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龙顾山人年谱》,不分卷,近人郭则沄晚年自撰,起于谱主生年1882年(光绪八年),止于1941年,是研究谱主生平事迹的重要史料。这份珍贵的年谱稿本历经劫难,现由谱主之孙郭久祺先生保存 ,本书即据此稿本整理而成,易名为《郭则沄自订年谱》。

郭则沄,字养云,号筱陆,又号桂严;又字蛰云,号啸麓,晚号龙顾山人。福建闽侯人。生于光绪八年壬午八月二十八日(1882年10月9日),卒于丙戌十二月十七日(1947年1月8日),享年65岁。

闽侯郭氏,自清朝道光以降,代有名流。郭则沄曾祖郭柏荫,字远堂,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官至广西、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祖父郭式昌,字谷斋,举人出身,官浙江金衢严道,署浙江按察使。父郭曾炘,字春榆,号匏庐,晚号遁叟,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典礼院副掌院学士。叔父郭曾程,号南云,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郭曾準,号少莱,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郭氏数代皆正途出身,各有建树,堪称福建世家巨族。

郭则沄自幼生长于京城,因父亲长期充任军机章京,故与京内外官员多有往还,谙熟清季人物与掌故。戊戌变法期间,曾入张元济等人创办的通艺学堂读书,后又肄业于京师大学堂,较早接受新式教育。庚子义和团事件后,清廷再次举办新政,开经济特科,选拔人才,则沄也在推荐之列。光绪二十八年(1902),郭则沄参加本省乡试,中举人。次年赴开封参加癸卯会试,得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年(1904),入教习进士馆学习法政,两年后毕业。光绪三十三年(1907),被派往日本考察,著有《瀛海采风记》二卷。不久,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奏调回国,在徐幕掌管机密文电,兼治奏草。其间,参与所谓“间岛”问题交涉。光绪三十四年(1908)底,因醇亲王载沣提名,补浙江温处道道台,待延吉边务交涉结束后,于宣统元年(1909)夏赴任,兼瓯海关监督。次年,署理浙江提学使。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离职抵沪。

民国建立后,派系林立,政局混乱,则沄追随徐世昌,以定出处。先以徐氏幕僚身份任国务院机要局帮办、参议,不久任政事堂礼制馆提调、铨叙局局长等职。袁世凯加紧帝制活动期间,自动离职。清朝覆亡后,他与乃父郭曾炘以遗老自居,与逊清小朝廷始终保持着密切关系,1917年曾参与丁巳复辟活动。1918年,徐世昌当选总统,郭则沄再次出山,受命任国务院秘书长,然与徐政见屡有不和,1921年改任侨务局总裁,置于闲散。次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徐去职,则沄亦辞职。从此脱离宦海,隐居天津、北京家中,彻底以遗老身份著书讲学,参加诗社、词社吟诗作赋,不时寻访古迹名胜,游览山水,观赏花木。经常与郭则沄诗文唱和的遗老名流,有樊增祥、陈宝琛、陈曾寿、夏孙桐、郑孝胥、胡嗣瑗、林葆恒、杨寿柟等,他们在京津仿照南宋遗民谢翱、林景熙等入元后结汐社之例,创设须社,抒发黍离麦秀之思。1928年秋乾隆裕陵、慈禧定东陵被盗后,郭则沄与乃翁前往张园,陪同众遗老与溥仪朝夕祭奠。抗日战争期间,敌伪政权多次劝其“出山”,均遭拒绝。因溥仪在日本胁迫下建立“伪满洲国”,则沄忠于逊清朝廷的政治信念遭遇重挫,故最后十年倾心学术研究,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郭则沄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旧派学者,虽文字中充满浓厚的遗老思想,立场不免保守,但其学术贡献难以泯灭,对后世影响甚巨。其著作有《十朝诗乘》《清词玉屑》《旧德述闻》《遁圃詹言》《竹轩摭录》《庚子诗鉴》《南屋述闻》《灵洞小志》《灵洞续志》《红楼真梦》等。平生所作诗文,先后辑成《龙顾山房诗集》《龙顾山房诗续集》《龙顾山房诗馀》《龙顾山房诗馀续集》《龙顾山房骈体文钞》《龙顾山房骈体文续钞》《龙顾山房诗赘集》等,俱已刊行。他又辑有《侯官郭氏家集汇刻》,将曾祖郭柏荫、祖父郭式昌、叔祖郭传昌、父亲郭曾炘的诗文著作集中刊印。此外,他将须社唱酬词作结集为《烟沽渔唱》七卷刊行,又与老友们将聚谈时的掌故内容汇编为《知寒轩谈荟》四卷,分上下册油印,内容涉及史事、掌故、礼制、科举、藏书、碑帖字画等,每条末尾注明叙述者的名号,这些都是可供今天学术研究的珍稀资料。

