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新校园的谋划与构思

新建学校规模起初计划容纳200名学生,在司徒雷登的帮助下,于1916年购置了宁海路一带随园旧址内的160亩土地。选择的基地位于清凉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西靠“大西山”,北接“小西山”,南抵“南山”,三面环山,中部和东部是一片开阔地。1918年4月,新校园的详细地形图由亨利·贝克(Henry E.Baker)组织测绘完成。

建设资金筹集主要由1915年结成姐妹校的美国史密斯女子学院捐助和募捐。1919年,校园基建工程启动前,校方有4万美元(时价约兑6万银圆)专项资金,且德本康夫人又专程宣讲返美筹集,截至1921年,经由美国史密斯女子学院共筹集到了60万美元(兑87—95万银圆)的建设经费。由于资金准备充沛,德本康夫人希望新校园在风貌与建筑形式方面,能展现更多代表中国地域文化的元素,而不仅仅是“屋顶”型式。

南京城里的西式建筑已越来越多,类型样式各异。早先的起自太平天国天京被破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创办军事工业和开办军事学堂。同治四年(1865)的金陵制造局是南京最早的近代工业建筑,其他为金陵船厂(1866)、火药局(1884)、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1896)等,后者现今遗存寥寥。光绪十六年(1890)的江南水师学堂有巴洛克(Baroque)风格的门楼,校舍同江南陆师学堂之矿路学堂(1896)一样是为数不多的“外廊样式(Veranda Style)”,因下关开埠较晚(1899),除了后来租用的英国大使馆(又名小白楼,1916)和法国大使馆,这种“移植”东南亚殖民地的做法已少见。作为三个主教区之一,复建的罗马风石鼓路天主教堂(1870)是当时最早的西方古典主义形式建筑,汇文书院钟楼(1888)、马林医院(现鼓楼医院内,1892)是殖民地(Colonial)和乔治亚风格建筑,规模都不大。下关火车站(1905)、江苏省咨议局 (1909)为文艺复兴式,是最早的交通和行政类建筑。1912年后南京的政治地位升格,主流西式折衷主义建筑的等级和类型变多。大马路上的中国银行南京分行(1912)、江苏邮政管理局(1918)、南京邮电局(1919)等呈现为新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式,而扬子饭店(1912)法国城堡府邸式建筑揭开了商业建筑的序幕。

“教会本土化”现象在南京已开始出现,圣公会创办的益智小学(1916,道圣堂旧址,现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只是在方盒子上加了中式的大屋顶,自然为德本康夫人所不喜。司马 (Alexander G Small)督造、齐兆昌 监理的金陵大学(1917—1926)做了很大改进,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还没有全部建完。而女大的临时校址是租赁城东绣花巷李鸿章遗宅,雅称“百间屋”或“百屋房”,厢房百余,花园回廊俱全,师生俱心怡其风物。她在之前给墨菲的信中写道:“如果我们赞同中国风格的话,会是不超过二层的房屋,我个人希望在屋顶之下(的建筑形式)也是中国式的。你们对雅礼大学的建筑设计图比我见过的任何其他(新建)建筑都更接近真正的中国式样。”墨菲很支持这种观点,他在8月3日的回信中写道:“我完全理解你的感觉,你们的建筑物整体上也应该是中国式的。显然,屋顶是中国风格最显著的特征;但风格的本质还体现在开窗方式、虚实关系、体量和细部。我们都觉得在当代的设计中,需要处理比顶部更多的部分,否则是不足以试图去获得这些卓越的中国建筑精髓。”

南京会面的9天之后,墨菲和福赛斯向德本康夫人展示了两三种不同构思的草图。双方经过讨论确定出初步方案的雏形(图12),计划“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深化和细化”。伴随着这个阶段的初步工作与交流,墨菲在工作“备忘录”中记录了他对设计项目的一些思考和判断。

图12 墨菲手绘的校园规划鸟瞰图(1918)

