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要人物介绍

朱 说 范仲淹三十岁之前的姓名。说,通悦。

范仲淹 朱说复姓归宗后,名仲淹,字希文。吴县(今苏州)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生于真定(今正定县),长于淄州(今淄博)。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以朱说之名进士及第。官至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馆职至资政殿学士;差遣至参知政事。入仕后沉于下僚十余年,官显后5次被贬放。52岁充陕西副帅并帅鄜延路,后与韩琦、庞籍同为陕西最高军帅。曾监西溪盐仓、知兴化县、执教应天府书院;任谏官,判国子监,先后知睦州、苏州、开封府、饶州、润州、越州、延州、耀州、庆州、邠州、邓州、杭州、青州,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赴知颍州任途中病逝徐州,谥“文正”。葬万安山(今伊川县境)。育四子三女。

欧阳修 字永叔,吉州(今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高第。对年长其18岁的仲淹执弟子礼,以维护仲淹为己任。庆历三年知谏院,庆历新政的主要推动者,后御史劾其乱伦,落职贬滁州。

吕夷简 祖籍莱州,长范仲淹11岁,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高第,三度出任宰相,封许国公,先后执政20年。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卒,谥“文靖”。仲淹三次被贬又升职重用,皆其操控。留下范、吕是否欢然解仇公案。

富 弼 字彦国,洛阳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举制科甲等。对年长其15岁的范仲淹执弟子礼,以枢密副使与仲淹共同主持庆历新政。

韩 琦 字稚圭,相州(今安阳)人。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高第。与年长其19岁的范仲淹义兼师友,共同经略西事,时称“韩、范”,后又同入中枢。曾就对西夏战略和水洛城案与仲淹针锋相对。

夏 竦 江州(今九江)人,20岁恤录为最低级武职,以诗文受宰相赏识,中制科改文官,以干才著称。35岁拜枢密副使、改参知政事,后任枢密使,封英国公。任陕西军帅时荐小其4岁的范仲淹副之。庆历新政期间先后发生的几场政治风波,实为夏竦幕后操控。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卒,初谥“文正”,遭司马光等抵制,改谥“文庄”。

晏 殊 抚州人,14岁童子试及第,赐进士出身。先后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枢密使、宰相。外放南京留守时延聘仲淹主应天府书院教务,再荐入馆阁,使其得成名流。仲淹尊小其两岁的晏殊为师,但二人关系微妙。

皇 上 仲淹入仕时,皇帝为赵恒,5年后崩,是为真宗,子赵祯继位,是为仁宗。仁宗在位41年,前10年由章献明肃太后垂帘听政。仲淹在仁宗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年间为官30年。君臣关系复杂,大体有一个感其忠、信其诚、怨其拗、用其贤、疑其欺的演变过程。

滕宗谅 字子京,洛阳人。与仲淹为同榜进士,后受仲淹荐帅环庆路,改帅泾原路,御史劾其贪,引发风波,对仲淹的操守及刚开局的庆历新政损伤颇大。宗谅贬知岳州,重修岳阳楼,遂有《岳阳楼记》之出。

郑 戬 字天休,吴县(今苏州)人。仲淹连襟。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高第,先于长其3岁的仲淹入馆阁、拜枢密副使,后接替韩琦、仲淹帅陕西,排挤滕宗谅、张亢,与韩琦、尹洙争,先后引发滕宗谅案、水洛城案,震动朝野。

元 昊 西夏王,拓跋氏后裔,唐赐国姓李,宋赐国姓赵。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建国称帝,多次发动对宋战争,并与契丹国交战获胜。后与宋议和,取消帝号,继续对宋称臣。

张 元 原名张三才,华州(今渭南)人。屡试不第,投夏,更其名以动西人观听。元昊建国称帝和对宋战争的主要策动者,官至西夏宰相。

种世衡 字平仲,洛阳人。以叔父荫补官。任鄜州通判时,受小其4岁的军帅范仲淹识拔,以文改武,筑清涧城;知环州时筑细腰城;行反间计,诱元昊诛杀其左膀右臂野利兄弟。

梅尧臣 字圣愈,宣州(今宣城)人。屡试不第,以叔父荫补官。初,视年长其13岁的范仲淹为师友;后范、梅交恶。

王拱辰 咸平县(今通许县)人,欧阳修连襟。天圣八年(1030年)状元。30岁左右即知开封府,再改任御史中丞。庆历新政参与者。因滕宗谅案与年长其23岁的参知政事范仲淹激烈辩论。与仲淹一起荐苏舜钦入馆阁,又主导了进奏院之狱,将苏舜钦等仲淹的追随者一网打尽。

杜 衍 越州(今绍兴)人,少时以流浪为生,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高第,任枢密副使时支持仲淹对西夏战略,任枢密使、宰相时支持庆历新政。因受女婿苏舜钦进奏院之狱牵累,又被疑与仲淹结党而罢政,封祁国公,居应天府。

