枢星,耀感附宝,生轩,胸文曰黄帝子。

《艺文类聚》卷二、《太平御览》卷七九及卷一三五、《路史·后纪五》注引《河图握矩纪》文。《说郛》卷五、《黄氏逸书考·通纬》摭入《河图始开图》。

(8)黄帝之将兴,黄云升于堂。

《艺文类聚》卷一、《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春秋演孔图》文。《古微书》摭入《春秋感精符》。《黄氏逸书考·通纬》两从之。

(9)天授元,始建帝号。黄龙负图,鳞甲成字,从河中出,付黄帝。帝令侍臣写以示天下。

《艺文类聚》卷九八、《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文。唐瞿坛悉达《开元占经》卷一二〇引《河图》文(按:引文为“黄龙负鳞甲成字,以授黄帝。帝令侍臣写之,以示天下”)。《古微书》以为是《河图挺佐辅》文。《黄氏逸书考·通纬》两依之。

(10)黄帝修德立义,天下大治,乃召天老而问焉……名曰《录图》。

《艺文类聚》卷一一、《太平御览》卷七九引《河图挺佐辅》文。《黄氏逸书考·通纬》《纬攟》依《说郛》卷五,又以为是《河图始开图》文。

(11)颛顼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 。一居人宫室区隅,善惊人小儿。于是常以正岁十二月,令礼官方相氏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 裳,执戈扬盾,帅百隶及童子而时傩,以索室而驱疫鬼。以桃弧、苇矢、土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以除疾殃。

《太平御览》卷五三〇引《礼纬》文(按:此段文字又见于蔡邕《独断》卷上)。《说郛》卷五摭入《礼纬稽命征》,《古微书》则摭入《礼纬斗威仪》,《黄氏逸书考·通纬》两依之。

(12)尧以甲子天元为推术(注云:甲子为蔀首,起十一月朔)。

《太平御览》卷一六、《玉海》卷九引《易纬乾凿度》文。《古微书》摭入《易纬坤灵图》,而在《礼纬含文嘉》的按语中引用此语及注文时又称“《易凿度》曰”。《黄氏逸书考·通纬》依《古微书》,摭入《易纬坤灵图》。

二、同一条材料,甚至被辑入不同经(谶)的篇目中

(13)三皇,三正。伏牺建寅,神农建丑,黄帝建子。至禹,建寅,宗伏牺;商建丑,宗神农;周建子,宗黄帝。所谓正朔三而改也。

孔颖达《礼记·檀弓》正义引《书传略说》文。《古微书》摭入《礼纬稽命征》。

(14)天皇被迹,在柱(或作桂)州昆仑山下。

《水经注》卷一(按:后一句引作“望在无外柱州昆仑山上”)、《艺文类聚》卷一一、《初学记》卷九、《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谶书《遁甲开山图》文。《纬攟》依《说郛》卷五摭入《春秋纬》(按:《说郛》卷五两置入《春秋纬》《遁甲开山图》)。

(15)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澹泊无所施为,而俗自化;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各立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火德王;一姓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亦各万八千岁。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引《河图》(及徐整《三五历记》)文。《古微书》及《玉函山房辑佚书》《黄氏逸书考·通纬》,均摭入《春秋命历序》。《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以为非是。

(16)天皇九翼,是为旋复。

《初学记》卷九、《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河图括地象》文。《古微书》摭入《洛书灵准听》。《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以为非是。

(17)地皇兴于熊耳、龙门山。

《艺文类聚》卷一一、《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遁甲开山图》文。《古微书》《黄氏逸书考·通纬》摭入《易纬坤灵图》(按:其文微有异,作“地皇出于雄耳、龙门之岳”)。

(18)人皇出于刑马山提地之国。

《路史·前纪二》注引《遁甲开山图》文。《古微书》《黄氏逸书考·通纬》摭入《易纬坤灵图》。

(19)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人未有室宅,未有水火之和,于是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爻应气,凡二十四,消息祸福,以制吉凶。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春秋内事》文。《说郛》卷五、《黄氏逸书考》摭入《河图始开图》。