校园空间与形象塑造中,他首先关注的是建筑在复杂地形上的朝向和布局,然后才是它们应该如何呈现中国风格。基地现场边界零散,地形和地貌条件驳杂,南端丘坡之下还散布池塘11口。校方正在与市府当局沟通,协商处置基地内发现的大量土坟,以及修整取直不规则宗地界线的边角形状。墨菲对场地主要特征的总结和基本策略是:“东西向狭长的洼地贯穿于整个宗地的中央,一组以其中心线为主轴的建筑群布局,将最大地实现场地在空间特征上的可能性。”他在描述这个决断时第一次提出“适应性”建筑的原则。因为场地南高北低走势和山体地貌变化条件的限制,在建构传统礼仪性空间秩序的同时,舍弃了中国传统南北向中轴线的常规方位。墨菲认为:“建筑物的朝向(选择)是我们在其它已知高校建筑群中最好的想法”,即“近乎东西向长轴布置的宿舍,以及南北向长轴布置的报告厅”。这种源于古典主义的凸显中轴、平抑两厢布局,表明了“适应性”说法的骨子里还是欧美的西方设计思维与空间逻辑。显而易见,中国空间营造的内涵意蕴和精髓,很难为一个非母语体系的外国人通过短暂体验而理解,甚至今天因文化被割裂而传承支离的我们在理解上都有些吃力或盲目。而外在表象的学习和解构显得更具备可操作性,无论是墨菲游刃有余的西方古典还是东方美学,无论民国时期的东西合璧还是当代的东施效颦,都大抵如此。

墨菲的另一个建议是关于校园功能组织,“从实用的角度来”,将建筑群放在山脚下的平地上,而不是在斜坡或山顶上。“在南京气候条件下,学校的主要问题是注重冬季的舒适性而不是夏季;因为学院在最炎热的时节已经放假,因此,利用山体的保护在避风处布置宿舍,好过在山顶上的微风习习。同时,整个校区最好的景色也是面向东方的山峰,恰恰处在我们规划的主轴线上。”在校园建筑群的具体布置中,四栋宿舍楼以合院的形式位于基地西端。居住建筑防护寒冷天气的必要性与女生宿舍相对私密性需求相结合,并最大限度地让每间房都获得日照。东侧的科学实验室则考虑朝北向的漫反射光线要求。

校园空间构成应该是中国传统庭院组合配以小桥流水的园林。“我们认为,宿舍合院内的庭院景观应尽可能地处理为中式,并且尽一切努力使这部分非常本土化。”换言之,造型与风格体现中国理念,并适用于其他校舍所围合而成的空间。图书馆与小教堂、一对教学楼和系馆、报告厅(后改为社会与体育大楼,建成后为会议与体育大楼)均南北对称布置在学生宿舍的东面,除教师宿舍外,它们都围绕一个中央绿地空间,呈四边形合院排列。墨菲希望能够方便学生去上课,因此教室和实验室应靠近生活区;图书馆和小教堂由于是最公共的两座建筑,应该“放在最接近公共道路的东端,侧面是有庄严的组合”。尊严的空间序列“在一个大学组团中如此重要”,墨菲断言,如果把现在位于东边的三个池塘连接起来,用平桥或折桥横跨这些人工溪流,那么最具吸引力的景观效果将会得到强化。而从实用的观点来看,环绕中央池塘的环形车道,将为到达教堂和图书馆的车辆提供理想的通行空间。

墨菲总结和借鉴了以往校园项目景观环境细部营造的经验和教训。例如雅礼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个项目中,如何通过运用轴线以及院落空间的开合,为建筑群的主立面提供合适的前景视野,并最终凸显校园整体空间结构。在复旦大学,他也曾提议采用园林拱桥来达到一种如画般的效果;在福建协和大学,他已经面对过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丘陵地貌场地。因此,金陵女大的设计看起来似乎并不像早期时那般缺乏经验。

1918年夏天,墨菲在实践中产生的这些适应性问题的思考,在初秋时分逐渐发展成熟并充分地融入金陵女大的设计中,最终形成了向德本康夫人和金陵女大委员会提出的初步规划成果。 BTMhTMXsW4nfrRK4RnIA/o/NHEGXonbw90AA9k8FINmsLlNNFtWYFM588E1c1M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