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中医理论的特点谈中西医结合的问题

// 1977.8.10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毛主席曾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要发掘这一宝库必须从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做起,因为这一理论体现于中医药学的各个细微环节中,使中医药学成为有别于世界其他医学、独具风格的理论体系。西医学习中医学时对这一理论体系的辨证方法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这就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习进度。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适应的情况呢?就需要从中医基础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去探讨。

1.中医学是在和西医学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医学

中医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存在形式和特点都和其借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学的发生和发展均处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因而不具备产生医学的经济基础,当时人们只有用祈祷和祝巫的迷信活动来求生。约公元前3世纪,中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变革,是一个生产力突破生产关系的大革命。从此在我国,农业和手工业突破了奴隶主的桎梏,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学最早的理论,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医家扁鹊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和巫的分家,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问世。此后的2000多年,我国一直处在封建社会与半封建社会,以个体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之经济基础始终未能改变。基于这一特点,它不可能产生只有现代大工业才能产生的显微镜、X射线机之类,更不能产生生化、病理及临床诊断治疗的一系列必需的先进设备。因此,人们在从事医学工作的时候所能观察的只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和患者的主观感觉。除此之外,还有能凭借的就只有医务工作者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了。中医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那么西医学呢?它所发展的时代背景与中医学完全不同。英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工业,于是资本主义社会首先在西方出现。在这样一个经过变革的经济基础上,其上层建筑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显微镜的发明、细菌的发现,以及与此同时在生化、病理、解剖诸方面的成就,使西方医学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于世界医坛。我们说,中医是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西医是在大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正因为这样,前者在没有先进工具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医生的感官和思维对病情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后者则可凭借先进工具对病原在机体内部所引起一系列改变进行系统的直观研究。

2.中西医的对比

(1)通过痢疾来谈中西医的特点

西医:痢疾杆菌(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氏志贺菌)在结肠下段引起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身痛、烦躁、谵语、昏迷、抽搐、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局部刺激症状,包括里急后重、脓血便。治疗应用抑制病原为主之药物,配合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中医:里急后重←不通则痛←气滞则不通←湿与热合则气滞。湿热的依据:长夏为湿、夏为热——发病季节;脓为湿、血为热——大便特点;黄为热、腻为湿——舌象;滑为湿、数为热——脉象。治疗则清热利湿以治其本,行气止痛以治其标。香连丸就是根据这个法则制定的标准方剂。另外,尚有“活血则便脓自愈,理气则后重自除”等原则可酌情采用。

从上述痢疾的分析中,我们看到:①西医——由内到外,由因到症;中医——由外到内,由症到因。②西医——病原的致病性;中医——机体的反应性。③西医——直观研究,科学实验;中医——客观分析,哲学推理。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不同,就必然导致下列后果:西医——局部(有时忽视了整体);中医——整体(有时忽视了局部)。有人说西医是南关十字看兰州——容易犯形而上学(将局部与整体分割)的错误;中医是皋兰山上看兰州——容易犯主观抽象(以宏观代替微观)的错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但是,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掌握了现象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楚总画面。为了认识这些细节,我们不得不把它从自然的或历史的联系中抽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特定的原因和结果等方面来逐个地加以研究。但是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作运动的东西,而是看作静止的东西;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作活的东西,而是看作死的东西。这种考察事物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恩格斯所说的这段话可以生动地借用到中医和西医的关系上来。实际上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古希腊的世界观一样,同属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只注意到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总画面,虽然正确地掌握了画面的一般概况,但对于组成这种总画面的各个细节却了解甚少。要想能够比较完整地了解这种细节,就必须把各个细节由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总画面中单独提出来,逐个加以研究。西医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和这种方法类似,是可以划归为这一范畴的。

经过上述论述,我们已看到两种医学的基本区别有下列五个方面:①哲学推理和实验研究。②由因到果和由果到因。③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④整体和局部。⑤机体的反应性和病原的致病性。其中前三个方面仅指研究方法和入手次序而言,都属于次要的区别点,④、⑤两个区别为主要区别点,④从范围而言,⑤从性质而言,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整体出发往往照顾机体的反应性较多,从局部出发往往照顾病原的致病性较多。两种医学各有利弊。

(2)以流脑、乙脑为例来看两种医学的利弊

中医:从整体观点出发,用调节机体反应性的方法,提出了治疗乙脑的有效方药,从而部分解决了乙脑的治疗,此为一利;但是临证时还无法将乙脑和流脑分开,此为一弊。

西医:从局部观点出发,注重病原的致病性,解决了乙脑和流脑的临床区分问题,此为一利;但对乙脑的病原治疗还未解决,此为一弊。

综上所述,中西两种医学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3.中西医结合是创造祖国统一的新医药学的唯一途径

根据上述分析,中西两种医学是对医学这一事物,从两个不同方面进行研究的两种不同的学术体系,二者各有侧重,一个重视机体的反应性,一个重视病原的致病性;一个从整体出发,一个从局部出发。事实证明,凡是以整体表现为主,以机体反应性改变为焦点的疾患,多是中医疗效较好;凡是以局部表现为主,病原致病性为焦点的疾患,多是西医的疗效较好。前者如神经衰弱、关节炎、结缔组织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妇女月经不调等;后者则如各种传染病和各种感染性疾患及外科病。近百年来,两种医学对自身存在的这种偏向,已经有所察觉,它们各自在自己的学术体系内进行革新,力图纠正这种偏向。在西医学术体系内出现了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射学说和塞里氏的体液应激学说,以及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的免疫学说。这些学说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把西医学术的着眼点由局部引向整体,由注重病原的致病性引向机体的反应性。在中医学术体系内,也出现了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人为代表的温病学派,他们创用了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牛蒡子、射干等大批清热解毒药,加强了中医抑制病原的薄弱环节,开始把中医学术的着眼点由全身引向局部,由单纯地注重机体的反应性引向重视病原的致病性。以上事实说明,两种医学在客观形势的促进下,针对自身现存的缺陷正在进行自我革新。我们说如果把这种闭门思过式的小改革变成开门整风式的大改革,也就是把中医的整体观点和西医的局部观点结合起来;把中医注重的机体反应性和西医注重的病原致病性结合起来,那么所形成的新医学体系,一定是当前世界医学的先进水平。这是我国医学工作者攀登世界医学顶峰的唯一途径,也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为我们开辟的光辉道路。 C8tXsk7bxyWFaENWTGP/TJX78StpI4sby+sRuw8yxKjBi97IRxm8HQ+elFFniR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