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历史总是在时代浪潮的涌动中不断前行。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实现现代化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1840年到1921年的80余年间,无数仁人志士曾为此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探索,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但均未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现代化才有了先进的领导力量,才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展开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形态和基本路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是内在统一的,内蕴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马克思深刻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代接着一代长期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创造性设想,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提出并积极推进“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重大问题上作出了宝贵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让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科学内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其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前进道路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我们党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我们党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型政党,也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将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转型的伟大构想在中国具体化,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的思想理论结晶,揭示了对时代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涵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制度保障、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发展步骤、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发展环境、发展机遇以及方法论原则等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百折不挠,砥砺前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党科学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伴随着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场域,深深植根于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实现综合创新,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从国家蒙辱到国家富强、从人民蒙难到人民安康、从文明蒙尘到文明复兴,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中国社会和人类社会、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关联和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史,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内生动力,重塑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主体性,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路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开阔的世界眼光促进先进文化向文明的实践转化,勾勒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持续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画卷。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独立自主地持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和世界历史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持续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党领导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世界文明之林中展现了彰显中华文化底蕴的一种文明新形态。这种文明新形态既不同于崇尚资本至上、见物不见人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也不同于苏联东欧传统社会主义的文明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原创性贡献,体现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开创性的系统工程,展现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深刻把握这一系列重大关系,要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回答“中华文明向何处去、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深化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阐释,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造。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道路决定命运,旗帜决定方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因而,坚持运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理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之间的内在关系,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从哪来、怎么走、何处去的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始终与党同呼吸、共命运,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决策是中国人民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基于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学科优势,我们凝聚了一批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组织策划了这套“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丛书”旨在通过客观深入的解剖,为构建完善中国式现代化体系添砖加瓦,推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体系建设,服务于释放更大规模、更加持久、更为广泛的制度红利,激活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良性发展的内生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丛书”既从宏观上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也从微观上解析了中国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现代化问题;既深入研究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又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继承弘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经验,又准确判断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深入总结,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方向和实现路径提出可行建议。

展望前路,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上,秉持回答中国之问、彰显中国之理的学术使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Uh8fGfhTKT7ElmPfbkgpfO5FiS3ASMD3FLGkV3FJacInbCwjz0pagqZpGyWK6k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