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章节安排

本书共有六章。在第二章,笔者从丧服制度来考察父系观点下的母子关系。首先,简要描述整个丧服制度的制服原则,以及借由服丧所彰显的父系人伦价值,作为进一步讨论丧服制度中的母子关系之知识背景。再者,利用《仪礼·丧服》,分别讨论亲生母子、非亲生母子彼此如何服丧的规范,分析父系礼制如何界定母子关系,又如何贬抑母子关系。

第三章承续第二章的礼制脉络,重点放在魏晋时期孝子如何为母服丧。笔者利用《通典》中,集中于魏晋时期的服丧礼议和案例,讨论人子为母亲服丧的发展变化。魏晋时期留下大量的服丧议礼,一方面显示魏晋时代重视丧服礼的实践,另一方面也透露出现实人情和父系礼制有难以应合之处。焦点在于孝子为母亲服丧,加入个人的自主判断,不愿完全依循礼制规定,而引起朝廷或礼学家的批评讨论。首先探讨魏晋争议最多的庶生母服丧,考察主张服重与服轻所依据的理由,以及子为庶生母服在魏晋的重要发展。其次讨论子为出母服丧的相关争议,服或不服,有何根据,孝子如何自作主张诠释礼经与父命。最后讨论在汉晋间逐渐发展成立的孝子为嫁母服,及相关的同母异父兄弟服,凸显在礼经缺乏明确规范的情况下,人情义理如何渗入礼制,回应现实的人伦需要。

第二、三章的讨论,一方面显示父系礼制与孝子服丧实践,存在对比落差;另一方面也揭露礼制并非一成不变,必须顺应人伦需要而调整。笔者尝试在第四章、第五章讨论礼不胜情的现实情境,以及丧服制度之外,其他影响塑造母子关系的文化价值。由于历史中的人伦现象具有变化缓慢的特征,为了呈现比较完整的人伦文化情境,第四、五章的取材范围将会超出魏晋时代,而追溯到两汉,延续到南朝,并引用少数北朝的材料。

第四章讨论母子在生活情境中荣辱与共的现象。经典中“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的说法,印证于现实生活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母亲的嫡庶身份影响儿子的嫡庶身份,家父长对母子的爱恶亦经常是一体牵连;而儿子的成就与地位也往往与母亲分享。命运相连的处境,使母子关系更为紧密。但另一方面,家父长的权力以及嫡庶之辨的观念,还是可能对母子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笔者亦予以分析,冀望能呈现母与子在家庭、社会的各种可能处境。

第五章讨论以儒家为主流的价值系统中,文化所强调、重视的母子关系与互动情况。本章将利用史传记载及笔记小说、佛教故事、僧传等材料,呈现母子生活互动的实态,这些材料所描述的母子互动情形是融合现实实态与文化观点的产物,往往蕴含作者及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具有塑造理想典范的作用,并且压抑不符合文化价值的现象。首先讨论生育文化下的母子关系,着重探讨女性在生育文化中扮演的角色、生育文化加诸女性的压力,以及胎教与母子感通的观念,显示生育文化对母职的期望和对亲生母子的特殊看法。其次讨论最受史家青睐的贤母故事,“教子有方”受到儒家文化高度肯定,是母亲最大的成就。讨论的焦点放在母教故事中所见的母子关系,以及母教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分析文化价值重视母教、对母子关系可能带来的影响。从母教追续下来,接着讨论母亲与儿子的权力关系。母亲多以教子显荣,儿子则因孝亲留名。在孝道的影响下,母亲对儿子有极大的权力,对应不同的母子名分,而在展现上亦有所区别。母亲借由对儿子的权力,伸张自己的意志,并将影响力延伸至社会、国家。母子之间除了有明显的上下权力关系,母子情感对于母子关系亦有重大影响。所以最后将焦点放在亲生母子与继假母子的情感互动上,凸显母子在文化生活中所培养的情感难以限制在礼制的规范中。

第六章为结论,综合讨论女性为母的经验对“父系制度”的挑战。“父系制度”如何塑造母职、利用母职传承父系家族?为母经验如何受到“父系制度”的压抑,如何寻求突破?首先,综合讨论魏晋时期的母子关系如何挑战父系制度的控制。其次,讨论于氏如何从为母的经验出发,推翻贺率为人后的说法,并证成两人的母子关系,作为母职经验挑战“父系制度”的极致例证。最后,分析时人对于氏上表的评议,考察于氏立论与“父系制度”的冲突点,归结“父系制度”如何控制母职。 GQARZxTKRqhoeXTODbx+emSeOMrryORmyoUzYJJ4zjWsVs/0vMZCtJvFD0Uap8Z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