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4.同治五年正月初六日(1866-2-20)

叔平吾弟足下:

正月一日晚饭时,折弁盛占鳌回,接到十二月初七日所发家书,惊悉三兄于十月二十七日巳时在花马池军营积劳病殁。发函伸纸,悲痛欲绝。窃念三兄身体素壮,乃膺末疾无良医药,竟至不起。呜呼!痛哉!身后蒙恩复官赐恤,不白之冤可昭雪矣。九原有知,亦堪告慰。灵柩未识于何时可以抵京?侄辈西迎,未识于何处可以接着?到京后停灵在天凝寺,甚妥。开吊定于何日?侄辈身体若何?均极驰念。

三兄学养兼到,故临殁而神明湛然。其遗书以敦孝友、读经史为子弟勖。此吾兄弟子侄辈所当终身诵之者也。兄闻信后次日即请假十日,于初三日设位成服(在东厢房)。僚属来唁,仍易青袿,冠缀缨纬,以应酬之。有以祭奠日期来问者。答以上有老亲,不敢举动,概辞却之也。讣帖拟俟京师寄来再散。然拟仅送亲友及有年世交者,属吏不概发也。志铭请何子贞撰文,甚好。子贞前日闻信即亲来哭拜。其情意可感,求其作文,必有可观。此复即颂近安不备。兄同爵顿首启。正月初六日。

母亲上年冬月虽偶尔感冒,然既身热且发吐红旧症,须加意调理。三兄事未知于何日告知,母亲既知后,未知如何悲痛,左右必须有人随时劝解。可令筹儿妇及秀姑娘常在旁侍奉,庶免老人闷坐伤怀。同乡赵价人之女爽直不客气,亦可时常接来闲话,以破岑寂。吾弟拟于今夏赁屋十刹海娱亲固妙,但彼处趋直稍远,且老人进城独住更寂寞。而家中上房无人照料,亦不相宜,不如吾弟赁居东花门外,或请老人偶过之为愈也。

吾弟蒙恩在弘德殿行走,此固儒生非分之荣,且日侍圣学,可成先人未竟之志。吾弟宜尽心竭力,以图报称。待人须谦恭,处事须和平,礼节须谨慎,言语须缄默。盖其地贵近日,与枢廷及御前诸贵人相周旋,凡一举一动不可忽略。侍从宦官,亦宜待以礼貌。至年节所费,更不可少。吾弟素性近于亢厉,须时时自持之,切勿太过为嘱。

京寓用度,兄前信已曾提及,今年当极力筹寄,况现在吾弟入直内廷,一切车马衣服不能从简,每年所费又须略增,兄自当随时接济。吾弟勿以此为念。仲侄倘回南,寓中家事可令筹儿经管。盖此儿平日尚知稼穑艰难,不致多用也。吾弟平素衣服本不讲究,虽是俭德,然既当此差,则不能不添制数件。凡棉夹、单纱、袍袿,皆须齐全。单纱者必须要新旧两副。(旧者备阴雨天穿。)蟒袍、青袿等单纱者,亦不可无。袍子大小长短要称身。在御前讲书,袍须略短,起跪方便。一切应添应改者,可随时添改,切勿惜费将就。家人倘不敷用,必须再添,万不宜过于省俭也。至嘱,至嘱。

【按】 此函写于同治五年正月初六日。同治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巳正,翁同书“在花马池公寓疾终” 。是年十月十一日,“慈亲小恙”;十月二十四日,又感寒咳嗽头疼。之后断断续续,反复感冒。十一月十一日,又感冒发热;是日,翁同龢“蒙恩命在弘德殿行走”;十一月十四日,“慈亲今日渐愈,而傍晚咳甚,忽咯血十馀口,色鲜而凝”;次日咯血方止 。此后,翁同爵母亲身体方逐渐好转。之前,同治三年正月十八日,慈亲因“小恙”而致“吐红旧疾又发” ;三月、八月间吐红旧疾亦有发作,故而函中翁同爵云慈亲“发吐红旧症”。

秀姑娘,或云秀姑、秀姨,翁同龢侍妾。咸丰七年秋,翁曾荣回乡,时值翁同龢夫人汤氏病重,嘱咐翁曾荣为翁同龢置一妾。惜人未到而汤氏病逝。咸丰十年四月二十二日,翁同龢纳妾陆氏,太仓人,久居常熟 vgpTwGIQD6GuSDcZLcpWfQq0/EN5VjoAkazjq1gYw0I4I2MzhmpI4s7MwiyTulD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