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卢铸之对肺系疾病的论述

不仅是讲肺系疾病,今后讲其他系疾病,都要用到卢铸之的著作。所用的著作就是《卢氏临证实验录》,以后都要从中陆续引用他的文章。我这里保存的是卢永定老师给我的一个抄本,《卢氏临证实验录》中专门写了一个序,这个序我给大家抄过,只是我把标题改为《卢铸之太老师医训》,并注有“后学者彭重善抄写”,它实际上就是《卢氏临证实验录》的序。卢铸之的《卢氏临证实验录》就是他的病案集。

把这个序抄给大家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告诉大家学医的方法。文中反复在说“医必先明理法,而后可言方药”,最后还讲了“学医不应专究方药,尤贵穷理得法,方能见病知源,不致误人。诸子勉之”。其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怎么学医。第二个是,卢铸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如何学医,他未曾弱冠,我们推算,是未满20岁,就在颜龙臣那里学了10年,然后到郑钦安那里学了3年,回来后闭门读书又是3年,然后研究药性、亲自尝药又是3年,加起来接近20年。之后才又在颜龙臣的指导下开始行医。卢铸之的学医经历可以让大家了解到其刻苦、严谨的治学态度。

《卢氏临证实验录》中不仅有医案,还有文章。这些文章以后都要讲。今天摘录其中的一篇文章。

一、文章摘录

肺结核

·总论·

夫肺者,藏气之所也,在卦为乾,在三才为天,为纯阳之体,清虚之府, 相传之官,治节出焉。人身本乾坤一气而生而成,在母腹中以纯阳之体为先天,出母腹乾之一气降于坎宫则为后天。《内经》云:无先天而后天不生,无后天而先天不立。今凡肺受病,都是坎中一阳不得水火之交养,久久酿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中宫之脾胃亦难于运化,食饮之收纳消磨渐渐减少,气血何由而生,精神何由而成,一切动静皆不成规,脑力气力皆难运用。所以古人云:有肺痿肺痈之疾,都是清浊混淆,治又不在阴阳之分化而求,更不在五行之运转而察,应使天无尘氛,地无厌机。且肺部位最高,上接天空之清阳以养之,下接坎中一阳以化气而来,中得土之健运而生。今阴霾凝于空窍,风雨晦明不时,万物之生长收藏亦即不得随气机而成,所以酿成阴阳混淆,清浊不分,而成此疾,变幻百出,生死攸关,实深恻隐。若分清别浊,使天无尘氛,地无厌机,何肺病之有哉。

怎样理解卢铸之的这篇文章,我讲下面几点。

1.肺结核是肺系疾病中的实体病,也是肺系疾病中的重证

在当年,肺结核就算是重病了,也就是痨证、肺痨,现在称肺结核。卢铸之以肺结核为标题,对肺系疾病进行了全面、明确的论述,是从根本上来讲他对于肺系疾病的理论观点和治疗的原则、法则。

2.总论是以《易经》的理论阐释肺系疾病

“肺者,藏气之所,在卦为乾,在三才为天,为纯阳之体”——这是讲的《易经》的理论思想。文中还说“人身本乾坤一气”,这句话也很好理解,人的身体实际上就是乾和坤合成一气而生成的,我们的生命就是从乾坤开始,一个纯阳、一个纯阴,相合才有人的生命,才长成我们现在这个身体。

那么,是怎样长成的呢?在母腹中,以纯阳之体为先天,纯阳是指乾坤二气和合而成,不要当成只有乾没有坤,乾坤为先天。出母腹后,强调乾阳的作用,乾之一气降坎宫而为后天,后天是什么?就是肉体。这个肉体就是乾降到坎宫,坎中有一个阳,这就是后天。卢铸之讲《易经》讲了这么多,就是从根本上来肯定乾,来肯定肺。肯定乾,实际上也就是肯定了肺的作用。肺为乾卦和兑卦,肺是纯阳之体,清虚之府。肯定了乾与坤的结合,也就是天地父母的结合,才有坎离和其他卦,才有我们的后天。卢铸之强调了人的先天和后天是乾坤、天地和父母的结合,所以就要从先天乾坤,以及乾坤的结合、后天坎卦的形成方面去认识和理解肺,去理解肺病的治疗。懂得了这些,才能懂得肺对人生命的重要性,治疗肺的疾病,就不仅要看到乾,还要看到乾坤、坎离都跟肺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治病要从这个根本上入手。前面我们介绍了现在中医界对肺系疾病的一些治疗方法,我们与之不同的就是除了对症下药,还要从根本上理解,要从乾坤坎不可分的角度来对待、治疗肺系疾病。

那么具体怎么应用呢?我们在配伍药物时,治肺病咳嗽时用了附片,附片属于乾金,直接走乾、走肺金;另外还用了术、草、姜,是走坤的,走脾胃;加之附片也走坎,这样用药就把乾坤坎结合起来了。我们有个基本法你们还记得不?附片,术,姜,草,还要加上淫羊藿协和阴阳,这就把卢铸之的医理变成了实际运用。