近些年来,郭则沄及其学术成果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学界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化。郭氏的主要著作再次被整理、出版,多部作品还出现了两种以上的点校本。有关郭氏著述的新资料也不断被发现,如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推出的《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第6册就收录了该馆所藏郭氏未刊稿本三种——《家乘述闻》6卷、《竹轩零拾》不分卷及《各种杂稿》。另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郭氏诗作在结为《龙顾山房诗集》前,先编有《小鄂跗堂诗集》6卷,现存宣统元年抄本4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 这是迄今所见郭氏最早的诗集。

与整理、出版郭则沄著述相比,学界对作者本人经历和活动的研究明显不足。个中缘由,在于郭氏本人的材料大多零散,或见于清季北洋官方档案,或见于当时报纸,或见于时人日记,很难窥见传主一生的事迹。保存下来的《龙顾山人年谱》,则大体可见谱主一生的主要经历,填补当下研究的空白。年谱对庚子事件、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丁巳复辟等重大历史事件均有反映;谱主后虽自称脱离政界,仍对政治极为关心,又因其友朋多在政界,年谱中对北洋时期派系斗争、军阀混战都有丰富的记载;特别是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北京、天津遗老群体的文化活动记载尤详,诸如清史馆修史、北京北海团城古学院,以及天津冰社、须社、俦社、北京钵社、律社的活动反映较多。这些不仅对于了解郭氏生平、解读其作品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观察清遗民群体的生活样态同样是珍贵的原始资料。

为了便于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郭则沄的生平,我们又辑录数种资料作为附录。内容包括:(一)郭则沄本人所撰《鬯芳写梦图》诗注。1917年秋,郭则沄购买新宅,因溥仪赐御书“鬯芳旁布”匾额,遂名其斋曰“鬯芳簃”。《鬯芳写梦图》是画家祁井西选择郭氏生平行迹之重要者绘制而成的二十幅画,每幅后各系郭氏自题诗跋,并装池成册。现图册已失,惟诗跋存焉。(二)郭曾炘、郭则沄父子的碑传文献,包括哀启、墓志铭、神道碑、墓表和传记,以及郭久祺所撰回忆文章两篇。(三)《清诗纪事》《近现代词纪事会评》等著作中对郭曾炘、郭则沄父子的诗词评述。这些资料将郭氏父子诗作与经历结合起来评判,有助于学界深化研究郭则沄及清遗民群体。

感谢郭久祺先生提供《龙顾山人年谱》稿本复印件,并对整理稿进行了仔细审阅。北京文史馆馆员刘宗汉先生拨冗校阅文稿且赐示改进意见,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古籍特藏室任青女士承担了大量的原稿核校工作,谨此一并申致谢忱!年谱原稿无公元纪年,为方便读者,特意补加;年谱每年所记之事均按谱主原来所分段落编排,个别异体字按照规范要求做了处理。文献整理涉及文史领域的诸多问题,因才学所限,其中舛误实所难免,诚恳期待方家提出批评。

整理者
二〇一七年九月十日 gf+ta5pVvsTFKDcyO7AmFk+8MLxHbX1svuMkuqmqgn0Z7is8cAvrwYc8kJX0C1J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