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关赓麟(1880年11月29日—1962年3月4日),字颖人,广东南海吉利乡(今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人,北洋时期“交通系”的重要成员,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重要推动者,近代著名诗人、学者、词学家、实业家、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离开政坛,在北京、南京等地与文人雅士、遗老遗少结诗社,唱和吟咏,并刊刻酬唱诗集,影响甚巨。可惜现在很少受到学界关注,于其生平事迹已鲜有能言者,现详述于下。

关赓麟的父亲关蔚煌,字家瑞,号掞生,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生(1848年2月4日),卒于民国甲子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925年1月15日),光绪二年(1876)举人,曾任广东大埔县训导。撰有《慎独斋七十年谱》,止于民国五年(1916),记载一生经历及家世变迁,对关赓麟等诸子的活动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述。蔚煌于光绪二年(1876)中本省乡试举人,此后连续八次参加会试均未中。光绪十五年(1889)下第后,应大挑,列二等,以教职注册,铨选给发执照,回籍候选。二十二年(1896)九月,遵海防例加捐大挑本班尽先补用。二十五年(1899)三月选广州府三水县训导,因同府回避,归回避应选班继续候补。直至二十六年(1900)三月选授潮州府大埔县训导,十二月抵任。

关蔚煌一生奔波,或开馆授徒,或受聘书院,始终课读举业。其子关应麟(后供职北京大学英文预科主任、教授)、关庆麟、关赓麟兄弟年纪稍长,多随父读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月,岁考南海县试案发,关赓麟列第一,其兄关庆麟列第六;广州府试录案,关庆麟第二名,关赓麟第四名;院试取录,关庆麟为南海县第一名,而关赓麟为广州府学第三名。关氏昆仲名列前茅,传为美谈。更重要的是,时任学政、南书房翰林张百熙对关氏兄弟甚是器重。光绪二十六年(1900),关赓麟与关庆麟再应广州府各属科考,因成绩优秀,兄弟二人一起被咨送广雅书院肄业。二十七年(1901)二月,关庆麟补县学廪生;关赓麟补广州府学廪生。是年,广东举行辛丑补行庚子恩正并科本省乡试,取中176名,关赓麟中式第十四名。是科仍用四书文、五经文、策问,试士如旧制。次年,两广总督陶模以办学乏才,选派各属知名士绅前往日本弘文学院学习速成师范,新科举人关赓麟被选中随行。同行27人,有番禺胡衍鸿(展堂,后更名汉民)、同邑罗汝楠(号憩堂)等。官费学习结束后,关赓麟又自费游历西京、大阪考察内地学校,次年1月始回国。二十九年(1903),清廷借闱河南开封,元月关赓麟往开封参加会试,报罢,前往上海学习英文。七月,入京应京师大学堂招考,取第一名,拨入仕学馆肄业。十一月,返粤成亲,娶番禺黄埔乡副贡生梁丕荃(驻美公使梁诚弟)之女梁氏,时丕荃以候补通判充驻美公使馆随员。十二月,南海县议办学堂,知县姚绍书(字伯怀)推举关赓麟支持此事。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前往开封参加会试。三月,中式第四十九名进士,此次会试总裁为裕德,副主考为张百熙、陆润庠、戴鸿慈。四月参加殿试,得二甲一百十一名。五月,朝考二等第五十六名,引见以主事用,签分兵部职方司,不久兼武库司行走。按照当时新章,近两科进士应入进士馆,关赓麟以先在仕学馆已届三学期,仍留馆肄业。三十一年(1905)六月,出使大臣戴鸿慈、端方奏调关赓麟为随员,又调其堂弟关葆麟(中科院院士关肇直之父)为英文翻译,十二月随同出洋,经日本前往美洲。三十二年(1906)六月,关赓麟随考察政治大臣入京销差。广东同乡京官筹办旅京学堂,投票公选关赓麟为监学,兼国文教习。九月改订官制,兵部改陆军部,关赓麟从仕学馆毕业,入部供职。不久,新任邮传部尚书张百熙奏调关赓麟到部办事,分文案处内文股帮主稿兼议事处评议员。十一月,因出洋劳绩,奏保以原官无论题选咨留,遇缺即补,奉旨允准。三十三年(1907)四月,邮传部分司办事,关赓麟派充路政司帮主稿,时尚书为岑春煊。七月,由邮传部奏留以原官候补。八月,派署路政司主事。十月,派充路政司官办科科长,时尚书为陈璧。十一月,出使美国、墨西哥、秘鲁大臣伍廷芳奏调关赓麟为三等参赞出洋,旋因邮传部奏准仍留部办事而不果。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奏补路政司主事。六月,邮传部派关赓麟与湖广总督陈夔龙、湖南巡抚岑春蓂接商派员至长沙会议洙昭铁路事。不久回鄂,复奏派查湖北川汉铁路款项差,七月差竣回京。九月,补路政司郎中,十二月奉派验收汴洛铁路洛桥工程。宣统元年(1909)九月,派兼川粤铁路筹备处办事员。十二月派充铁路总局提调,时尚书为直隶徐世昌。宣统二年(1910)正月,关赓麟以覃恩例得三代正三品封典,本身妻室正四品封典。二月,由邮传部奏转补承政厅佥事,派充本部宪政筹备处股员。五月,赴营口、旅顺、大连、长春、哈尔滨一带调查南满、东清铁路营业方法并吉长铁路商业情形。十一月,以巡视汴洛铁路工程至郑州、洛阳、开封,同时由广东同乡京官公举代表与粤督张鸣岐会商禁赌事于郑州。宣统三年(1911)三月,销铁路总局提调差,专任路政司事。九月,补郎中后三年俸满,例应截取道府,经部以现有要差咨请暂缓。十一月,派充代理京奉铁路总办,未行,改充京汉铁路会办。十二月,由部派往广水与武昌政府代表会议京汉南段通车事宜。