(20)天地开辟,五纬各在其方;至伏羲氏乃合,故历以为元。

《太平御览》卷八八引《春秋内事》文。《绎史》卷三注则引作《易纬稽览图》文。

(21)伏羲在亥,得人定之时。

《太平御览》卷一三五注、《路史·后纪一》注引《孝经河图》文。《古微书》《黄氏逸书考·通纬》摭入《河图握矩记》,《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以为非是。《玉函山房辑佚书》更摭入《诗纬含神雾》。

(22)有神人,名石年(按《御览》作耳),苍色大眉,戴玉理,(按以下《类聚》无)驾六龙,出地辅,号皇神农。

《艺文类聚》卷一一、《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春秋命历序》文。《黄氏逸书考·通纬》既摭入《春秋命历序》,又据清河郡本摭入《尚书璇玑钤》。

(23)神农始立地形,甄度四海,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一万里。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春秋命历序》文。《说郛》卷五摭入《尚书璇玑钤》(按:“四海”下还有“远近山川林薮所至”一句)。《黄氏逸书考·通纬》两从之。

(24)黄帝曰:凡人生一日,天帝赐算三万六千,又赐纪二千。圣人得三万六千七百二十,凡人得三万六千。一纪主一岁,圣人加七百二十。

《初学记》卷一七(按:文字略有异)、《太平御览》卷四〇一引《河图》文。《说郛》卷五摭入《洛书甄曜度》。《古微书》则摭入《河图握矩记》。《黄氏逸书考·通纬》两依之。

(25)赤帝之为人,视之丰,长八尺七寸。

《路史·后纪十一》注引《合诚图》文。《古微书》两摭入《春秋合诚图》《洛书灵准听》。《纬攟》摭入《春秋合诚图》,《黄氏逸书考·通纬》则摭入《洛书灵准听》。

(26)玄鸟翔水遗卵,娀简狄吞之,生契。

孔颖达《礼记·月令》正义引《中候契握》文。《古微书》摭入《诗纬含神雾》(自注云“一作《诗昌握契》文”)。

三、较早出处引述某条文字,本来只称其类名而无具体篇名(如“某纬曰”),而被辑佚者臆断辑入某个具体篇目之中

(27)皇道,帝德,为内外优劣。

《诗·大雅·泂酌》孔颖达正义引《尚书中候》文。《玉函山房辑佚书》摭入《中候敕省图》。

(28)皇道缺,故帝者兴。

《初学记》卷九、《太平御览》卷七六引《洛书》文。《古微书》摭入《洛书灵准听》。《黄氏逸书考·通纬》两摭入《洛书甄曜度》和《洛书灵准听》。

(29)三皇设言,民不违;五帝画象,世顺机;三王肉刑,揆渐加;应世黠巧奸伪多。

《春秋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何休解诂引《孝经纬》文。《古微书》摭入《孝经钩命决》。

(30)皇象元,逍遥术,无文字,德明谥。

《春秋公羊传·成公八年》何休解诂引《春秋纬》文。《古微书》摭入《春秋说题辞》。

(31)帝者,天号也;王者,人称也。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

《艺文类聚》卷一一、《初学记》卷九、《文选·西京赋》李善注、《太平御览》卷七六引《尚书纬》文。《古微书》摭入《尚书帝命验》。《玉函山房辑佚书》摭入《尚书刑德放》。《纬攟》摭入《尚书璇玑钤》。《黄氏逸书考·通纬》则三置之。

(32)苍帝方面,赤帝圆面,白帝广面,黑帝深面,黄帝广颡龙额。

《北堂书钞》卷一、《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和卷三六五引《河图》文。《古微书》摭入《河图握矩记》。《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以为不当确定其具体篇名。

(33)孔子曰:伏羲作八卦,丘合而演其文,读而出其神。

《公羊传·隐公元年》徐彦疏引《春秋纬》文。《古微书》摭入《春秋说题辞》。《玉函山房辑佚书》则摭入《春秋演孔图》。

(34)燧人之世,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牺。

《北堂书钞》卷二三、《太平御览》卷七二及卷一三五、《路史·后纪一》引《河图》文。《古微书》摭入《河图握矩纪》。《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以为不当。