3.肺系疾病的根本原因

肺系疾病的根本原因卢铸之指明了两点:第一点,是“坎中一阳不得水火交养,久久酿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坎中一阳如果得不到水火交养,就升不起来,心肾交合不常,水到火之处未感到温暖,火到水之处未感到清凉,没有这样亲洽的交养,就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第二点,文中指出“中宫之脾胃亦难于运化,食饮之收纳消磨渐渐减少,气血由何而生,精神何由而成,一切动静皆不成规”。这里所说的“消磨渐渐减少”就是中气不能生,原因就是脾的运化差了。脾的运化差了,直接的影响是气血不能生,精神不得养,自然一切动静不成规矩。所以,脾胃的运化牵涉全身。那么我们治疗肺系疾病就要抓住这两条:一是水火要交养正常,二是脾的运化不要失常,中气不要受阻。这样,一切肺病,包括肺痨、肺痈、肺肿瘤都可以治愈。平时调养把这两条做到了,这些疾病也不会产生。

4.肺的特点

卢铸之在这篇文章中概括了肺的特点。肺部位最高,“上接天空之清阳以养之,下接坎中一阳以化气而来,中得土之健运而生”。肺的部位很高,接近君,如华盖,要维持它最高的地位和作用,一靠天空的清气,呼吸要正常,二靠坎中阳升起来,三靠脾土健运。这三个做不到,肺就不可能起到华盖罩(照)到全身的作用,这个道理《内经》上都讲得非常明白了。那么我们的重点在哪里呢?就是坎离既济,我们在治病的时候就落实在坎离既济。坎离既济即心肾相交正常之后,肾、心、肺这一阳才能化,才能有维护的阳气,这是一个重点。第二个重点就是分清清浊,浊降清升,浊不降,痰就降不下来。降浊升清靠脾的运化,所以,最后说“宜分清别浊,使天无尘氛,地无厌机,何肺病之有哉”。把这两个重点抓住,就没有肺病了。

5.对肺系疾病的深刻认识

卢铸之在文中特别提出了他对肺系疾病的深刻认识,文中说:“今阴霾凝于空窍,风雨晦明不时,万物之生长收藏亦即不得随气机而成,所以酿成阴阳混淆,清浊不分,而成此疾,变幻百出,生死攸关,实深恻隐。”空窍指的是肺。这句话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若是肺病治不好,变化百出,生死攸关。也就是说,如果阴阳混淆,清浊不分,最后的结果变化很多。我们看现在的病,H1N1之类的疫症、禽流感,都与肺有关。真正达到坎离既济、脾阳健运,这些邪就不能侵入肺。这类病变化很多,但总是没有离开肺,都与肺有关,也都与生死有关。得了这些病的,肺就纤维化了,一旦肺纤维化就很难恢复,就会影响寿命。所以,我们要把心肾相交的问题解决好,把脾的运化解决好,一有咳嗽,马上就治,把外邪祛掉,那么肺上的疾病就没有了,再严重的疾病也就没有了。对此生命攸关的疾病,卢铸之是深感恻隐,很难受,就是因为大家不懂得治肺病的道理。

二、卢铸之医案

紧接着肺结核总论,后面附了一个例子。

高某,女,18岁,未婚,1956年2月8日。

病状: 月经四月不至。西医谓有肺病。

诊断: 此病之来是每月信至时因隐忧郁于中宫,又外感六淫,内伤生冷,种种不正之物、不正之气阻碍经水,酿成居经之证,以致四月之久。急宜疏导经络,分开正邪,并扶转冲任,补益成火之数为要。用辛温化阳之品,务期消尽凝结,恢复正气,为万全之法。

初方: 广紫菀15g,秦归15g,川芎12g,广郁金9g,桂枝尖15g,制升麻15g,吴茱萸9g,炙甘草6g,生姜30g。

方解: 用紫菀疏理肺络,秦归调润肝脾,川芎、郁金化气中之结、理血中之瘀,桂枝尖起少阴之阳达于太阳,布于经络,吴茱萸温理肝脾,升麻输转元阴元阳之枢纽,炙甘草润土养木,生姜引神明之明照临下土,使真气易发,阴血易流。

