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东方总部到茂旦洋行

墨菲回到事务所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在8月正式设立“东方总部(Headquarters for the Oriental Department)”。在1918年第二次前往亚洲之前的4年中,墨菲经常在这个办公室工作,负责完善在中国之行旅途中的作品设计构思,落实各项目与业主方商定的工作框架,并监督到所有的细节。

1915—1918年,墨菲和丹纳建筑事务所的项目构成由美国本土逐渐向以中国为主的亚洲转移。到1918年4月,其亚洲项目已占全事务所项目的49.6%,合计设计费用更是较1915年增长了3倍多。

在此期间,这些由“东方总部”推进的项目以校园规划与建筑为主要类型。除前述任务之外,还承接了上海圣玛利亚女校(St. Mary’s Hall)组群建筑,上海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现址属上海理工大学)规划及建筑群,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现址属福建农林大学)规划及建筑群,杭州蕙兰中学(Wayland Academy,现杭州二中)和宁波浸会中学(Baptist Academy,现宁波四中)等,以及东京、汉城(首尔)的校园项目,其他类型建筑设计有苏州医院和花旗银行北京、天津、汉口的分行等。

1918年4月,墨菲由三藩市(旧金山)出发,中途经停首尔会晤相关负责人后,5月底乘火车前往北京,第二次来到中国。随后,墨菲于6月中旬抵达上海并先后奔赴苏州和福州两地。

墨菲1914年开始在纽约的办公室组建他的“东方总部”时,就切身感受到中国建筑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他对建筑适应性的审美观与一些传教士的兴趣相似,雅礼大学的规划与设计经历使他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越来越多的建造实践中。而当绝大多数外国建筑师和委托业主都在复制他们认为具有先进性的西式建筑时,墨菲因为对中国传统建筑遗产的敏锐和坚持而崭露头角。

1918年7月初,事务所又新获得了上海私立复旦大学(Fudan College,现复旦大学)规划及建筑群和苏州东吴大学(Soochow College,现苏州大学)住宅、宿舍、体育馆、科学楼两个项目的委托,这被墨菲视为未来在亚洲或是说中国事业良好发展的前兆。加上疲于中美两地奔波,墨菲和丹纳决定在上海外滩设立分公司。7月20日,被称为“茂旦洋行(Shanghai branch office of Murphy & Dana)”的中国分公司正式开业,办公地点设在外滩广东路与中山路路口的有利银行大楼7层(现中山东一路4号)。(图9)同时,纽约总部开始招聘中国建筑师,其中就有后来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吕彦直(1918—1922年在职)、上海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的设计者李锦沛(1923年在职)、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董大酉(1928年在职)等,部分成员成为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翘楚和中坚力量。

茂旦洋行开业后,为了获得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墨菲曾希望把事务所重心由纽约转至上海。也许是第一任妻子恩达在这一年去世,墨菲也想长时间留在异国,并全心工作以化解哀思,但这种举措在外国建筑师中是不多见的。即便如此,设计团队全面倾向中国,所面临的局限和竞争问题依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所有在华建筑师都共同遇到的材料和造价的限制,以及“员工和承包商如何熟练地执行他(建筑师)的命令,如何有效地与最重要的客户建立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预知的麻烦。很显然,客户对于以低廉价格解决技术问题的关注有时会压倒美学。要成功,墨菲他们必须兼有审美的敏锐度和节俭务实的品质。这种状况甚至一直持续到新中国建立以后。1958年,周恩来总结为“建筑设计要贯彻实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

图9 1919年茂旦洋行的成员,前排右起第二人、执铅笔者为墨菲

资料来源:《亨利·墨菲 一位在中国的建筑师 1914—1935》,康奈尔大学1989年
郭杰伟博士学位论文。

另一方面,则是竞争对手的存在。在现代建筑运动兴起之前,在华外国建筑师的设计风格差异主要在于中西之别。一类以创作西方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为代表,19 世纪下半叶欧美盛行的折衷主义一直延续到1920年代,被作为当时首选的主流风格。这类建筑师的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的立面,在民国行政建筑、公共建筑、学校建筑和工业建筑等建筑中均有所表现。还有一类以推行“传统复兴式”风格的建筑为代表,更加关注西方建筑在中国的“本土化”的表达,并积极探讨西方建筑与中国建筑的融合创新。早期出现在“教会本土化”推动下的教堂和教会学校建筑,1927年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积极倡导“中国固有形式”,这一风格也被应用于更多的公共建筑上。“传统复兴式”早期代表建筑师除墨菲外,比较著名的还有设计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何士 (Harry Husszy);设计北京辅仁大学的格里森(DomA.Gresnigt)以及设计北京图书馆的莫律兰(V. Leth-Moller)。

面对的困难和潜在的风险,最终带来事务所工作秩序的波动。1920年12月,由于意见分歧,墨菲和丹纳这两位共同工作了12年的搭档宣布解散。1921年1月底,墨菲建筑事务所重组,正式更名为墨菲/马起和韩林建筑事务所(Murphy,McGill & Hamlin, Architect,时译为“茂费马起韩林建筑师”)。

而在1918年的时候,一切还都是那么欣欣向荣。1918年9月3日,墨菲前往南京。不久后,墨菲几乎同时接下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现址属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燕京大学(现址属北京大学)两项校园规划与设计,这两个项目被后人评价为墨菲职业生涯的巅峰作品。 XRF9aruseP6JGJLn2VVlytlAqOL/Wju7+FvOoO743NIABF37NuFKuuGw0wEnNi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