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犹记烽火岁月

■ 王德胜 口述 路建锋 整理

王德胜

历史总会这样铭记,当祖国母亲陷入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时,是他们挺身而出;当抗战胜利的曙光照耀华夏大地,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之际,国民党反动政府却猖狂发动内战,是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当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伟大祖国边陲时,是他们跨国鸭绿江,投身正义的抗美援朝战争……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王德胜就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

王德胜,男,1924年12月生,江苏洪泽人,1944年2月参加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在邹县人大常委会离休,离休前担任副主任职务。

王德胜在抗美援朝期间留影

这天上午,当笔者和张计生同志如约来到王德胜老人家里时,精神矍铄的老人家已等候多时了,我们的谈话也就此开始。以下即为王德胜老人口述的历史。

从放牛娃到新四军战士

我是1924年12月出生在安徽省蒋坝镇(现江苏省洪泽县),从小就饱受苦难,13岁时,家里实在困难,为了填饱肚子,我只能到地主家放牛。1941年,日伪军从盱眙一路扫荡到蒋坝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不光抢老百姓家的粮食、牲畜,还放火焚烧了蒋坝镇的整条商贸街,许多店铺、房屋毁于一旦。最可恨的是,日本兵还强奸妇女,肆意杀人。许多时候,老百姓的呼喊声、求救声,日本兵的狞笑声,房屋的倒塌声,在我的脑海里不停翻滚,我心里时刻涌动着要杀尽这帮畜生的念头。19岁时,做铁匠的舅舅为了让我以后能学得一技之长,便让我跟他学打铁。时局混乱,家乡又是一片瓦砾,那个时候,我感到了绝望。每天,当太阳西斜,我倚在铁匠铺旁的木门上,不断地问自己:我的明天在哪里?

1944年2月,新四军四师转战到蒋坝镇。新四军纪律严明,待老百姓如自己的父母兄弟,是咱穷人的队伍。同时,我还目睹了新四军是真打日军的,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当时,我就一个心思:加入新四军,打日本兵。即便是征兵,新四军还是有一个规定,是独生子女的不要。那一次,我们这里共有64个和我年龄相仿的青年人自愿参军,但有的因为是家里的独生子而无法参军。为此,他们还暗自落泪。参加新四军后,我被编入地方区队,从此开始了我的战斗生涯。

狭路相逢,打响对日本鬼子的第一枪

1945年春,日军占领了蒋坝镇。有一次,受上级委派,我到日军驻扎的防区去搞情报。那时,由于部队条件不好,没有枪,我随身带着两枚手榴弹就去了。靠近敌人的据点侦察一番后,正当我想再靠近一点仔细观察时,突然被巡逻的日本兵发现了。10多个日本兵立即端着“三八大盖”向我藏身的地方冲过来。情况紧急,我想,如果和他们正面交锋,肯定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撒腿就跑。边跑边想,如果突围不出去,就用手榴弹和他们同归于尽。跑出一段距离后,我突然发现路边有一个很大的藕塘,当时正是冬季,藕塘里的苇子和藕叶密集,我扑通一下跳进藕塘里,躲到苇叶的深处。一下水,我便感到全身冰凉,但情况紧急,容不得弄出一点动静。那些日本兵赶到藕塘旁时,已经找不到我的影子了。他们叽哩呱啦了一阵,随后朝藕塘放了一阵枪,便骂骂咧咧地返回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快要站不起来了。

由于我机智勇敢,每一次都能把上级交代的任务完成好,1945年3月,我被调到了新四军军部特务团,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不到半年,我被选拔为侦察员,不光拥有了军装和长枪,还能近距离接触和保卫新四军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那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唯一遗憾的,是直接和日军面对面交手的时候不多。

机会终于来了。

新四军北上后,军部留在一个叫黄花塘的地方。除了粟裕带领的一师,还有十二团。那时准备攻打扬州的日军,就在距离扬州不远的西瓜巷,我们所属新四军一营三连先是展开外围攻击,包括西瓜巷、仪征、九江等地。一天,日军100余人向西瓜巷的方向赶来,我们立即设伏,当日军进入我们的包围圈后,我们的长枪短枪一齐开火,把敌人打了个冷不防,大部分日本兵慌不择路跳进了河里。由于河水浸湿了他们的军装,他们在河里逃跑的速度并不快,我们就瞄准他们的头盔进行射击。这是我第一次正面迎击敌人,那时候,对日军的仇恨瞬间充满胸膛,我扣动机枪,把愤怒的子弹倾泻在敌人的身上,全然不顾从敌人那里飞过来的子弹。这一次,我们大获全胜,几乎将100多个日本官兵全歼。战斗结束后的那一晚,我辗转反侧,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此后,我还遇到过几次迎击敌人的战斗,但都是兄弟部队打的。我们有守卫军部首长的任务,只能传阅着战友们战后传来的喜报。

