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说出来的能叫心里话?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道可道,非常道: 西汉文帝(刘恒)前,《道德经》第一句是“道可道,非恒道”,后来避刘恒的讳,所以成了“道可道,非常道”。《说文解字》说:“道,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即人走得畅通无阻的道路叫作“道”。那么,为什么常道不可道?老子所谓的“道”到底是什么?北宋陈景元的解释最妙:“夫道者,杳然难言,非心口所能辩。故心困焉,不能知。口辟焉,不能议。在人灵府自悟尔,谓之无为自然。”常道是心得、自悟,所以不可道,而老子的常道就是无为自然。在老子看来,无为自然就是宇宙的正确路径(道)。

②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个“名”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是称谓;第三个“名”的范围很窄,它只是老子“道”的名称。为什么道的名(常名)不能表述?王安石用四个字解释:“道本无名。”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有”与“无”是中国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对哲学范畴,它的创立者正是老子。“无”不是没有,而是隐;“有”则是显。道是无,因为它不显现,只在事物中主宰着事物;事物本身则是显,它之所以显现成这样而不是那样,都是“无”在起作用。司马光说:“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无,故名天地之始曰无;万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于有,故名万物之母曰有。”

④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妙,微妙;徼,端倪。王安石对这句话的解释很特别:“盖昔之圣人,常以其无思无为以观其妙,常以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观其徼,徼妙并得,而无所偏取也。”

⑤玄: 有版本为“元”,这是为了避康熙玄烨讳。苏辙说:“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必玄。”也就是说,远看一物,看不清,这种模糊的状态就是“玄”。“玄”是超形象、超感觉、玄妙不可知的,这里指的是深远玄乎,宇宙万物最精深博大的道理。还有其他说法,“玄”即“旋”、旋转、螺旋上升,代表着运动、变化和生命。在中国古代,旋转状事物具有神秘性和神圣性,比如风的旋涡、水的漩涡、中国人的始祖女娲和伏羲的蛇身纠缠在一起呈旋转状等。旋转状图案中最有名的当数“回”字纹,呈多层旋转状,引申为玄的回返。而当我们说“玄之又玄”的时候,你是不是想到了这些代表了回返运动、变化和生命的事物?它们不停旋转,万物就在它们的旋转中诞生。

译文

能说得出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表述的名,不是永恒的名(这里主要指“道”的名)。天地开始时,不存在有名字的事物,我称它为“无”;之所以有了万物,是因为它们有了名称,于是我用“有”来称万物的母体。站在“无”的角度观察自然从无到有的奥妙,站在“有”的角度观察万物生成的端倪。无和有,本质相同,起源相同,但表现形式和名称不同,不过都可以称为“玄”。玄妙又玄妙的道,万物就从此出。

度阴山曰

制轮高手轮扁有幸到齐国宫殿工作。闲暇时,他看到齐桓公在读书,于是问齐桓公:“大王在读什么?”齐桓公告诉他:“是记载圣人言论的书。”轮扁又问:“那圣贤还在世吗?”齐桓公说:“他们都已经死了。”轮扁对齐桓公说:“那您读的就是圣贤的糟粕啊!”

齐桓公暴跳如雷,威胁他必须说出道理来,否则让武士把他做成肉轮。

轮扁胸有成竹地解释道:“我做的轮子,天下无双。现在我老了,想把这绝活传给儿子。可问题来了,我做轮子时得心应手,但把做轮子的诀窍说给儿子听时,有三种感觉:第一,感觉说得很浅;第二,感觉未说完全,丢三落四;第三,也是最要命的,就是每次说同样的道理时,都和前一次有不大不小的差别。”

轮扁的感受,齐桓公隐约经历过。他兴趣大增,要轮扁继续说。

轮扁接着自我分析道:“后来我明白了。真正的道理都出自心得,心得是无法说出来的,即使能说出来,也不是真正的心得或只是片面的心得。圣贤讲话写字同样如此,最能体现他心得的话是说不出来的,说出来的话都无法体现他的真正心得,要么不深刻,要么不全面,要么这次说的和下次说的有区别,所以我说您看的都是圣贤的糟粕。”

轮扁这番话体现了《道德经》第一章主要内容“道可道,非常道”的内涵。老子所谓的“常道”是心得,是心里话。心得和心里话很难用言语全面、深刻、完全真实地描述出来,所以当有人和你说“我和你说句心里话”时,他说出来的很可能不是心里话。就好像有人说“我和你说句公道话”时,你一定要相信,即使他真的想说公道话,说出来的话也不可能绝对公道。

影片《邪不压正》中,演员姜文和廖凡有一段关于写日记的精彩对话,姜文说:“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廖凡紧跟一句:“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

写出来的不叫心里话,心里话是写不出来的。要么是写的不如心里的深刻,要么是写的不如心里的全面,要么是写的和心里想的是两码事。

正如此,你所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而是你描述的世界。也就是说,在老子眼中,人类用语言描述的全部事物,都不真实,它的真实只属于描述者本人和相信描述者描述的人。

世上只有两种事实:一种是事实,另一种是被描述出来的事实。前者是老子所说的“常道”,后者是老子所谓的“非常道”。非常道,到处可见;常道,几乎见不到。

虽然如此,但方法总比困难多,一定有方法可以让我们拥有常道。而这方法就藏在中国的一句俗语中,它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把你带入门的那些可以描述出来的知识,就是“非常道”;你学到多少,能否超越同门甚至超越师傅,靠的绝非师傅口中那些“非常道”,而定要靠“修行在个人”的“常道”。所谓“修行在个人”,就是你用心揣摩的那些非常道,将它们变成自己的心得后,就成了“常道”,如此,你才有可能超越同门,甚至超越师傅。

我们以上“道”出的内容,按老子标准,不能算常道,它是“师傅领进门”;至于你能否从以上内容悟到“常道”,还要看“修行在个人”。 h2NjaItGAwmwnO1AGaqIa9aLB67gndrFOuO8V90mQSWr5RHzjCcTOFOi6A72gBV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