(35)黄帝生,先致白狐。

《艺文类聚》卷九九引《河图》文。《古微书》摭入《河图握矩纪》。《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以为非是。

(36)黄帝东巡至洛,龟书咸赤文绿字,以授轩辕。

《艺文类聚》卷九八、《太平御览》卷七九、《唐开元占经》卷一二〇引《尚书中候》文。《黄氏逸书考·通纬》置入《中候握河纪》。

(37)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致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

《左传·隐公元年》孔颖达正义引《春秋纬》文。《古微书》摭入《春秋保乾图》。

(38)黄帝受图,立五始: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

《穀梁传·隐公元年》杨士勋疏引《春秋纬》文。《古微书》摭入《春秋元命苞》。

(39)黄帝游于洛,见鲤鱼长三丈,青身无鳞,赤文成字。

《初学记》卷六及卷三〇、《太平御览》卷九三六引《河图》文。《古微书》摭入《河图挺佐辅》。《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以为非是。《黄氏逸书考·通纬》两摭入《河图挺佐辅》《河图禄运法》。

(40)风后曰:予告汝帝之五旗。东方法青龙,曰旗;南方法赤鸟,曰旐;西方法白虎,曰典(一作旟);北方法玄蛇,曰旂;中央法黄龙,曰常。

《太平御览》卷三四〇引《河图》文。《古微书》摭入《河图握矩纪》。《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以为非是。

(41)黄帝云:余梦见两龙授图,乃斋,往河洛而求,有鱼折流而止,鱼泛得图,跪而受之。

《初学记》卷六(按:文字甚详)、《太平御览》卷六一、《路史·余论六》引《河图》文。《黄氏逸书考·通纬》据清河郡本摭入《河图禄运法》。

(42)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气感,生白帝朱宣。

《初学记》卷一及卷一〇、《后汉书·贾逵传》李贤注、《白孔六帖》卷一、《太平御览》卷七和卷七九引《河图》文 。《说郛》卷五摭入《河图稽命征》。《古微书》两置入《春秋元命苞》《河图握矩记》。而《黄氏逸书考·通纬》则两置入《河图稽命征》《河图握矩记》。

(43)庆都与赤龙合,生帝尧于伊祁。

《太平御览》卷一三五引《河图》文。《说郛》卷五摭入《河图稽命征》。《古微书》则摭入《诗纬含神雾》。

(44)姜原履大人之迹,生后稷。

孔颖达《毛诗·生民》正义、《礼记·祭法》正义引《河图》文。《古微书》摭入《河图握矩记》。《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以为非是。

四、同一条材料,较早出处所题篇名不一,辑佚者各以己意辑入不同篇目中

(45)人皇兄弟九人,别长九州,离艮地精女出,为之后,夫妇之道始此。

《太平御览》卷一三五、《路史·前纪二》注引《春秋命历序》和《洛书摘亡辟》文(按:《御览》无“夫妇之道始此”六字)。《古微书》置入《洛书灵准听》。《纬攟》依《御览》《路史》摭入《春秋命历序》和《洛书摘亡辟》。《黄氏逸书考·通纬》则三置之。

(46)三皇无文,五帝画象,三王肉刑。

贾公彦《周礼·保氏》疏、《周礼·外史》疏、《周礼·司圜》疏引《孝经钩命决》和《孝经援神契》文。孔颖达《尚书·序》正义、《路史·余论二》引“三皇无文字”句,云又出自《尚书纬》。《玉海》卷六七引作《孝经纬》,无具体篇名。《古微书》摭入《孝经钩命决》。《黄氏逸书考·通纬》则摭入上述四个篇名中。

(47)尧德匪懈,醴泉出。

《太平御览》卷八七三引《尚书中候》文。《玉海》卷一九六引作《礼纬》文。《说郛》卷五、《古微书》依《御览》摭入《尚书中候》,《黄氏逸书考·通纬》则依《玉海》摭入《礼纬含文嘉》。

(48)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

《太平御览》卷八一引《诗纬含神雾》文,又其卷一三五引此文称《河图著命》文(按:惟“握登”作“女登”)。《古微书》两依之。《说郛》卷五摭入《河图稽命征》。《黄氏逸书考·通纬》两摭入《诗纬含神雾》《河图稽命征》。