1950年在炮七师政治部任指导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国军民终于战胜了凶残至极的日本侵略者,全国一片欢腾。

围攻枣庄城里的大汉奸王继美

西瓜巷歼灭战后不久,上级命令下来,让部队转战山东。到了临沂,沂州府战斗打完之后,我们一路走,一路打,一直打到了滕县、薛城,直到枣庄。此时,盘踞枣庄的是大汉奸王继美。王继美,又叫王瑞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继美曾参加抗日游击队。1939年底,部队编为八路军某师峄县支队,其任二中队排长,后投降日军。日本投降后,王继美由汉奸走狗摇身变成蒋介石军队第十九集团军第三十二纵队司令。此汉奸恶贯满盈,曾杀害我军民多人,更是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官地惨案”,杀害山东军区警卫第九旅十七团四连、九连干部战士50余人。后在我军的打击下,龟缩在枣庄矿区。那时候,枣庄矿区密布铁丝网。因为我是机枪手,在老家时学过打铁,战斗打响后,我就扛着老百姓家铡草的铡刀砍与铁丝网相连的木柱子,以便战友们快速通过,吓得当时的矿警只装作看不见。正当我们把外围的据点拔掉时,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双方确定停战。军令如山,我们特务团和新四军七师的同志们离开了战场。

解放战争开始后,我历经的几次战斗

就在全国人民求和平、求民主的意愿下,反动的国民党政府却蓄意挑起了内战。他们撕毁《双十协定》,派重兵“围剿”我解放区,妄图各个击破。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战。

第一仗是1946年下半年,攻打五莲顶庙。那是下午3点多,我们的部队就从临沂开拔了。第二天早上7点多到了义兴镇,简单休整后即在宿迁修筑工事。下午的太阳落山了,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我们像出笼的猛虎向前冲锋。我抱着机枪也随着大部队一起向上冲,夜幕笼罩,只听四周都是机枪的嗒嗒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战友们的呐喊声。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我们一举拿下了五莲顶庙阵地,消灭敌人5000余人,剩余的敌人向徐州方向狼狈逃窜。

解放战争后期,王德胜(前排右一)与战友合影

第二仗是攻打沛州。主力部队是新四军新八师,因为老八师北上了,新八师是新组建的队伍,有三个团,其中一个团去崂山参加战斗去了,还剩下两个团。沛州城并不好打,四周光壕沟就有四五米宽,人走进去就及腰深,加上日本鬼子战败前在四周修了不少的碉堡,给进攻部队增添了不小的难度。更为重要的,守城的是号称“天下第一军”的国民党新一军,武器装备全都是美式的,战斗力较强。战斗打响后,经过一番苦战,双方都伤亡较大。危急时刻,上级把一个营拉上去,用炸药包去炸敌人的碉堡。但由于正值下大雨,给行动带来了诸多不便。即使是这样,我们英勇的战友们硬是把敌人的碉堡炸翻了天。光在沛州原来日本兵修建的一个仓库里,就活捉了100多个国民党士兵。

第三仗是淮阴保卫战。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苏皖解放区大举进攻,其中就有国民党“五大主力”之列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军和素有“钢军”之称的第七军。他们的目的就是妄图消灭我们的华东野战军,即三野。我军部队当时守王营,在运河的拐弯处,守了几天,由于敌我兵力悬殊,七师在遭受巨大伤亡后退出战场,皮定均师长又带了一个旅上去坚守。王营部队离淮阴15公里,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我们转到了淮阴东面的涟水。