张 纶 颍州(今阜阳)人,任江淮制置发运副使时力排众议,支持监西溪盐仓的范仲淹修筑捍海堰提议,荐仲淹知兴化县主持筑堰,地基甫成而突发重大事故,张纶上疏为仲淹辩护,免于穷治深究;仲淹调离兴化县,张纶主持筑堰。堰成,沿海百姓为其修生祠,仲淹作记颂其功。

张方平 字安道,应天府(今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制科高第。仲淹弟子。庆历新政重要参与者。进奏院之狱起,力主并推动朝廷严惩苏舜钦等人。

孙 沔 字元规,越州(今绍兴)人。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进士。仲淹知越州时与小其7岁的孙沔结识,后荐其出任陕西转运使;仲淹私通元昊书事发,孙沔极力为其辩护。仲淹病危之际,知徐州孙沔悉心侍于病榻前。

张 亢 字公寿,临濮(今菏泽)人。进士出身,以文改武,为延州钤辖时,军帅范仲淹以国士待之,后荐其帅泾原路,为郑戬排挤,御史劾其不法,仲淹为其辩,得全。

李 纮 字仲纲,应天府(今商丘)人。进士出身,受吕夷简识拔改京官,先后任监察御史、陕西转运使、知秦州,卒于任上。范仲淹、郑戬之妻兄。

尹 洙 字师鲁,洛阳人。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与年长其12岁的范仲淹义兼师友,以仲淹朋党自居,主动请贬。受征辟入幕,与仲淹就对西夏战略争论二十余日,不欢而散。病重时仲淹接其到邓州治疗,为其经理后事。

葛怀敏 真定(今正定)人,开国名将葛霸之子,帅鄜延路兼知延州,后改为副帅,仲淹以其怯懦不知兵奏调之,改泾原路副帅,定川寨之战中殉国。

狄 青 字汉臣,汾州(今文水)人。代兄受过,刺面从军,因屡立战功,受仲淹等帅臣识拔,升任军帅。在水洛城一案中酿成流血事件,令仲淹恼怒,又不得不设法保全。

胡 瑗 字翼之,泰州人。仲淹监西溪盐仓时与小其4岁的胡瑗订交,后荐其主苏州官学,再荐其入仕。后成大儒,“宋初三先生”之一。

石 介 字守道,奉符县(今泰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投仲淹门下。仲淹入中枢,石介作《庆历圣德颂》以歌之;又吁请范、富行伊、周之政,掀起轩然大波,范、富不自安,先后离开朝廷。石介惊恐,暴卒后险被开棺验尸。学识深厚,“宋初三先生”之一。

高若讷 字敏之,榆次人。进士出身,为谏官时因仲淹落职贬饶州,若讷以为所罚无不当,欧阳修致书痛诋之,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嘲弄之。后取代推行新政的范仲淹、富弼等人成为中枢大臣。

章得象 蒲城人,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仲淹任参知政事时,年长其11岁的得象为宰相。对朝政袖手不言,以计使仲淹罢政受辱,并主持废新政。庆历八年(1048年)卒,谥号“文宪”。

贾昌朝 获鹿人,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进士。仲淹次女嫁其亲侄,遂成亲家。与长其8岁的范仲淹同拜参知政事,仲淹罢政后,昌朝升宰相。庆历新政的主要反对者。

杨怀敏 宦官、大内总管,一度出任边将,策动保州兵变,兵变平息后受朝廷嘉奖。保州兵变实为庆历新政转折点。

契丹主 契丹(辽)国皇帝耶律宗真。宋与西夏战事骤起,耶律宗真背澶渊之盟,强迫宋增加岁币,又以替宋出气为名亲征西夏。契丹大军屯兵河东路边境,引发范仲淹与富弼、杜衍、韩琦之间对其意图的激烈争论。

蔡 齐 字子思,莱州人,与仲淹同榜进士,状元。先后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罢政后以户部侍郎知颍州。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卒,赠兵部尚书,谥号“文忠”。仲淹长女嫁其堂弟蔡交。

王 质 字子野,名相王旦侄,家族富贵。以伯父荫补官,赐进士出身。仲淹落职贬饶州,王质祖饯于都门,以两个女儿分别许配于仲淹次子纯仁、三子纯礼。

小 鬟 张氏,桐庐人。仲淹知睦州时入范家为女使,善持家,后生子纯粹。仲淹知饶州时,因梅尧臣无意间误传其为雏妓,酿成风波,仲淹险遭严遣。

谢 氏 范仲淹生母。真定(今正定)人。初嫁成德军节度掌书记范墉,生子仲淹,范墉卒,携幼子寄居苏州天平山咒钵庵,后再嫁平江军节度推官朱文翰。天圣五年(1027年)卒,仲淹以官阶换封“县君”,葬河南县万安山(今属伊川县),仲淹显贵后封赠“吴国夫人”。

李三妹 出身应天府名门望族。以堂兄李纮牵线,与在应天府书院读书的朱说定亲。朱说复姓归宗后成婚,育纯佑、纯仁、纯礼并二女。仲淹落职贬饶州,三妹逝于饶州官舍。 +7KRxgIzyzrQXl5t+HW+0penKwbCE4dQkLQjFIFt2/0ttphDJ0+SpunC+fE9My0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