中华民国元年(1912)二月,奉派伴送专使蔡元培赴汉,经沪返京。六月,派充京汉铁路总办。十一月,以办理路事卓著勤劳,由交通部呈准赏给五等嘉禾章。十二月,以功绩卓著,由陆军部呈准赏给四等文虎章。1913年因着有劳绩,由交通部给予一等第二级奖章。1914年十一月,迎双亲就养京师,并买东安门外官豆腐房,点缀花木以娱高年,取“稊米太仓”之义,名曰“稊园”。十二月,以办理公债劳绩卓著,由财政部呈准晋给四等嘉禾章。1915年七月,因肃政史纠弹路员舞弊营私一案,卸京汉铁路局长差,赴平政院质询。年底,平政院以关赓麟于属员舞弊偏听失察呈请交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依法惩戒。1916年2月,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议复关赓麟以应受解职处分,奉令解职。遂南归省亲,顺途游览孔林、金焦、苏杭。3月,以办理国内公债出力,由财政部呈准晋给三等嘉禾章。4月,回京。7月,交通部以京汉参案冤抑案内指为亏损公款之车务总管业由法庭宣告无罪,呈请为关赓麟消去惩戒处分,并交部任用,原呈留中。12月,财政部派关赓麟在秘书上行走,兼帮办机要科事宜。旋任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兼交通行政讲习所教员、铁路同仁教育会副会长、铁路卫生联合会副会长。后改任交通部参事,历任编译处处长、审定铁路法规会会长、交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汉粤川铁路督办,同时应聘担任大总统府编书处编纂,晋给二等文虎章、二等大绶嘉禾章、二等宝光嘉禾章。1920年2月,晋给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3月,选任第一届交通大学董事,同月,兼任民国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会长。9月,派充国际交通审查会会员。12月,帮同筹办交通大学,授给二等嘉禾章。

1922年,关赓麟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1927年,再任交通部参事、汉粤川铁路督办、代理交通部次长。次年,政府南迁南京后,任国民政府铁道部参事,兼交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长。嗣改任业务司司长兼联运处处长,未几,任平汉铁路局局长。后又回部,再任参事、顾问等职。