次方: 秦归15g,安桂12g,茅术12g,砂仁12g,桂枝尖24g,川芎15g,广紫菀15g,牛膝12g,炙甘草6g,生姜30g。

方解: 用安桂温经热血,茅术泄水燥脾,牛膝引进十二经络,交于任带,砂仁纳五脏之气交于真元。

三方: 朱茯神15g,茅术12g,西砂仁12g,益智仁24g,桂枝尖18g,秦归首15g,熟枣仁15g,炙甘草6g,生姜45g。

方解: 加朱茯神宁心制水,枣仁益脾养心,益智仁温肾热脾,使精气神三者刻刻交流。

四方: 制附片60g,北黄芪30g,茜根18g,秦归18g,南藿香15g,西砂仁12g,郁金12g,吴茱萸12g,炙甘草9g,生姜60g。

方解: 用附子温肾精而化为气,北黄芪引肾水而上升,使心肺得养,阴阳得交,是助正而祛邪。用藿香、茜根理气中之滞,疏三阴之络达于三阳,使阳动而阴行,瘀流而正安。

五方: 广紫菀15g,川芎12g,桂枝尖30g,茜根15g,郁金12g,升麻15g,秦归首15g,炙甘草6g,生姜60g,葱白5根。

六方: 朱茯神15g,北黄芪24g,秦归15g,西砂仁12g,益智仁15g,广紫菀15g,淫羊藿30g,陈艾6g,炙甘草9g,煨姜60g。

方解: 加淫羊藿导阴阳之气机达于气血生化之处,使陈艾化肝中之瘀凝,阴邪更消。葱白引进脉道交于经络网油之中,使气血流动无阻。

七方: 制附片75g,北黄芪30g,淫羊藿45g,秦归15g,桂枝尖24g,杜仲30g,益智仁30g,炙甘草6g,煨姜60g。

方解: 用杜仲引桂、附、姜辛温之性、强烈之气为柔和之质,交于冲任,带脉收放自然,冀期以后月事信守,大助四七之成数,为生生不息之旨。

反应: 服五方后月信即至。

结语: 此女适在三七成数之秋,大有怀春之意,此种隐情是天然之质,可 用语冰消,一面用药疏导阴阳来往会合之气机,使阳畅而阴随,阴静而阳兴,养成动静咸宜,如月借日光,有上下弦之象,仰盂覆碗均成自然,冲任督带交会亦无偏差,非徒阴中生阳之机,阳能化阴之情,阴阳通达无稍悖谬,使情机动静有规,成为水火既济之能使,是调经之正法。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要注意什么?患者在西医那里检查,断为肺病,四个月没来月经。卢铸之认为“此病之来是每月信至时因隐忧郁于中宫,又外感六淫,内伤生冷,种种不正之物、不正之气阻碍经水,酿成居经之证”。下面这句话:“急宜疏导经络,分开正邪,并扶转冲任,补益成火之数为要。”(注意“疏导”两个字)前面大家学过治病的三步法则,这就是治病的第二个法则。这里还特别强调,恢复正气才是万全之法。这里一共用了七个方,至于每一个方怎么用,这里都有药性解,大家仔细去看看初方和四方。

最后的结语要好好看一下,这个结论是对治病的根本思想、法的叙述。三七之秋,就是21岁左右,18、19岁都是三七之秋,怀春之年,即性成熟的时候。这是天然的,很正常的,可用语言开导,然后一面用药疏导阴阳。注意这里是“疏导阴阳”,使“阳畅而阴随,阴静而阳兴,养成动静咸宜”。你看,治病并不都是消阴邪,这里就不是消阴邪,而是使阴阳动静咸宜。若阳畅阴不随就会形成这种病,所以这里不是从治外邪着手,而是从治阴阳来着手。

后面讲了一句话:“使情机动静有规,成为水火既济之能使,是调经之正法。”西医认为是肺病使月经不来,而卢铸之抓住年龄特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治好了病。这就是认病的方法。我把卢铸之的这个法和这个病例的全文提供给大家,不多讲了,希望大家自己去看,自己去理解。今后在讲到心脏病、肝病的时候也给大家提供若干病例,我也只做简单提示,大家下来认真去学习老师是怎么辨证认病的,特别是他对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结论。就如上例,是从情入手治病,与市医的差别很大。然后每方都有具体的法,都有药解,大家都要留意并理解。

现在我说说初方,看老师是怎么用药的,初方用了:

广紫菀,秦归,川芎,广郁金,桂枝尖,制升麻,吴茱萸,炙甘草,生姜。

这里没有一味凉寒药。

法的解释为:紫菀疏理肺络,秦归调润肝脾,川芎、郁金化气中之结、理血中之瘀,桂枝尖起少阴(肾)之阳达于太阳(膀胱),布于经络,吴茱萸温理肝脾,升麻输转元阴元阳之枢纽,炙甘草润土养木,生姜引神明之明照临下土,使真气易发,阴血易流。

桂枝使少阴太阳之气都能散布在经络上。这里吴茱萸既温,还能理,使其肝气脾阳都能够调理顺,而在有些地方,吴茱萸就不是这样讲。各个药用于不同的病、用于不同的处方里,解释都不一样,你们要注意这一点。升麻输转元阴元阳的枢纽,为什么这里用元阴元阳的枢纽,元阴元阳就如太极,太极旋转不常,升麻如车轮辐,就能够拨动太极运转,使太极运转正常。炙甘草,润土养木,土就是脾,木就是肝。生姜,引神明照临上下,精神不很好了,就用生姜,使其精神更好,更明,能照临下土(脾土),可见,生姜既通神明,又归土,最后的结果是使真气易发,阴血易流。每一个法的用药都有其目的,这个法能使真气易发,让真气、元阴元阳能够充分地运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比如脾阳运转、肾气能升都是易发的意思。阴血易流,血属于阴,能够使血随阳走,血随气行,能很好地运动即易流。看了这里的药性解,大家都要认真去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 iL3bVTBBvwcK3vTu0g3TWslDL07QNLqx4yVJlYtlEP+Rvgc1Qwwm5dV2nDBcbv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