五、把非谶纬文字当作谶纬佚文辑录

(49)德合天者称帝,河洛受瑞可放。仁义合者称王,符瑞应,天下归往。

《春秋公羊传·成公八年》何休解诂文。《古微书》摭入《春秋说题辞》。《玉函山房辑佚书》《黄氏逸书考·通纬》从之。《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则以为是何休之语,非谶纬文。按:乔说是。

(50)(伏羲)龙身,牛首,渠肩,达掖,山准,日角,奯目,珠衡,骏毫,翁巤,龙唇,龟齿。长九尺有一寸,望之广,视之专。

《路史·后纪一》文,原文在“视之专”下注云:“《春秋合诚图》。”故《古微书》摭入《春秋合诚图》。而《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以为,只有“长九尺有一寸,望之广,视之专”三句出自《春秋合诚图》,其余都是罗泌之语,非谶纬文。按:《路史》原文在“龟齿”下另有其他注文 ,乔说当是。

(51)女娲氏命娥陵氏制都梁管,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班管,以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又令随作笙簧。

《古微书》置入《春秋保乾图》,《玉函山房辑佚书》依之。而《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云:“此文见《帝系谱》,又见《路史》(按:见《后纪二》),皆未言是纬。惟《丹铅录》引作纬(按:见杨慎《丹铅摘录》卷一二),而未言何纬。……孙氏臆断为《保乾图》,斯妄矣。”按:乔说有据。

(52)神农长八尺有七寸,弘身而牛头,龙颜而大唇,怀成钤,戴玉理。

《路史·后纪三》文。《古微书》摭入《孝经援神契》。《玉函山房辑佚书》《黄氏逸书考·通纬》依之。而《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云:“罗泌《路史》未言是纬,孙氏摭作《援神契》,妄也。”按:乔说是。

(53)黄帝身逾九尺,附函,挺朵,修髯,花瘤,河目,隆颡,日角,龙颜。

《路史·后纪五》文。《古微书》摭入《孝经援神契》。《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以为是罗泌语,非谶纬文。按:乔说是。

(54)礼有三起:礼理起于太一,礼事起于遂皇,礼名起于黄帝。

孔颖达《礼记》卷一正义引“皇氏云”。《古微书》摭入《礼纬含文嘉》。《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已指出其谬误:“《礼记正义》引此文谓是皇侃语,未言是纬。”

(55)少昊秀外,龙庭,日月县(悬),通

《路史·后纪七》文。《古微书》摭入《河图握矩记》。《黄氏逸书考·通纬》从之。《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已指出其非谶纬文。

(56)(颛顼)乾荒擢首而谨耳,豭喙而渠股,是袭若水,取蜀山氏,曰枢,是为河女,所谓淖子也。淖子感瑶光于幽防,而生颛顼。

《路史·后纪八》文。《古微书》摭入《河图握矩记》。《黄氏逸书考·通纬》从之。《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已指出其非谶纬文。

(57)(帝尧)丰下兑上,龙颜日角,八彩三眸,鸟庭荷胜,琦表射出,握嘉履翼,窍息洞通。

《路史·后纪十一》文。《古微书》两摭入《春秋合诚图》《洛书灵准听》。《黄氏逸书考·通纬》摭入《洛书灵准听》。《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已指出其非谶纬文。

(58)舜之潜德,尧实知之。于是畴咨于众,询四岳,明明扬侧陋,得诸服泽之阳。

《路史·后纪十二》文,下有注云“见《墨子》”,明为《墨子》之文 。《古微书》摭入《尚书中候》。《玉函山房辑佚书》《黄氏逸书考·通纬》从之。《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已指出其谬误。

(59)尧之长子监明蚤死,不得立。监明之嗣,封于刘,朱又不肖,而弗获嗣。

《路史·国名纪四》文(按:文字略有异)。《古微书》摭入《尚书中候》。《玉函山房辑佚书》从之。《纬攟》卷一三《古微书订误》以为此文是罗泌之语,非谶纬文。按:乔说有据。