王德胜所获得的荣誉证书

第四仗是鲁南战役。我们是1946年秋天到的临沂。此次战役的目标是马励武任师长的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12月下旬,马励武就先后攻占解放区的向城、卞庄(今苍山)等多处城镇,只等着与我军进行最后决战以攻占临沂,气焰极其嚣张。当其到达离临沂30余公里的马家庄、太子堂一线时,正值1947年元旦。马励武将师部驻扎在马家庄。殊不知,马励武的如意算盘早被陈毅、粟裕首长看透。1月2日晚,我军突然发动攻击。一时间,枪炮声大作,马励武赶紧返回设在峄县城里的后方司令部,但为时已晚,通往前方的电话线已被我方切断。至4日下午,马励武的前方部队几乎被全歼。1月9日晚,我军发起对峄县城的攻击。11日凌晨即全歼守敌,生俘马励武。

第五仗是鲁南会战。1947年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华东野战军开展鲁南会战,拟歼灭李仙洲集团。我们火速赶往莱芜部署。2月下旬,陈毅、粟裕两位首长下达了作战命令。此时的莱芜大地,正如老百姓戏说的:烟幕弹一两个月在山区转。2月23日,欲逃离莱芜的李仙洲将部队分成三路,钻进了南北不到20里、东西五六里的狭长山沟里。我部队各式武器一齐开火,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全歼突围之敌。此役,我军歼灭了敌人两个军7万余人,收复县城13座。

第六仗是孟良崮战役。1947年4月初,我们特务团随某部驻扎在蒙阴县的坦埠,离孟良崮有100多里地。5月15日,围剿国民党张灵甫某师的歼灭战打响,到16日,几乎悉数占领了敌方的阵地。战斗接近尾声,我们是从孟良崮的东北方向上去的,看到地上扔满了武器、空碗、空锅、军衣,我们就觉得国民党军快完蛋了。上去后,我们俘虏了二三百个国民党士兵,还缴获了一大批手榴弹。

后来,我还参加了南麻战役。1948年,我们被编为解放军中央直属先遣队独立支队,去了河南。那时,我已经是一名排长了。我记得是在河南省上蔡县南边一个很大的村庄里开的排以上干部会议,100多人。后又被编为十三团,再后来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炮兵某连。1949年,炮兵十九团上前线后,我被调去特训班学习。毕业后,我被派到政治部任指导员。

难忘在朝鲜的日夜

1950年朝鲜战争全面爆发。我是1951年到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也是在这一年,我被调到第七师第一驾驶队任指导员。到了朝鲜后,我的主要任务是搞后勤运输。有一次,我带着3台装满棉衣和油桶的车,还带着军事院校的6个学生给部队送油料。不料在道路上被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发现了,敌机俯冲扫射,一辆车的油箱被打中,汽车立即燃起了熊熊大火。我急忙让学生先下车,在呛鼻的烟雾中把火扑灭。那时候,我的头发和眉毛都被大火烧焦了,但当时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棉衣和车保住。好在我们行动及时,人和车都安然无恙。我们急忙又往前赶路了。

在朝鲜的日子里,我和战友们就是这样在美帝国主义的炮火里和飞机的轰炸下,坚持把军需用品运送到部队所需的地方。由于作战勇敢,保障有力,我在朝鲜受到过多种奖励,还获得了两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勋章。

王德胜所获得的奖章和荣誉证书

光荣转业回地方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回国后,我就转业到山东省军区第一干校四中队。

1954年,我被分配到凫山县,在纪委工作,后任银行人事股股长,后来又提了副行长。1956年,调到邹县,担任邹县农业银行行长。1958年,任邹县法院副院长。1961年,到德州地区检察院任批捕科副科长,后分配到邹县检察院任检察长。1964年,到邹县田黄公社当书记。1974年,任邹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1977年,任邹县革委会副主任、党组第一副书记。1978年,邹县成立人大,任人大副主任、党组第一副书记。

回首往事,我觉得自己虽然为革命和祖国的建设做了点工作,但回忆起在战争年代牺牲的战友们,我又感到我是幸运的。这些年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不就是那一代人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所盼望的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我一生都坚守的信条。

退休后,我每天都坚持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看到国家越来越强大,作为一名老兵,我更加时刻谨记着当初入党时的誓言。闲暇时,我还读读书,看看报,这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熏陶。另外,锻炼身体也是我每天的重要活动之一,人老了,把身体锻炼好,才不会给党组织添麻烦。

这就是一名在枪林弹雨中为新中国成立、建设、改革、发展贡献一生的老兵,这就是一名离休干部的朴素情怀。 SK9TYj6/9v12/Fd4+8+OygnfaenVouw2FbPWOV2X6wuk9/9UgMIr8jwPPdR6kNt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