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文是我2013至2016年在南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硕士论文,几经增补修改,如今得以出版。时隔多年,近代楚辞学研究状况已今非昔比,篇中持论亦多有浅陋之处。通过多年的学习与沉淀,我对近代楚辞学的研究也有了许多不同的思考。

多年前初接触这个课题时,最困扰我的是如何避免将之写成文献综述,于是我试图将近代楚辞研究学者进行分类,从不同学派的角度对其楚辞学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如将王闿运、廖平放在一起,勾勒公羊学观念对二者楚辞研究的影响。如今想来,这种做法固然避免了将学术史写成文献综述,但是忽略了近代楚辞学最重要的特征,即传统与现代的过渡问题。众所周知,近代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学术研究呈现出新旧交融的特色,楚辞研究亦不例外。然而深入研究课题后,我发现近代楚辞研究不仅仅是新与旧的交融与过渡。传统楚辞研究学者诸如马其昶、王闿运、王树柟等人,一方面在传统学术研究的浸润下,具有很深的旧学功底。一方面在西方理论的冲击下,虽未能精通西学,主动受新的理论影响,但是在这种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下,其楚辞研究亦与前代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既承继了传统的研究方法,或植根朴学,致力于考证楚辞名物字句,或承继宋学,着重阐发楚辞义理,但又时发奇论、创立新说,如重构屈原形象、重新阐释“怨君”问题等。这种新说奇论与王国维、刘师培等人借镜西方文论进行学术创新的性质又完全不同,很难将其楚辞研究定义为“旧”或“新”。因而本课题更倾向于探讨在内外交困、西学东渐的社会环境下楚辞研究的学术特征,将这种特征概括为“新”与“异”,而非“新”与“旧”。

从学术角度来说,近代多数楚辞研究学者很容易被视为传统文人,其楚辞研究也常被划为传统楚辞研究,本文用“新”与“异”概括近代楚辞学在现代转型中的学术特征,即出于这种考量。近代楚辞学处于传统楚辞学与现代楚辞学的过渡阶段,其学术转型的过程中,王国维、刘师培、鲁迅等学者受前所未有的学术环境的影响,从西学的涌入中获得了新的理论能量,将西方文论与楚辞研究结合,其研究毋庸置疑是创新的。此外,马其昶、王闿运等学者又深受传统学术研究观念的影响,虽未能彻底地破旧立新,但敢于突破前代学者对屈原与楚辞的认识,发表了许多炫人耳目的奇诡之论,使得近代楚辞学呈现出异变的色彩。这种新变与异变交融的特质是传统楚辞学面对新的学术环境与理论冲击时走向转型的必然结果,是近代楚辞学现代性转型的突出特征。

论文的写作,在南通大学纪晓建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纪老师对我的点拨与指导和此课题带给我的新知,足以让我终身受益。另外,还要感谢周建忠教授,周老师关于屈原与楚辞研究的课程生动又深刻,对屈原身世的揭示与对楚辞篇章的阐释,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也是促使我当年选择楚辞研究这个学术方向的原因。另外感谢好友吴翔大力促成该文的出版,责任编辑李霏的细心编校。七八年前的研究未免浅薄固陋,出版亦是贻笑大方,仅以此纪念我学术研究的起点。

李文
2022年6月 JwEBCV6J1MzqAJhChKljn/IZmcoT7n2PpJS+5isvJ6l0C3NOK45aaTZ995MQ1f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