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即使这样,当代人也戒不掉摄取糖类的原因 糖类中毒与药物中毒一样吗

在山里遇难的人们,丧生的原因大多是低体温症。但如果能够保持体温、喝到河水等,即使没有食物也能生存1个月。

如果持续不摄取食物,肝细胞就会将蓄积的糖原释放出来,如果糖原也消耗尽了,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就会燃烧(确切地说,是将脂肪作为能量源使用,其中一部分变为葡萄糖释放至血液中),我们会因此获得能量,使血糖值安定,从而延续生命。

反言之,即使在饥饿状态下也能生存的人,血糖值不会降至过低。之所以登山者常常准备一些巧克力、羊羹等重量较重但富含糖类的食物,就是因为在紧急时刻吃这些东西是最高效的。

对现代的日本人来说,很少遇到这种“紧急时刻”。但是,我们的祖先却是时常面临着危机。他们经常挨饿,处于“什么时候死去都不奇怪”的状态。

处在这种状况下的祖先,脑中“血糖值不能降至过低,有机会就要摄取糖类”这样的指令已经被程序化了,而且我们继承了这一点。世上可能会有不吃蔬菜、不吃鱼的人,但没有讨厌吃米饭、吃拉面的人,就是这个原因。

也就是说, 为了生存下去,我们已经被塑造成“为了摄取糖类”而存在的个体

而且,在食用糖类以后,我们会感到一种获得褒奖的幸福感。摄取糖类,血糖值上升后,就会分泌血清素和多巴胺等,大脑就会感到愉悦。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

这种结构是在处于饥饿状态的祖先时代“为了不让血糖值过分降低丢掉性命”而形成的。但是,现代人变得不同,虽然不饿却为了获得大脑的愉悦感而摄取糖类。这正是糖类中毒。

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NIDA)所长诺拉·沃尔科夫博士是药物依赖研究的第一人。他将研究专题扩展至过度饮食及肥胖问题等,指出 “药物依赖与过度饮食的机制相似” ,两者都是为了使大脑获得“犒赏”而不断重复的中毒。

明明已经被医生告诫“你要减肥”,可是看到拉面店的招牌却禁不住跨进店门,不吃甜面包就得不到满足等,这些根本不是意志不坚定,而是大脑中毒造成的。大家有必要注意到这一点。

表1-3中,我做了“糖类中毒测试表”,请您客观地审视一下自己现在的状态。

请用“是”或“否”回答下列问题。

表1-3 糖类中毒测试表

您回答了几个“是”?

0-2个 非中毒

3-4个 轻度中毒

5-7个 中度中毒

8-10个 严重中毒

值得一提的是,进行这个检测后结果发现,有75% 的肥胖者是糖类中毒。 upMf10NTvjD3IvY4N83EaklALXejQw9QvxgVpvh1DY7jwnjoFB2BAzmzhRRN1k4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