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同治四年六月二十七日(1865-8-18)

叔平吾弟足下:

月之二十日贡差回,接到闰五月十四日所发家书,藉悉母亲大人近体安康,合寓均吉,曷胜欣慰。惟今年天气炎热,较之往年为甚。老人起居尤宜加意珍卫为祷。兄卸署臬篆回盐道本任,事简客稀,甚觉身心泰然,且衙署高爽,可以解衣磅礴,故日来虽酷暑异常,亦不觉其苦也。幕中有鹤皋、子京,公事之馀即聚而纵谈,不嫌寂寞。亲戚王、苏二君已为之位置一安研所,(王荐清泉令陈宝善,苏荐浏阳令刘凤仪。)均不在署矣。

昨见中丞交来一单(今将原单寄上),要觅杜文正公等诸位行述,谆嘱托吾弟务为觅得寄来。否则或托人至国史馆上将其列传钞来为要。中丞屡询吾弟近况,便中或作一通候札致之。此间近日无事,闽贼入粤之镇平等处,尚未窜动,(本省有勇万六千人扎楚粤交界处所。)故东防亦不吃紧也。秋暑逼人,吾弟须随时珍摄。此布即颂近安,馀俟续布不备。兄同爵(上钤“玉甫”朱文方印)顿首启。六月廿七日。

杜文正公行述、潘文恭公行述、汪文端公行述、长文襄公行述、那文毅公行述、松文清公行述、刘文清公行述、百文敏公行述,祈函取借阅。

【按】 臬篆,臬司的官印,亦借指臬司。此札写于同治四年六月二十七日。同治四年七月二十日,翁同龢“得五兄六月二十七日长沙书,已回任,事简客稀”

杜文正公,即杜受田(1788—1852),字芝农,山东滨州(今属山东)人。咸丰帝之师。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之名。杜受田去世时咸丰皇帝亲自带领两班大臣前往祭奠,并追赠杜受田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事见《清史稿》本传。

潘文恭公,即潘世恩(1769—1854),初名世辅,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晚号思补老人,室名有真意斋、思补堂、清颂堂。祖籍安徽歙县,后迁居江苏苏州。乾隆五十八年状元,授修撰,嘉庆间历侍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道光间至英武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傅。为官五十馀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事见《清史稿》本传。

汪文端公,即汪廷珍(1757—1827),字瑟庵,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十二岁丧父,由母亲程氏抚养成人。早年科考不顺,乾隆五十一年中举,乾隆五十四年(1789)考中己酉科一甲第二名进士,与阮元、伊秉绶同年,授编修。历官礼部侍郎。二十二年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官至礼部尚书。以其文章品谊高天下,被誉为“正人”,故谥“文端”。事见《清史稿》本传。

长文襄公,即萨尔图克·长龄(1759—1839),字懋亭,蒙古正白旗人。父纳延泰,官理藩院尚书。乾隆中,由翻译生员补工部笔帖式,充军机章京,擢理藩院主事。从征甘肃、新疆、台湾、廓尔喀,累迁内阁学士,兼副都统。事见《清史稿》本传。

那文毅公,即那彦成(1764—1833),字韶九,章佳氏,一字东甫,号绎堂,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年间重臣阿桂之孙。乾隆五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直南书房。四迁为内阁学士。嘉庆三年,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迁工部侍郎,调户部,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擢工部尚书,兼都统、内务府大臣。那彦成三岁而孤,母那拉氏守志,抚之成立,至是三十载,嘉庆御书“励节教忠”额表其门。卒谥文毅。事见《清史稿》本传。

松文清公,即玛拉特·松筠(1752—1835),字湘圃,蒙古正蓝旗人。翻译生员,考授理藩院笔帖式,充军机章京,能任事,为高宗所知。累迁银库员外郎。嘉庆年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曾任军机大臣,兵部、礼部尚书。事见《清史稿》本传。

刘文清公,即刘墉(1719—1804),号石庵,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诸城(今属高密)人,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中二甲第二名进士,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其父之风。历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工书,擅长小楷,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卒谥文清。事见《清史稿》本传。

百文敏公,即张百龄(?—1815),字子颐,号菊溪,汉军正黄旗,隆化县张三营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从清朝乾隆年间至嘉庆年间,为官四十三年,勤政爱民,功绩卓著,历任刑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等要职,头品顶戴。卒谥文敏。 W16rn31JWBq1gX/2s1f0571IT8OrYsjxrBTWN+gkE4Qn3PTdB+QRCTVd/3lzXUG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