以上五个方面,是各种谶纬辑佚书(包括安居、中村《纬书集成》)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若概括言之,大体可以归结为“把谶纬佚文杂错入篇(有的是妄置入篇)”和“把非谶纬文字辑作谶纬佚文”两种情况。前一种情况的发生,不排除有一个或存的原因,即也许谶纬篇章本来的样貌就是比较混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可能正是谶纬研究者没有对存世谶纬佚文认真质疑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应该不是正常现象。少数共传的古事古说在不同篇章互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存在比较多的互见条目,尤其在性质不同的经(谶)中有较多的互见错置,对于曾由刘秀组织删定并宣布于天下、拥有国家意识形态地位的重要文献而言,无论如何是不可理解的。并且,根据上述,由辑佚者(尤其是首位专力辑佚者孙瑴)将佚文臆断入篇的情形也比较普遍 。由于谶纬原文献全部散佚,今天已经很难对此一问题做出详细的校考。后一种情况,把不是谶纬的文字当作谶纬佚文,即便那些文字的形貌极像谶纬,也仍是无可争议的错误。

应该特别提出说明的是《易纬》。相比较而言,四库馆臣辑自《永乐大典》的八篇《易纬》是存世谶纬文献中最整齐而可靠的,但也并非没有问题。择其大者,第一,八篇中有两篇基本可以判定为后人的伪作:(1)《乾坤凿度》。晁公武已经怀疑是宋人伪作 ,胡应麟亦以为宋人伪书 。(2)《乾元序制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后汉书》注‘七纬’名并无其目,马氏《经籍考》始见一卷 。陈振孙疑为后世术士附益之书 。……疑本古纬所无,而后人于各纬中分析以成此书者。晁公武谓其出于李淑 ,当亦唐宋间人所妄题耳。”以上二篇,今人大多亦以为宋人伪作 。第二,所存佚文有明显错乱。例如《稽览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独所云天元甲寅以来至周宣帝宣政元年,则似甄鸾所推甲寅元历之术。而又有云太初癸巳,则古无以此为元者。其他杂引宋永初、元嘉,魏始光,唐上元、先天、贞元、元和年号,纷错不伦。盖皆六朝迄唐术士先后所附益,非《稽览图》本文。”再如《辨终(或作中)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文颇近《是类谋》,而《史记正义》所引《辨中备》孔子与子贡言世应之说,与此反不类。或其书先佚而后人杂取他纬以成之者,亦未可定也。然别无可证,姑仍旧题云。”又如《通卦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中讹脱颇多,注与正文往往相混。其字句与诸经注疏、《续汉书》刘昭补注、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宋白《太平御览》、孙瑴《古微书》等书所征引,亦互有异同。”又如《乾元序制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今考此篇首简‘文王比隆兴始霸’云云,孔颖达《诗疏》引之,作《是类谋》。《疏》又引《坤灵图》‘法地之瑞’云云,今《坤灵图》亦无其文,而与此篇文义相合。又《隋书·王邵传》引《坤灵图》‘泰,姓商名宫’之文,亦在此篇。至其所言风雨、寒温、消息之术,乃与《稽览图》相近。”第三,除伪作外,只有《乾凿度》《稽览图》《通卦验》三篇比较完备,其余均因残缺而难明要旨

如此看来,存世谶纬佚文之形态散乱而游移不定,是可以肯定的(至于其语句、词语、文字的千差万别,更是不须细说的普遍现象)。因此,今天看到的经过历代学者辑佚、整理的谶纬佚文,那一篇篇由一些不一定处在原本位置的残章断简组合而成的文字,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一定能够反映谶纬篇章原本的样貌。胡应麟《四部正讹·上》说纬书是“传说者咸以好事掇拾类书补缀而成,非汉魏之旧”“其学自隋文二主禁绝,世不复传。稍可见者,惟类书一二援引及诸家书目具名而已,而往往纪载不一”(《少室山房笔丛》卷一四),确是触及了辑录谶纬佚文的痛处。 BwxaTLPQuz5j3mbMEWOAHUBLHqCGq6uygHA6Q5hxnnQKaCjnepyTp0/KpKOA2//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