早在1924年夏,关赓麟创建北京畿辅大学,校址最初在阜成门宫门口内宗帽胡同14号,一年后迁址东城米市大街干面胡同交通部铁路协会旧址。北伐胜利后,定都南京,校名含“畿辅”二字不妥,经董事会议决,于10月10日改名“北平铁路大学”。关赓麟以创办人自任校长;董事长是唐绍仪,副董事长为叶恭绰、杨成晟,名誉董事长熊希龄;董事有王宠惠、郑洪年、梁士诒、马寅初等五十余人。关赓麟因任职交通部佥事,兼充交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长,该校实际由北平工务局华南圭主持,代行校长职权。“七七事变”爆发后,学校被“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接收停办。关赓麟坚持拒绝与敌伪合作,保持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关赓麟在多方活动下收回被占校产,复办北平铁路学院,仍任校长。1949年3月,人民政府接收北平铁路学院,师生并入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56年6月,关赓麟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关赓麟在近代史上除了对交通事业的重要影响,还留下了大批的诗文著述。其主要著作有《东游考察学校记》《京汉铁路之现在及将来》《对于拟请改订暂行新刑律关于损害铁路各条意见书之商榷》《中国铁路史讲义》和《瀛谈》。并从20年代开始长期主持北京的稊园诗社活动。关氏本人著有《稊园诗集》,内有《小园集》1卷、《南行集》1卷、《辰巳集》1卷、《饴乡集》4卷、《广饴乡集》4卷、《远志集》2卷、《盋声集甲集》2卷、《荒伧集》2卷、《囊中集》1卷、《借山楼集》1卷、《留都集》1卷、《吾土集》1卷、《水精如意馆集》1卷、《盋声集乙集》2卷等十四种26卷,于1933—1934年陆续出版。1917年,关赓麟元配夫人梁氏病逝,续娶继室夫人张祖铭,字织云,为清末名臣张亮基之孙女,清末民初女诗人,著有《琴风馆诗钞》(见《清闺秀艺文略》)。其中《稊园诗集》中之《饴乡集》4卷,共收入113首诗,其实是关、张伉俪二人的唱和之作。夏敬观《忍古楼词话》称:“颖人记闻最博,聚集朋辈于稊园为诗钟会,每会辄冠其曹。夫人张织云亦工吟咏,有《饴乡集》4卷,为其夫妇唱和之作。”即言此事。此外,关赓麟还编印了很多同人唱和诗集,如《寒山社诗钟选甲集》5卷(1914年铅印本)、《寒山社诗钟选乙集》9卷(1915年铅印本)、《寒山社诗钟选丙集》6卷(1919年铅印本)、《稊园二百次大会诗选》《乙丑江亭修禊分韵诗存》不分卷(1925年铅印本)、《莫愁湖修禊诗》(1册,1933年铅印本)、《甲戌新年团拜清溪稊园两社联合举行外课专刊》(1册,1934年铅印本)、《清溪诗社诗钞第一辑》不分卷(1册,1936年南京中国仿古印书局印,铅印本)、《折枝吟》(民国间印,线装铅印本)、《稊园诗社同人名录》(1950年印,线装油印本)、《咫社词钞》(1951、1953年印,线装油印本,2册)、《稊园吟集甲稿》(1955年印,线装油印本,2册)、《京师大学堂同人酬唱初稿》(油印本,1958年)、《稊园癸卯吟集未定稿》(1963年印,线装油印本,1册)等。

《东游考察学校记》是关赓麟著作中有关教育思想理念的代表作品。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时任两广总督的陶模(1835—1902)派遣关赓麟等二十七名学子前往日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考察外国各学堂规模制度及一切管理教授之法”,“回国后分别派入学务处暨各学堂办事” ,六个月毕业。然而自出发之时,关赓麟即已感知此六个月难以取得成效,因而把这趟留学之旅作为在日本考察学校学务与教育制度的旅程,并于毕业后再多考察一个月方才回国,并把自己的经历与考察所得撰成《东游考察学校记》。《东游考察学校记》6卷,本为关赓麟此次在日期间七个月的日记,记事从五月初八日(6月13日)确定东游日本起,至十二月二十二日(1903年1月20日)向督抚呈交《学校图说》为止,内容包括东游期间发生的各项事务以及考察各学校的经过。在此七个月内,他考察了日本各地大、中、小学及其附属机构共七十余所,另外还有东京上野帝国博物馆等“考察教谕最要之场所”十一所,所过之处无不详细记录学校设施、规模制度等,撰成《参观学校图说》等呈交师友。而作为此次东游记录的日记,则在回国后整理,编为此书,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付梓刊刻。

20世纪初清廷改书院、设学堂诏令颁行后,留日速成师范之风大盛,关赓麟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他也深悟其中弊端,缺乏必要的语言(特别是日语)与普通科学训练,且时间仅为半年,因而不会取得成功。然而期间考察日本学校学制、接受近代教育理论所得,以及对中国传统教育与改革的总结与思考,成为关赓麟以后任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北平铁路学院校长等职的理论准备。作为关赓麟教育思想理念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近代有志之士对中国教育的总结与思考的代表之一,《东游考察学校记》一书整理出版的价值自不待言。

《东游考察学校记》原文为繁体字,今次整理转化成简体字并作了校正。由于整理者水平有限,舛误或有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在本书编辑校点和搜集资料过程中,得到佛山市岭南美术实验中学、禅城区南庄镇吉利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关肇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忠文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韩策博士、禅城区南庄镇人民政府镇长陈辅明先生、常务副镇长罗永祥先生、吉利村党委书记关锦长先生,或提供资料、图片,或审读文稿等,提供无私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感谢凤凰出版社樊昕先生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此次整理的《东游考察学校记》只是关赓麟多种著作中的一种,对关氏诗文集、书札等的整理工作也将逐步展开。相信在各方的支持帮助下,在不久的将来,《关赓麟全集》将会整理编辑出版。 cDTAurbmLwsWJtBzk32LcW4G1hy776aj5WF2dwvYZiLOT+VBDAYYTCnVBAA5nw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